Category: 卫理报

神啊,为何苦炼我?经文:申命记八2-5

牧者耕心文/朱全伟(卫理神学院神学生) 记得我小时候听前首相马哈迪医生说过“2020宏愿年”(wawasan 2020),甚至还跟中学同学定下2020年5月12日(我生日时)要一起出来聚一聚,看看在“宏愿年”,我们“混”得怎么样。结果没想到,2020年好像让我们“梦想的宏愿年”完全破灭了。2020年一开始就发生澳洲森林大火,爆发美国流感。一开始还觉得,马来西亚还是幸运的,没有这些天灾人祸。后来不久,新冠肺炎就在中国爆发,还传到马来西亚,最后连砂拉越也失守,全国进入“MCO”(行动管制期),两个月多没出门。新冠肺炎也打乱了我很多生活计划,原本因为今年要结婚,做好了许多的安排;但是因为MCO,我见过未婚妻一次,好几次我的机票都被取消,也面对很多的压力和烦恼。 在天灾人祸中,大家都心里害怕,或都会忍不住想要问上帝:“神啊,祢为什么这样苦练我?”到底上帝苦练我的心意是什么呢?让我们从申命记八章2-5节中的经文来思考:为何上帝要苦炼我们! 八章2节这样说:“你也要记念耶和华你的上帝在旷野引导你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试验你,要知道你心内如何,肯守他的诫命不肯。” 这一段经文背景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经历四十年后,他向第二代的子民说的话。在出埃及记,上帝因为看到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受苦,听见他们的哀求,所以祂兴起摩西带领以色列出埃及。在出埃及的过程中,因为以色列人的种种埋怨,埋怨没有食物,埋怨没有肉吃,也因为缺乏信心,所以上帝惩罚这些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不能进入迦南地,统统死在旷野,除了约书亚和迦勒。 其实如果从埃及地的芦苇海出来到迦南的南部,大约只有一百五十哩左右,若是以色列人直接走,不到一个月就会到了;但是以色列人却在旷野漂流四十年,还经历许多的历练、困难,到底是为什么呢? 经文第二节说,上帝让他们经历这些,是要苦炼他们,试验他们,看他们心内如何,肯守上帝的诫命不肯。这里出现的“苦炼”这个字,含有强制人顺服,借苦难来磨练人心志的意思,而试验含有借着苦难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的意思。 在这四十年以色列人经历很多的辛苦、困难,被迦南人攻击等等,都是对以色列人的一种考验,就是要看看这些的以色列人到底愿不愿意遵守上帝的诫命。经文中的“心内”是人感情、思想和意志集中的地方,把人内心里面的动机、态度和本性来表达出来。这就好像是一个考试,学校考试的目的就是要看看一个学生到底学习的程度到哪里。如果没有难题,怎么能试得出来学生到底有没有专心听课呢? 今天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难同样也是要试验我们愿不愿意信靠上帝,遵守上帝的诫命。在MCO期间可能很多人失去工作,或者工钱减少,也许会造成很多人经济出现困难。但是,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信徒的时候: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在工作和生意上会不会因为妥协,而用了旁门左道?或者贿赂贪污的方法,为自己赚得更多金钱? 在实习时,我跟两个牧师交谈中听到他们在牧养中的苦,但一位牧师却给我很棒的忠告,说:“全伟,你马上要毕业牧会了。要记得一件事,牧养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容易,面对更多的是人的问题,你做的很多可能不是错的事、错的话,但是却会引来别人的批评或不好的反应。这时候,也许你会沮丧,但是千万不要退缩,因为这时候才是考验你呼召的时候。你的呼召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影响吗?真金不怕火炼!牧会中真的我们面对许多的考验,但是求上帝帮助我们不要忘记祂对我们起初的呼召,带着热情继续牧养!” 学习完全依靠神弟兄姐妹,顺顺利利和安逸的生活是没有办法试验出一个人愿不愿意对上帝忠心,遵守诫命。所以我们知道,我们面对苦炼,就是要试验我们,对上帝的忠心。为何上帝要苦炼我们呢?我们继续看第3节:“他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经文说到上帝苦炼以色列人,甚至任他们饥饿,后来赐下吗哪给他们吃,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他们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出的一切话。上帝要以色列人明白,他们今天活着,不是靠他们的努力、劳碌得来的食物,而是靠着上帝对他们的供应,要他们学习完全依靠祂! 上帝不要让以色列人自满,以为他们进入迦南地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是要让他们清楚知道,他们有一天进入迦南地,都是靠上帝每天足够的供应。上帝赐吗哪给以色列人吃的时候,祂让他们不可为自己囤积食物,一天只拿一天的份量,而上帝会天天供应他们足够的吗哪。 同样的,当我们在问,为什么让我们这个世界受那么多的苦难?苦炼我们,是因为上帝要我们知道,在这个我们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要完全依靠上帝。 新冠肺炎到目前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两千万,死了七十多万人(编按:截至10月6日止,确诊人数已超过三千万,死亡人数已逾一百万),到目前也没有真正研发出疫苗,就是告诉我们:病毒和苦难当前,我们真的没有办法靠自己,唯有依靠创造生命的上帝。 有时候人很奇怪,不被逼到绝境,就不懂得依靠上帝,顺服上帝。所以上帝会把一些的苦难放在我们生活,就是要我们知道,我们不能依靠自己,而是要依靠上帝。 朋友们,你要依靠这一位上帝,耶稣为了我们的罪而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从死人中复活。祂是胜过死亡和罪恶的上帝。如果你还没有信靠祂,我邀请你今天就信靠祂,依靠祂。 像管教儿子一样神提醒我们,苦炼我们的目的是要考验我们愿不愿意守上帝的诫命、顺服祂,也要试验我们愿不愿意依靠祂。祂苦炼我们也是要让我们知道,每一个放在我们身边的苦炼,就是要管教我们。圣经里面怎么说呢? 我们来看第5节:“你当心里思想,耶和华你上帝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儿子一样。”…

百年前建校设堂 百年后迁校解堂时过境迁福州垦场社区中心 渐瓦解与转型

我思故我写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砂拉越中区拉让江流域的福州人最早居留地正在面对新的环境挑战,过去的社区中心特征——学校与教堂并立——正面临极大挑战。单单在诗巫的西岸,原有16个村落的16间教堂及18间学校,已经迁移或关闭的有6至7间。过去引以为傲的“学校与教堂并立”社区中心特征似乎有瓦解之虞。 1901年,黄乃裳带领1,118名福州人前来诗巫福州垦场开垦,以新珠山与王士来为最早的落脚处。最初十年,这两个最初垦场的范围扩散至伊干江及拉流江的诗巫西岸、诗巫西南岸与诗巫北面新珠山至港头一带(即今乌鲁顺溪美拉,Ulu Sungai Merah)。这是百年前诗巫福州垦场的最早及重要基地。 诗巫西岸是自伊干江的泽洛邦莪及顺溪美禄,然后沿着英基罗及光华往西边的拉让江畔沿岸,包括上坡、达山、王士来、下坡、白花河、木桂兰、24甲、罗马安至马拉山长屋。不过,当初最早分配给古田人的地区是在王士来一带,因为瘟疫爆发,有者移往下坡,也有者移往上坡(砂迪区)。 诗巫西南岸则自南兰律大桥对岸的阿山港沿岸而下,包括下新芭、巴拉当、南村(前南村、中南村、新南村)、合春园、丹章公集、开汊港、十六公司。南村是继王士来之后迁往对岸的福州垦场。 一路以来,这一带被黄乃裳当初视为平地的一片佳土,福州垦民虽然经历日本占领期,不过1901年至1960年倒也安居乐业超过一甲子。不过,南来的福州垦民的先辈们,把异乡当己乡,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第二或第三代者,这就是他们的家园、故乡。正如吾黄家的门训有“身居外境犹吾境,家住他乡即故乡”的句子。 以地理学家段义孚的理解,呈现人的种种主观情性与地理景观的丰富关系,除了“人地关系”涉及人与地之间的功利关系(生存地方)、运筹关系(农作经济)、生态关系等重要课题,更让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股“恋地情结”。故乡是一个亲切的地方。它可能平淡无奇,缺乏历史魅力,我们却讨厌外人对它的批评。它的丑陋并不要紧。 曾庆豹曾指出,土地与人是分不开的。人活动于土地之上,生活于土地之中。当人们认定某个土地做为归属的对象时,那就是人们的乡土。从第一代移民的中国人,到今天第三、四代的马来西亚人,咱们与其他种族共同建立了这块国土。土地与人是分不开的,人就活动于土地之上,生活在土地之中。一旦我们认定某个土地做为我们归属的对象时,那就是我们的乡土。 地方标志即将消除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在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因为“地下”的砂拉越共产组织被政府视为非法的,在这北加里曼丹人民军活跃时期,与军警时有冲突,福州垦民乡区村落成为战场,导致人心惶惶,人民大量往外迁移。这是福州垦民自中国被迫与土地分离,在迁抵异乡若干年后,再次出现与土地分开及再移民的现象。在聚居地的村落渐渐地出现“十室九空”现象,甚至如:开汊港及十六公司,到了90年代的后期完全出现“真空”。因此乡区的合作社或小店没有客源,学校的学生来源短缺,教堂前来聚会者稀。 至公元两千年间,有10多间的乡区华文小学被逼关闭,不过政府并未在市区增加华校的数目,因此有乡区微型学校迁移的计划。1999年大选,政府一次过宣布批准13所华小迁校后,在当时诗巫区国会议员刘会洲的协助之下,诗巫也出现学校迁移举动,自上述福州垦场被迁移的学校包括“天真学校、士来小学、开智中学,纷纷留下原校的空壳或原校被拆除(不过名字在其他地方重现)。以卫理公会为主的教堂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西岸的士来富恩堂、西南岸的开汊港真神堂、十六公司的保惠堂等都面对关闭及拆除的厄运。 诗巫西岸与西南岸的20多乡坡在过去40多年来的人口外流,一些村落如:十六公司、开汊港、下新芭等近乎荒芜,除了学校与教堂,也包括民居的高脚木屋均面对存亡的危机。眼看福州垦场早期地区归零,胶园及果园重新出现荒郊野外,很多人的土地长满野草丛林,芭主后代可能散居在世界各个角落。 反观,诗巫北面新珠山是当初最早分配给闽清人为主的福州垦场之地,沿着西端(新珠山)分散为六区。由于地理位置与诗巫市区在一个世纪的发展下,有所连接,新建了许多店屋,一片繁华。 日前,2020年9月3日,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会会长池金代牧师主持了本会及其人生中第一次的解圣礼,要结束教堂运作的仪式,那就是罗马安坡的鸿安堂。一些坡民在稍后的拆礼拜堂存着无奈及伤感的心情。 正如池金代牧师在训勉中从旧约圣经传道书三章:“凡事皆有定时,诞生有时、死亡有时、播种有时、收成有时;杀戮有时、疗伤有时;拆毁有时、建设有时;哭泣有时、欢笑有时……。” 陈惠祥夫妇就住在鸿安堂的左侧不远处,整天可以看到教堂。他说每天早上一打开窗就可以看到礼拜堂,这座教堂已经成为他们的心灵驿站。其太太周丽莉由于脚受伤,不过仍然在孩子扶持之下,拿着杖到圣堂出席这项特别礼拜。他看到在下,仍然作最后的说服说:“礼拜堂不能拆除,有坏可以修补,柱子下陷可以弄高。”他们对教堂面对拆除有极深切的感触。 一旦被视为社区中心的“学校与教堂”被迁移或拆除,地方的标志与符号即将被消除,年轻一代就不再有上一辈的记忆。福州垦场是百年前福州移民先辈在异地的家园,今天这个故乡的根源被“连根拔起”,失去的何止是学校、教堂与房子等建筑物呢?!

真正的朋友 (十月18日(日))

灵修日程文/Kate Reisenauer(美国South Dakota) 读经:腓立比书四章4-9经文:“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腓四6) 在过去两个夏天,我都有参与一个基督教营会的工作。第一年让我信心满满,乐于向别人展示基督的亮光。我以为第二年也是如此,但却恰恰相反,因我要面对一些参加者对我的欺凌。当一些伤害言词让我相信自己不够好时,我很难展示基督的亮光。我不断地扪心自问:“为什么他们会讨厌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幸好我有一个为我代祷的朋友,他让我知道那些欺负者针对我的负面批评都不是正确的。我的朋友提醒我,我的身份源于基督。我读到腓立比书四章6节,及后我把困恼告诉上帝,请求祂挪开我的担子,赐我平安。 虽然我仍需忍受欺凌,但是知道他们所说的并不等同基督对我的想法。我仍然有着一个站在我身旁的朋友。我紧抓上帝,祂带领我经过一切,帮助我成长。如今我知道上帝所赐予的是何等的大爱与平安。 祷告:上帝,感谢祢帮助我们从试炼中学习,在经历试炼的过程中,求祢赐予我们平安与喜乐。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今日默想:当我困倒时,上帝把我扶起来。代祷:营会参加者与辅导员 2020年9-10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欢迎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裡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赐平安的上帝就必与你们同在。”(腓立比书4:4-9)

抓鼠有感:不确定感!

文/翁震凌 原以为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动管制令”与严守“标准作业程序”的“有条件行动管制”及“复苏行动管制”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应会渐趋缓和。 然而事与愿违,疫情总是“波动起伏”,10月初,新感染病例居然爆增,特别吉他与沙巴两州案例激增(10月6日共691人确诊,创下目前全国单日病例最高)。差不多半年已过去,疫情未见缓势,真有种“此疫绵绵无绝期”的无奈感,及深深的“不确定感”! 过去,教会或我们个人可能从年初(甚至前一年年底)就订下全年活动或年度计划,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理由,基本都会按着原订计划进行。就如《卫理报》自2006年转周报以来,每年除了有一两期合併或偶有一周无出版时,原则上每周《卫理报》的出版是固定“流程”。但疫情来袭后,纸本《卫理报》曾一度停止出版,那时以为顶多两三周就会恢復正常。可即使五月“有条件”地恢复上班,《卫理报》还是因为某些因素而没印刷出版。 那时,关心的读者都会来问:《卫理报》什么时候恢复出版?我们就会回答:“不确定,可能(应该)七月吧!”结果,因为七月堂会还未重启实体崇拜,《卫理报》印刷再度延后。这时若有人来问,我们的回答已变成:“不确定,如果疫情没变化/如果没意外的话,或许八月会重新印刷出版”(多么小心翼翼的回答呀)! 然而到八月份时,我们发现要恢复每周印刷出版《卫理报》仍旧一定的难度,因此当月只印刷了一份《卫理报》。到此刻,但凡有人问起时,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加句:如果疫情没有变化或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事实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这种“不知明天会如何”的“不确定感”在不知不觉地渐渐渗入许多人心中,过去种种颇有把握的“信誓旦旦”,都莫名地加添了一丝的“不确定感”。倘若说没有一点彷徨,那是自欺欺人。 然而,上帝的话语仍旧是迷茫时“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当我读到“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太六27),再读到“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四14)我发现,在满满的“不确定感”之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来到上帝面前说:“但我知祢掌管明天,祢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也可以做那事”。

第一届线上卫斯理神学论坛LIVE 探讨卫斯理神学的精髓

日期: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时间:7:15 pm – 9:00 pm(马来西亚时间) 直播: bit.ly/MTS_LIVE (无需报名) 美国著名的基督教会历史学者马可乐(Mark Noll)在其书《转捩点:基督教会历史里程碑》(Turning Points: Decisive Mo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中指出,1738年卫斯理兄弟的属灵经验以及他们所带动的“新的敬虔”(the new…

2019生命树稿费领取通知

感谢诸位笔兵与本报在文字路上同心同行,藉由文字传扬基督福音,见证上帝作为。 本报略备微薄稿酬,即日起发放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稿费,聊表谢意,望见报的作者尽快来领取;更多奖赏,盼皆积攒在天! 稿酬领取期限为三个月(2019年12月31日前),如若逾期未领之稿酬,将自动归为奉献款。敬希垂注! 武从文 张咏萌 幺宝 黄启城 非凡 黄素冰 然然 淑清 吴常健 郑诗立 郑奎婷 如意 伦 纪雨秀 小树 余自鸿 林济福…

再恩堂疫情下的少年军主日 结果累累 恩慈相待 影响生命

教会报道 文:丁华康(诗巫再恩堂) 再恩堂GB乃诗巫区第17团女少年军,至今创立9年。再恩堂BB则是诗巫区第十二团男少年军,创立至今迈入第4年。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在诗巫再也校园广大宣传并招纳小学生和青少年,促进服从、虔诚、纪律及自爱等良好行为。9月27日,再恩堂在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迎来“BB GB主日”。今年的男女少年军主日,年龄12岁以下的军员无法出席参与,与会者在严格遵守防疫标准程序下参与。 “我们的生命如植物一样,需要接受阳光和雨露来成长,参加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让我们当中的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都获得成长的养分。”刘惠惠神学生在讲台信息中,分享自己目睹爷爷种菜的经过,从中体悟到每个人的成长也需要经历许多的培训和学习,参加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是一个让自己更加有自律和成长的机会。 她引述歌罗西书三12,要女少年军和男少年军结果累累:身为基督徒,我们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所拣选的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怜悯的人,敏感于别人的需要;恩慈的人,常以怜悯对待得罪我们的人;谦卑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温柔的人,会带来和平的氛围,与人相处的时候,怀着良善的心;忍耐的人,不计算人的恶,不怀着怒气去报复得罪我们的人。 在学习恩赐相待的功课里,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去饶恕别人。她从歌罗西书三13,勉励信徒以别人的角度,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在操练饶恕里,不把嫌隙留在心里,要把它忘了;要做到饶恕,不至于表面,要从内心里发出来。 最后,她以14节(经文里的“联络”指的是腰带困住的意思,古时人们都穿着宽松的衣物,唯有束紧腰带,才能不让穿着的衣物影响工作;经文内的“全德”是指全部,完全的意思)勉励大家透过爱心以生命来影响生命,因为爱心是联络全德的。只要我们传递爱心和关怀,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足以温暖人心。 再恩堂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聚会于每周六下午2时至4时进行。校园事工近年在校长的首肯和老师们的推动下,成功推行。学生BB和GB的课外活动,则是在每星期三下午1时至3时在天化小学内进行,参与的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人数有116人。

美以美的故事(17):以谷多马及亚斯理合命名的最早美以美学院 开美洲高等教育风气

美以美的故事(17)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这间是美洲美以美教会于1785年成立的最早学院,并以两位会督——谷多马与亚斯理两个人的名字合併而成为学校的校名。不过,10年后这座学院被一场大火焚毁,目前只留下一座模型屋与一块纪念碑,还有教会的坟场。此外,一所比学院更早设立的同名的卫理纪念教堂就在不远处。 其实早在1782年,美洲卫理会众就谈论要在阿比顿(Abingdon)建立一所卫理学院的念头。谷多马(1747-1814年)是于1784年自英国派往美洲监督当地卫理宗活动的大使(代表),他与亚斯理(1745-1816年)在当年的12月圣诞会议中被选为美洲的会督,美洲美以美会(后称卫理公会)应运而生。这是美洲最早成立的基督宗派。在会议上也通过了要建立一座以两位会督名字的学院。 当时选择在阿必顿建立学院是因为该社区是处在巴尔的摩及费城的中间。同时,马里兰州又是英殖13州的中心地带。最初成立目的是为了让卫理传道人的子女有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让孤儿及一些赞助人的子女有机会求学。该学院于1787年12月6日开学,并收了25位学生,当时有3位老师。与此同时,另一位很关怀学院的是腓力威廉奥德宾(Philip William Otterbein,1726-1813) 后来成为基督同寅会(the United Brethren in Christ)的会督,经常前往拜访并给予多方的课程与课本的指导。 当时的课程内容包括英文、拉丁文、希腊文、自然哲学及天文学等,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成为一个合乎圣经的基督徒。亚斯理成为该校的董事长,也是行政者与筹款者;1789年谷多马则捐献了图书馆与哲学系配备。 学院曾有很糟糕的“经历”,包括1795年12月7日被大火烧毁,可能是有人故意纵火,把内外建筑都烧了。大火之后,学院搬迁至巴尔的摩,购买了一个大建筑物,收纳了约200名学生。不过,一年后(1796年)12月4日又遭遇一场大火。目前的遗址放有一个模型及说明的铜牌。这所最早的美以美会学院,虽然只有短短的9年(1787-1796年)时光,不过我们能清楚知道,美以美会打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教育,不只形成美洲高等教育的风气,后来到中国及婆罗洲宣教时,美以美会也同样很重视教育的,建立教堂也建立学堂。至于有关模型则由巴尔的摩卫理公会历史协会负责。 原学院旁边就是谷布里卫理教堂,建于1784年,土地于早两年自当年的马里兰统治者弟兄John Paca处购得,原名叫做阿比顿(Abingdon)卫理教堂。 这是一所至今仍有崇拜且超过200年以上的教堂。两年后(1896年)这所半砖半木的教堂着火,后以砖块重建,至今仍开放及为阿比顿社区服侍。

《每日活水》让我天天与上帝相交

每日活水 文:梁庆扬(诗巫新安堂) 《每日活水》在MCO期间帮助了我许多,让我每一天都可以透过上帝的话语来和上帝相交,安慰我,使我心里有平安、有盼望。 因为牧者与执事们的推荐,告诉我这本灵修材料对我们属灵生命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让我很动心,于是我选择用《每日活水》做为我灵修的材料,直到今天超过9个月了。 2020年3月份,我国进入了全国行动管制期(MCO),当时不能工作,也没有收入,又很怕疫情严重,很长的时间都在家。感恩的是,每一天我都可以使用《每日活水》来和上帝相交。 《每日活水》里面的经文、问题,还有牧师们每天录制的讲解影片,都在坚固我对上帝的信心,安慰我,使我心里有平安、有盼望。 《每日活水》的内容很丰富,有灵修、小组查经还有家庭祭坛材料,只是因为我女儿年龄还小,我就选择了家庭崇拜手册来带领我一家做家庭祭坛。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介绍《每日活水》给其他人用的,因为它是一本可以引导我们灵修的材料,使我更加容易明白上帝的心意。 预订《每日活水》需知: 《每日活水》零售价为每本RM14.00, 一年订阅费为RM 168(不包邮)。凡卫理会友可享每本RM12.00,订阅费一年RM 144的优惠价。 订阅者可以个别将订单Whatsapp至0111-8633049,也可以通过堂会肢体集体收集订单。欲知更多详情,欢迎致电0111-8633049查询。

我的“信”仰

彩虹见证 文/黄拔绮 世界任何角落,不管哪个种族或都会有宗教信仰的影子。特别古时候,人们对宇宙间的超自然能量带有敬畏之心,并进行崇拜;于是,人们就有了信仰。 对我而言,当信仰与教义、仪式、组织等结合后就形成了宗教。如今世界上仍旧有很多不同的宗教,其中较大的宗教就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可见,在这科学发达的时代依然有很多人都相信有神或超自然能量的存在。 世界上有这么多宗教,各宗教所崇拜的神都不一样,那到底哪个神是才是真的? 我是在大学期间才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本身来自基督化家庭。小时候,表姐就带我去参加主日学。因此,圣经故事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由于我还小,并没有真正从圣经故事里学习上帝的话,纯粹将其视为童话故事一般。每当主日学老师问问题时,我都非常积极回答,为的只是答对时会拿到奖励。记得在我六年级时参加了假期圣经班,那时才真正接受耶稣作我个人救主,确认了我的信仰。 渐渐长大,我从主日学升到少团。期间,我在教会里有很多事奉,如:主日学老师、少团职员、崇拜领唱等。这是我最为热心、最为“虔诚”的时段。后来,在我中五毕业后就参加了诗巫卫理神学院举办的3个月短宣课程。在这3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过着灵修祷告的生活,甚至每星期都会到菜市场或医院传福音。短宣课程让我处于信仰的“鼎盛期”,回到教会后更加热心事奉。好景不常在,我就好像中国朝代一样,“鼎盛期”后开始渐渐“没落”——我没逃过这个“自然法则”,火热的心渐渐烧尽,开始减少在教会的事奉。同时,我也开始不祷告和灵修。 面对信仰的危机 中六毕业后,我开始上大学。大学第一年,我在CLC同工的邀请下,参加了校园短宣。我被分配到柔佛短宣,第一次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向陌生人传福音。传福音的当下,我其实是非常害怕的,有时甚至会被人骂或赶走。感恩的是,一些人还是愿意听我们传福音。柔佛的短宣让我感受到上帝的恩典,也稍微坚固了我的信仰。虽然如此,我并没有逃过面对信仰的危机。也许我在大学里修读的是中文系,主要受到人文知识的装备,导致我渐渐会以人文角度看待宗教。我发现,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史,无疑宗教就是人的产物。那么有没有真神呢?哪个神是真神? 首先,我还是相信有神的存在,因为世界上太多现象或事物是人不能做到的,唯有神才能。困惑我的是,我所信仰的神是真神吗?我的信仰开始动摇。我曾认为道教中信仰的“道”和我信的上帝很相似。“道”是道教最高信仰,宇宙的本源,而且是“视之不见,听不可闻,搏之不得”。道教的“道”与基督教的上帝一样都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终极本体。这些共同点让我差一点误以为道教的“道”和基督教的上帝是一样的。 后来,我发现基督教上帝和道教的“道”还是有分别的。道教所秉承的生化法则是“自然”,“道”是寓于万物之中,而万物是自然而然秉承着道的法则而生。可见,“道”是不主宰万物。相反,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具有意志、感情的,更是爱人的上帝。约翰福音三16:“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我想,除了耶稣基督,没有任何宗教的神会为渺小且无知的人类而死。我重新思考,再次确认我所信的上帝一位慈爱的上帝。 我记得中国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曾在《逍遥游》提过“小知不及大知”。从《逍遥游》斥鷃和鲲鹏的例子之中就写到“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可见鲲鹏之大是不可估量的,没有可知的轮廓,此为“大”;而斥鷃的形体轮廓是一目了然的,此为“小”。因此,庄子所谓的“大知”是指一种包容万物不分彼我的高深智慧。有“大知”的人不会以人为的标准给事物划清界限,不会偏执地分辨是非,因为心中根本没有是非之定分,没有好恶之偏私。“小知”则是指一己之成见,就是依靠自己的感官认知能力或以人为的标准来论定是非。庄子认为可以以“小知”来窥视、明察“道”不但无法了解真正的“道”,反而瞎操劳自己的精神。那么比起“小知”,以“大知”来领悟“大道”会更为得当。 庄子的“小知不及大知”反而提醒我不该单纯只用“小知”也就是人为标准(人文角度)来认识自己的上帝。人们总喜欢用各种科学知识和理论来验证上帝的存在。举个例子,人们会利用地质学或历史学的知识来验证《圣经》里所记载的事物,如:诺亚方舟是否存在?确实,专家们也证实了诺亚方舟的存在。不只是诺亚方舟,《圣经》里记载的很多事物都已被证实。我们虽然可以用“小知”来看上帝,但毕竟上帝是远高于人类,“小知”往往不足够来认识上帝。《圣经》记载,耶稣曾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二十29)这段经文提醒了我信仰的核心就是“信”。如果看见了才信,那就不是真正的“信”了。 在我的认知里,宗教参杂了很多人为的元素;但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是纯粹的。虽然我不能用“小知”告诉你们哪个神是真神,但我本身愿意相信一个愿意牺牲自己独生子,拯救世上所有罪人的上帝!

圈外的羊主也爱 (约翰福音十16)

宣教学堂文:余琤琤(年会宣教士) 一群学生到牧场参观,看着羊圈里的几百只羊,每一只看起来几乎都一样,他们就好奇地问牧场的主人是不是能辨认所有的羊?主人立刻就向他们介绍他的羊:“最右边那只,脚上有黑色班点;这只它的耳朵有伤口;旁边这只右眼角有一些花纹;前面那只它嘴巴……”学生们就详细地观察,发现主人所说的都对。弟兄姐妹,你是不是也认识教会的弟兄姐妹呢?除了要认识你教会里的弟兄姐妹;周围还有许多的人你要去认识、引导他们。 今天教会所做和参与的是否能满足上帝的心呢?上帝的普世救恩计划是否只是停在我们这些已经信主耶稣的人身上呢?弟兄姐妹,你有没有看见,在海外、在你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迷失的群羊,正在等待牧羊人去寻找。有谁愿意出去邀请他们,带领他们一同进来和我们一起敬拜主耶稣呢?在约翰福音十16耶稣说:“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弟兄姐妹,你认识你中间的群羊是应当的,但是主耶稣说这还不够。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十16节中说,除了犹太人圈子之外,还有其他羊群要被带来认识祂,让主耶稣做他们的牧羊人。在这里,主耶稣指“另外有羊”是指外邦人,他们听见了耶稣的声音,就是听见福音,也会归信基督。主耶稣要普世信徒合成一群,归给一个牧人,不论是信主的犹太人还是归信主的外邦人。耶稣指望有一天其他百姓也归属于祂这位牧羊人的羊群里;因为祂就是为这事而来的。耶稣说:“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圣经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 你是其中一位吗?亲爱的弟兄姐妹,主耶稣是奉天父的差遣来到世界传福音,祂同样也差遣门徒出去传福音,当祂从死里复活升天前,也差遣所有在场至少五百位的人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今天,这个差传的大使命责任都在我们教会、我们信徒的身上,只是我们是否有回应。年会宣教部2020年目标是差遣100位宣教士,你会不会是其中一位呢? 我感谢上帝的拣选,让我成为年会的宣教士。十多年在柬埔寨宣教,我真的看见还有许多在主圈外的羊,他们需要我们去寻找、带领他们回到主的羊圈,因为他们也是神所爱的。在经文中,我们听见主说:“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弟兄姐妹你听见这声音吗?上帝在呼唤你,祂爱你,祂为你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为你预备永生的道路。主耶稣呼唤你将这好信息讲给人听,使他们也可以认识接受,成为主的羊;因为主要将世上所有的人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 弟兄姐妹,行动吧!主耶稣也爱羊圈外的羊,你明白上帝的心意,你的责任就是依靠圣灵的引导,将羊圈外的羊领回家来;保罗定意顺服圣灵的引导,你呢?你也要让圣灵来引导你的前路!

“乔迁大优惠”活动《卫理报丛书》买多折扣多

砂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即日起开启“乔迁大优惠”活动,凡购买指定《卫理报丛书》均可获30%折扣,购书达10本(种)则可再获折扣10%,达20本则可再获20%折扣,达30本者,优惠可再商议。 文字事业部办已于在 9月21日搬迁至位于爱莲街的年会总部大厦;为了庆祝本部办公室搬迁新办公室,即日起特展开“乔迁大优惠”活动,多买多送,与弟兄姐妹共沐主恩。 《卫理报丛书》乃是本会牧者与会友的著作,书籍种类分别是见证类、解经类、讲章类、生活小品类、历史类、外文翻译类、辅导类与婚姻家庭类,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除了指定的《卫理报丛书》之外,所有代售书籍亦有10%折扣,任君选购。 若有外地读者欲购书,则一样可得同等折扣(唯不包邮)。欲购者可以联络文字事业部办公室084-333021、scaccmm@gmail.com查询。 欲得知更多关于书籍的内容,可按以下链接:http://scaccmm.sarawakmethodist.org/?page_id=13150

基督徒如何面对贿赂与贪污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鼓励奖 文:管雪妮(怡南基督教长老会) 书名:贿赂与贪污 作者:华勇 翻译:陈康胜 出版年份:2018年 在这个以资本主义为主的世界中,国与国之间为霸权而争斗,或人与人之间为利益而冲突。作为基督徒,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充满罪恶的社会中,除了面对家庭负担,还有工作上的竞争。金钱、性和权力这三方面的试探,很早就成为今日世界所面对的陷阱;各地基督徒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都会面对到这些试探。这让我想起十七世纪的清教徒也格外强调:勤奋、忠诚和守则。 一般上,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难于面对或处理有关金钱、性和权力的喜爱和滥用。这些全凸显我们的盲点,没看到它们带来的残酷破坏力;又因为罪在我们生命中辖制我们,灵魂容易腐败。事实上,我们己经腐败了。许多人都想拥有金钱,没什么比欲望更能摧毀人性了。 举例来说,有个公司职员在采购部门工作。有一天,他接到老板的电话,吩咐他把所有公司的文件藏起来。原来,那商人己被反贪局“请喝茶”。后来,那职员就辞职了。还有个商人为了得到生意合约,暗地里送了一笔钱(贿金)给一间大公司,希望能够成为长期供应商。 如果一个人在做生意赚钱时,能凡事想到上帝,按上帝的教导诚诚实实地做生意,他的生意也是实实在在地帮助客户解决困难或提供服务;又或他赚了钱,首先想到的是奉献给上帝,及帮助那些贫穷、有需要的人。这人的工作虽看似是“属世”的,但其实他是在为主耶稣而活,为主而作,他所做的也会蒙主所悦。为主而活,按照主的旨意、主的吩咐、主的教导而活,这提醒我们,要把一切都奉献给耶稣,然后听凭祂的差派、调度和使用。 许多基督徒始终不明白这道理,他们总误解“心系神国”是不食人间烟火,甚至成了不负责任,不做盐和光的基督徒。他们不了解,存着“把耶稣当至宝,把世界当粪土”的心,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力量。社会学家韦伯虽不是基督徒,他尚且看出,坚信的清教徒对资本主义有巨大的催化作用。 活出圣洁生活 另外,《圣经》也指出贿赂妨碍司法公正。它扭曲司法人员或公务员的判断能力,致使他们作出违反行为准则的罪行,背叛了社会给予他们的信任。在我国,贿赂可以使一些不具资格的人获得学院的奖学金,或学校一些行政人员将书单抬高价钱以谋私利,或剥夺孤儿寡妇的权益。它也可以私下解决一些交通传票。但我们要知道,无论是贿赂与贪污都犯了法。 贪污也使我国财富分配呈现不均匀的现象——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一些国家执政党人贪污舞弊,造成不合格承包商在获得合同后,后又半途停工,使国家面对巨大的财务损失。此外,期待获得贿金也很可能是一些部门行政缓慢的主要原因。 当然,有人为认为自己是“从中得利是我应得的报偿,不是贪污。”事实上,我们必须将这两者加以分别,因为:报偿是光明正大的,贪污则是见不得光了;前者是雇主允准的,后者则是违反工作道德的,因此不能混为一谈。所以,要谨慎分辨,因为箴言十七23说“恶人暗中受贿赂,为要颠倒判断” 。 面对贪污的猖狂,国家的公共良知和个人的私生活必须有基本改变。约翰卫斯理非常清楚自己要在全地宣扬“圣经圣洁”的使命,要求早期循道信徒活出圣洁生活。我们也要祈求上帝兴起像约翰卫斯理和威伯福斯那样的基督徒,发起对抗罪与贪污的斗争,并致力促进教会的圣洁和我国的道德改革。 同时,我们需要正视解决贪污的方法,是彻底反省信仰上的“贿赂神明文化”。对于基督徒来说,上帝是即公义又满有慈爱的神,宇宙万物一切都属于上帝,因此,不需要我们供奉任何东西来讨好祂。上帝要求我们靠着主耶稣基督过圣洁的生活,在社会上彰显祂的公义,要求我们不走“捷径”,愿意为拒绝贪污而付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对金钱的负面效应有深切的了解,才能随时随地对贪污有说“不”的心理准备和毅力。

神在我们生命中要成就的计划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鼓励奖文:钱友杰(士古来基督教卫理公会) 书籍:古人今读——旧约人物默想作者:潘朝伟出版年份:2006年 亚伯拉罕的故事,在创世记当中可说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亚伯拉罕蒙召离开吾珥这个大城市,到上帝要他去的地方。尽管亚伯拉罕不知道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他却愿意凭着信心,全心地顺服信靠上帝的带领。在后来,我们也看到上帝要亚伯拉罕将应许之子——以撒献上为祭时,亚伯拉罕也顺服到底,没有将以撒藏起来不献上给上帝。以至于到了今天,我们都称亚伯拉罕为信心之父。 亚伯拉罕在我们心中就是这么地伟大,是信心的楷模。然而,读到〈弄巧成拙〉这一篇时,作者让我看到过去一直都没留意到的一点。创世记十六章最后一节提到,亚伯兰年八十六岁;紧接下来,在十七章第一节就说亚伯兰已经九十九岁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都去哪了?夏甲为亚伯兰生以实玛利的时候,亚伯兰年八十六岁(创十六16)。因着亚伯兰和撒莱凭着自己的计谋,利用夏甲生下了以实玛利作为他们认为的“应许之子”,结果上帝竟然将亚伯兰搁在了一旁,这一搁竟搁了十三年。这十三年来,亚伯兰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纪念的价值,以至我们看到了这空白的十三年,上帝在他生命中要成就的计划就此拖延了。 这其实跟我们今天的生命光景非常相似。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向上帝祷告,求祂让我们知道祂在我们生命当中的旨意是什么。我们相信上帝在我们生命中必有祂的计划,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凭着自己的聪明去找寻找这计划。我们一股脑地参与很多的事工,一旦觉得这个事工不喜欢,做起来感觉“没有恩膏”,就换一个事工来参与,结果教会里所有的事工都“尝遍”了,最终还是没能找到那个所谓的“上帝对我旨意”。 不依靠自己的聪明有些人则是依然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嘴上一直挂着“主啊,求祢让我知道祢在我生命中的旨意什么”;说白了就是认为:既然上帝还没让我看到这个计划,那我就还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追求自己梦想,等到上帝“呼召”我了,那时我再来回应。乍听之下,还蛮有道理的,不过这想法有时只不过是我们不愿顺服的借口罢了,也或许是很多人的生命写照。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可以靠着自己的聪明,就能“帮忙”上帝成就祂的计划,有时反而会耽延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被上帝搁在一边;以致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只是过着没有方向的生活,东奔西撞,不只浪费宝贵的光阴,生命也失去意义,所过的日子都没有值得纪念的。我们也千万不要认为,上帝对于我们的计划是在祂让我们清楚知道后,我们才开始去做。倘若我们每天都在凭己意生活,没有让上帝在我们的生活中掌权,生命跟上帝完全没有连结,就算祂已经把祂对我们的旨意显给我们了,我们也只是浑然不知。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我们既不可以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又不能自己找寻这计划,那我们要怎么晓得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是什么呢?难道就只是等吗? 的确,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这当然也不是干等,什么都不做;我们需要时时做好准备,每天都跟上帝有美好的连结,求祂赐给我们智慧,晓得如何凡事专心仰赖祂,不依靠自己的聪明,免得我们弄巧成拙。 大诫命和大使命,想必我们都很熟悉吧;“神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肯定是与大诫命和大使命相连的。因此:在等待的时候,我们需要爱神,每天与神亲近;在等待的时候,我们需要爱人,时刻关心他人;在等待的时候,我们要传福音,使人作主门徒。 正当我们等待,向上帝祷告时,倘若每天都将大诫命和大使命活出来,我们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都是爱神爱人的,即便我们还未知道计划是什么,我们的生命在上帝眼中肯定是有价值的。

暖暖的爱在你我心中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鼓励奖 文:张敏(民都鲁荣恩堂) 书名:爱在阳光里 作者:陈倩明 出版年份:2003年 “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的失败。” 作者在自序中的这一席话,莫名地触动我心。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很多名人如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明星如杨幂都离过婚啊,他们都看似很成功(我同他们举例,是不是说明我认定的成功是关乎财富?)。我似乎也认可离婚,这是否也是忽视了婚姻的庄严及神圣?我反思: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观念?是受大众媒体影响?所看的电影书籍影响?还是因身边类似的例子层出不穷? 无论如何,这一句话,让我想继续读下去,进入了作者所理解的爱的世界。 当我知道了作者为丈夫所做的“牺牲”时,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在香港大都市长大的女孩,有能力到美国读书,怎么会为了一个来自小地方的淳朴男孩,放弃回国——一个金融业发展迅速的地方发展,反倒是来到诗巫,成了一名师母?! 虽然双方都有工作,可是,我还是很“八卦”地,帮他们作了经济状况的对比。试想想,当时候的海归学子若安安分分地找一份工作,应该不难拥有令人称羡的成功人生——有学历、有钱、有地位;和“牧师”这职份相比,在世人眼中,前者的“钱途”看似更好些。 然而感恩的是,作者和她的先生选择了上好的福分——决定全心献上,全职献身,甘心乐意地事奉上帝,以至成为极大的祝福,才能转而祝福身为信徒的我们。而我,有幸阅读这本《爱在阳光里》,进而反思我的价值观及婚姻观。 它们都有温度 身为基督徒,我的价值观似乎深受世俗所影响——有钱才有安全感。至于我的婚姻观、我的感情经历也使我发现——自己是一名很难顺服伴侣的女性。这两方面,我需要求上帝带领,破碎我的旧有观念。 作者曾说过自己是个挺有事业心的女人。那到底是有多爱,才能够放下自己对事业的野心,成就自己的另一半呢?想了想,与其说成就,不如说彼此造就。若不是作者在家庭方面的用心,身为牧者的丈夫怎能无后顾之忧地做上帝的工;若不是丈夫对作者的处处体谅与关心,作者怎么会如此放心他在外打拼?身为牧者的诱惑很大,作为师母的压力也不小。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而这份爱,很令人向往。他们一起回应上帝的爱,对上帝有单纯的信心,并且相信祂的带领,以至于在事奉这条路上,越走越甘甜。 从作者敏锐的爱之触觉,一篇篇的生活感悟,让我感受到小日子的温馨。把日子过好,就是对自己及身边人的交代,更是一种珍惜上帝恩典的表现。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是需要细品的。它们都有温度,因为暖暖的爱,就在你我的心中,不易察觉,却真实存在。 我想,我应该理解了作者的那席话:“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的失败”的意思。虽然说基督徒的婚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只要双方都努力地经营,一旦婚姻美满,不只是在自己的家庭里开花结果,更能为身边的人、其他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芬芳的祝福。 愿世人都能领受到这份从上帝而来,满溢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