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2020

SPM校际线上会计基础常识比赛 拥专业会计资格出路广

毕理报道供稿/毕理学院 SPM校际线上会计基础常识比赛由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马来西亚分部和诗巫卫理毕理学院联合举办,目的是帮助SPM中五的学生更好地准备会计基础科(Prinsip Perakaunan)的SPM考试。 共有43所学校参加了这项线上比赛,在1011名参赛的学生中有763名成功完成了所有测验考题。 以学校组成绩而言,卫理中学夺冠,中华中学获亚军,敦化中学居殿军;个人组前三名皆是卫理中学学生,依次为:黄麟宇(第一名)、赖芊秀(第二名)及黄玟蔚(第三名)。 在SPM校际线上会计基础常识比赛在线闭幕式上,砂拉越教育部(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Sarawak)的副总监(Timbalan Pengarah)(学术组Sektor Pembelajaran)的Les Met博士出席了此次活动。 Les Met博士强调,财务和会计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专业知识是真正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因此,财务和会计知识不仅属于专业人员,也属于每个人,每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都需要财务和会计知识。其实在学校课程中,理财教育实际上从第一年就开始了,那就是在数学科里向学生介绍有关理财、金钱和预算方法的基础知识。财务管理知识涉及信贷、债务管理,这些知识对于做出负责任的决策是不可少的,而决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财务管理知识包括会计的运作、如何使用信用卡、如何减轻债务。许多人面对沉重的债务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对财务管理不理解。 Les Met博士进一步举例说明会计学为什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重要:“许多人都使用信用卡,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积累很多债务,最后面临破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通常会做预算,这样他们的支出不会超过收入。这是我们的学生,年轻一代必需要学习的东西。尤其在这种经济不稳定和面临新冠疫情的情况下,人们对未来感到忧虑是很普遍的,从现在起的一年,两年,三年内会发生什么?每次当我们坐下来思考如何准备足够的钱去做重要的事情时,实际上就是运用会计知识。” Les Met博士鼓励修读SPM会计基础科(Prinsip Perakaunan)的学生继续进修会计学及在会计领域发挥所长,例如,他们可以选修ACCA专业会计课程。“我们需要每个人都有财务管理知识。当学生选修ACCA专业会计课程(Prinsip…

牧区堂会如何动员会友齐心拓展宣教事工?

宣教呼声 文/刘本煌牧师(宣教部部员) 宣教布道是每一个牧区堂会首当看重的事情,因为这是将来在天上不能继续做的。宣教对许多教会来说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因为没有宣教,就没有教会。当年如果没有宣教士到我们当中,也不会促成今天砂拉越有许多的教会。教会需要延续宣教的使命,就是使万民做主门徒——Make Disciples of All Nations(徒廿八19-20):第一是要“去”——布道(可十六15-16);第二,要“洗”——栽培(罗六3-4);第三,要“教”——训练(提后二2)。牧区堂会当负起栽培和差遣宣教士向海外异文化的福音未得之民传基督福音的责任,遵守基督所托使命,同得海外未得之民。牧区堂会可以齐心透过“S.O.P.”来动员: Set up——设立“宣教”异象的牧区 首先,牧区需要和年会宣教部拥有共同的目标,祈求圣灵的引导才能设立“宣教”异象的堂会。在我们的宣教概念当中,都以为宣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我们都已经在参与了,但实际上,许多牧区堂会对宣教的“点点滴滴”知道得不多,参与的人也是少而又少! 因此,培育各阶层拥有正确宣教异象是非常重要及迫切的。他们需要先被教导关于普世宣教的概念,认识我们的上帝是一位宣教的上帝,之后透过异象传递让牧区堂会看重布道宣教,推动教会成为一间负有宣教使命的教会。约翰福音九4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 Organize——组织有规模的“宣教”计划 那谁该去完成宣教使命? 牧区堂会在这一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组织有规模的宣教团队和宣教计划。牧区堂会应该看宣教布道为首要使命,而不是只把宣教布道当成堂会其中一个事工而已。我们可以从初期教会差遣人去宣教的举动中学习,就好像当年安提阿把保罗和巴拿巴差遣出去一样。牧区可以透过执事会的宣教委员会,各团契宣教组齐心配搭推动宣教工作。每一年“去”安排宣教聚会包括看影片、宣教游戏、制作宣教卡、认识宣教伟人、认识宣教士、认识不同宣教方式机构等;“去”认领一队短宣队;“去”参与宣教奉献;“去”栽培训练弟兄姐妹跟人布道,在任何时刻抓紧机会传福音;“去”安排宣教祷告会,祷告求上帝兴起宣教工人等。 Participate──总动员会友齐心“宣教” 最好总动员会友参与宣教的方法就是让弟兄姐妹亲身体验宣教。牧区堂会需要刻意安排跨文化“布道宣教”的机会,安排弟兄姐妹投入传福音的行列,一年至少外出短宣一次(无论是本地或者海外),燃起宣教的热诚。在各团契刻意安排两个月一次总动员出外布道的机会;刻意安排三天两夜或两天一夜的短宣。 当然,参与短宣之前需要让参与者得到充实的装备,包括行前培训。最后,鼓励全家参与宣教部主办的“佳美脚踪”宣教体验营,兴起全家宣教的概念,同时鼓励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献上一年参与宣教事工之后才工作。更鼓励大家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一生宣教给主使用,加入年会宣教士的行列。 牧区堂会在整体动员宣教的角色是很关键的,因此不能“掉链子”,不能使教会的宣教大业受亏损。

牧区堂会如何与宣教部配搭?

宣教呼声 文/林忠锦牧师博士 牧区堂会的宣教事工是由该堂的宣教委员会负责计划和执行。要回应这个题目——“牧区堂会如何与宣教部配搭”,首先必须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其组织架构是怎么样的。 按法规178.1款,“宣教委员会将成为年议会宣教部之辅助机构,並应在其宣教教育和培养之计划和活动中互相合作”。显然,牧区堂会的宣教委员会是附属年会宣教部的辅助者和配搭者。 再者,牧区堂会的宣教委员亦可说是间接联属年会宣教部,因为各牧区的宣教委员会主席是教区宣教执行会的成员(535.5款),而教区宣教执行会的主席是年会宣教部的当然部员。 在那样的组织架构之下,牧区堂会如何与宣教部配搭?依照上述法规条款,牧区堂会宣教委员会与宣教部,“应在其宣教教育和培养之计划和活动中互相合作。”这样看来,牧区堂会有义务配搭宣教部的事工。 提供宣教士的家书 牧区堂会宣教委员会作为宣教教育及培养工作之规划中枢组有责任去“研讨年议会宣教部的活动节目並向堂会推荐经已批准之教区,年议会,地区性之普遍性之项目,以便得到牧区的支持。“(法规179.4) 再来,牧区堂会宣教委员会有责任提供传播宣教之报导,分享宣教之文献,以及在牧区中使用宣教之视听的材料。其实年会宣教部每星期都供给宣教士和事工祷文,牧者可以在祷告会或主日崇拜时採用这些视听材料。 年会宣教部也不时提供宣教士的家书给各牧区堂会牧者与宣教委员会。宣教委员会的委员们(包括各团契的宣教组组长)有义务与契友们,甚至会友们分享宣教士的家书,以便他们能了解宣教士的近况。 宣教委员会还有另一项重要的责任,就是“通知牧区有关宣教人员之条件及当前需求,並向会众介绍宣教服务之挑战”。(法规179.5)牧区堂会宣教事工的负责人可电邮上述资讯给凡对宣教有特别负担的人。 牧区堂会亦可与宣教部配搭去物色合适的宣教士人选。牧区堂会是最实际寻找宣教士候选人的场所。年会宣教部策划;教区宣教执行会鼓催的宣教事工,乃由牧区堂会落实;发掘宣教人员。简单来说,牧区堂会有必要负起推荐宣教士的重任。 年会宣教部拟定本年度献身宣教者人数目标为12人。很遗憾的是此目标尚未落实。或许这一块的项目有待牧区堂会与宣教部更好的配搭。牧区堂会可直接与年会宣教部联系,亦可以透过教区宣教执行会联系,以便促进两者之间有更多的配搭。

神在宣教中的角色

宣教呼声 文/刘世尧牧师博士 从小在诗巫长大的我,有一个大迷思,就是以为福州人本来就是“作礼拜”,信耶稣的! 后来,读了宣教历史,我才了解,原来福州人是在1840年代末,才听见和认识耶稣基督的福音。那时,来自美国波士顿的卫理公会宣教士,看到宣教的契机在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打开。宣教士可以来到中国海边的五大港口,其中一个就是福州。经过十年布道和社会关怀的耕耘,第一家福州人,就是陈安一家七人,终于受洗归主!五十年过后,1897年,中国卫理公会组成第一个年议会。 回顾这福州人归主的宣教史,我看见上帝对世人的大爱,以及祂如何在世界动荡的局势中启动宣教的步伐,扶持宣教的事工,拓展宣教的境界,并成就宣教的果子。 上帝主动宣教!阿爸天父为世人舍下祂的独生爱子,要把救恩赐给万民,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约三16;罗八32;提前二4-5)。主耶稣基督甘愿降世,并借十字架上的死与第三天复活,为普天下的人完成赎罪之工,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让人有重生与得永生的机会,能恢复上帝造人的荣美形象(路十九10;加二20下;弗四24;约壹二2;彼后一3-4)。圣灵降临,感化人心悔改归正,又将能力和种种恩赐赋予教会,使教会能发光作盐,促使上帝的国度降临在地上(约十六7-11;徒一8;太五13-16;六9-10)。宣教,实在是上帝的工作和行动,教会则是上帝的器皿(太二十八19-20;罗一14-16)。 我祈祷,上帝在我们的弟兄姐妹中,打发更多人出去,成为跨文化的宣教士,在未得之民中收割庄稼,直到主耶稣再来!

大马的诚信危机

时事回应 文/晖 任谁都不能否认诚信对于个人、生意人、企业、官员、政府及国家的重要性。今日马来西亚却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何谓“诚信”?若从字面解释,“诚信”可理解为诚实,守信用的美德。其实,本文标题原是指英语的“Integrity”,只是在中文语境找不出一个可以单刀切入的词汇来表达,所以就采用最广为接受及使用的“诚信”来取代。至于其意犹未尽之处,只能说“诚信”是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人能恪守诚信算是难能可贵,也有助于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 相信你我皆会同意,如今要在政治圈子找一个有诚信,就是正直可靠、守信用的人,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试问:有哪一个政治人物一诺千金,持守初心,牢记使命,真正为国为民服务?不仅如此,政治人物信口开河,已是见怪不怪,不可谓不悲哀!况且上梁不正下梁歪,下属也竞相效尤,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前景堪虞!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的,诚信宛如古时马车或牛车的輗或軏,车若失去輗或軏,已无法行走。同理,一个国家若诚信阙如,其治理体系也将陷入困局,必将拖累民生经济发展,无法与他国并驾齐驱。长此下去,必导致民不聊生,带来社会动乱不安,甚至国破家亡的厄运,不可不慎! 敦马哈迪医生第一次任相时,曾提出建立一个“廉洁、有效率、可信赖”(Bersih,cekap,amanah)政府的口号;尔后他又出任马来西亚第七任首相直到他于2020年2月24日辞去第七任首相一职,然这口号却成为绝响和最大的反讽!如今大马政坛乱成一团,无不与漠视诚信扯上关系。“喜来登”行动加剧国家政局动荡,除了中央政权,多州民选政府也相继倒台,国家民主与法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显然要拨乱反正,国家急需社会改造大工程,首先必须从道德教育着手,惟有在国民中培养高尚道德价值,塑造诚信、廉洁、正直、公平、公义、勤劳、节俭、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及敬畏 上帝的心态等……美德,国家才有望步上正轨,否则国人只能眼巴巴看到国家继续往下沉伦! 孔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就让我们从自己开始,并从自己家庭中开始建立并施行“诚信文化”,且推而广之,落实在社会,从而造福社稷。

放下对婚礼的憧憬

喁喁自语 文/李义慧(新福源堂) 我感恩,在MCO期间有更多时间好好研经、备课、阅读、听道。在研读《圣经》时得到很多亮光,很喜乐,也很满足;经历上帝是又真又活的神,祂的话语和应许不落空——寻找,就寻见,并且一直以来对《圣经》存有的许多疑问都一一得到解答。 另外,“开发”了很多不同食谱和提升厨艺,享受烹饪的过程和美食。甚至,我还掌握了自制口罩技能!当然,也常跟全家人一起视频通话,与家人感情反倒有所升温。 不过,这些日子里因着屋子装修,而遇到超难相处的邻居(我心中惊叹上帝怎能爱这么不可爱的人,甚至为他们舍命,当然我自己也是罪人)。学习爱与接纳邻居,在装修过程中做出取舍和妥协,以维护和邻舍的关系,不以恶待恶,也做好见证。 在装修屋子过程中,虽困难挑战重重,但上帝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帮助;不但有好朋友们每天陪伴、帮助、鼓励,给我们建议,也有姐妹们、组员们在祷告中纪念我们。属灵长辈们用上帝的话劝勉我们信靠主,并爱人如己;上帝也透过《圣经》亲自安慰我们。 透过网络传福音 还有一件格外难得的的事,就是放下对婚礼的期待和憧憬——没有白纱、没有“走礼堂”、没有亲朋戚友相聚的婚礼。只有两个人在上帝面前立约,靠主委身于婚姻誓约,同心服事,我想这才是婚姻最重大的意义。 在行动管制时期,我有机会参与Digital Mission Trip,透过网络传福音,接触很久没联络的小学同学,跟他分享福音。感恩的是,他做了决志祷告,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间中也联络上一位中学蛮要好的朋友,她一个人在西马工作,因为工作时间的关系,没能去团契,以致她缺乏团体可以陪伴并勉励她追求灵命成长。她觉得自己离上帝很远、很远;我有机会帮助她确认得救的确据,也互相监督每天读至少一章《圣经》,分享一节有亮光的经文。 在能力所及下,捐赠了医疗设备给医护人员和资助贫困的人。 再加上一直以来都很想学习辅导技巧,行管令期间,终于能参加一些辅导的课程,包括微型辅导课程和圣经婚姻辅导。巧的是,有机会聆听一位朋友的心事和过去的伤害,我也尝试应用所学习的技巧来帮助与陪伴他。

神啊,为何苦炼我?经文:申命记八2-5

牧者耕心文/朱全伟(卫理神学院神学生) 记得我小时候听前首相马哈迪医生说过“2020宏愿年”(wawasan 2020),甚至还跟中学同学定下2020年5月12日(我生日时)要一起出来聚一聚,看看在“宏愿年”,我们“混”得怎么样。结果没想到,2020年好像让我们“梦想的宏愿年”完全破灭了。2020年一开始就发生澳洲森林大火,爆发美国流感。一开始还觉得,马来西亚还是幸运的,没有这些天灾人祸。后来不久,新冠肺炎就在中国爆发,还传到马来西亚,最后连砂拉越也失守,全国进入“MCO”(行动管制期),两个月多没出门。新冠肺炎也打乱了我很多生活计划,原本因为今年要结婚,做好了许多的安排;但是因为MCO,我见过未婚妻一次,好几次我的机票都被取消,也面对很多的压力和烦恼。 在天灾人祸中,大家都心里害怕,或都会忍不住想要问上帝:“神啊,祢为什么这样苦练我?”到底上帝苦练我的心意是什么呢?让我们从申命记八章2-5节中的经文来思考:为何上帝要苦炼我们! 八章2节这样说:“你也要记念耶和华你的上帝在旷野引导你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试验你,要知道你心内如何,肯守他的诫命不肯。” 这一段经文背景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经历四十年后,他向第二代的子民说的话。在出埃及记,上帝因为看到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受苦,听见他们的哀求,所以祂兴起摩西带领以色列出埃及。在出埃及的过程中,因为以色列人的种种埋怨,埋怨没有食物,埋怨没有肉吃,也因为缺乏信心,所以上帝惩罚这些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不能进入迦南地,统统死在旷野,除了约书亚和迦勒。 其实如果从埃及地的芦苇海出来到迦南的南部,大约只有一百五十哩左右,若是以色列人直接走,不到一个月就会到了;但是以色列人却在旷野漂流四十年,还经历许多的历练、困难,到底是为什么呢? 经文第二节说,上帝让他们经历这些,是要苦炼他们,试验他们,看他们心内如何,肯守上帝的诫命不肯。这里出现的“苦炼”这个字,含有强制人顺服,借苦难来磨练人心志的意思,而试验含有借着苦难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的意思。 在这四十年以色列人经历很多的辛苦、困难,被迦南人攻击等等,都是对以色列人的一种考验,就是要看看这些的以色列人到底愿不愿意遵守上帝的诫命。经文中的“心内”是人感情、思想和意志集中的地方,把人内心里面的动机、态度和本性来表达出来。这就好像是一个考试,学校考试的目的就是要看看一个学生到底学习的程度到哪里。如果没有难题,怎么能试得出来学生到底有没有专心听课呢? 今天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难同样也是要试验我们愿不愿意信靠上帝,遵守上帝的诫命。在MCO期间可能很多人失去工作,或者工钱减少,也许会造成很多人经济出现困难。但是,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信徒的时候: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在工作和生意上会不会因为妥协,而用了旁门左道?或者贿赂贪污的方法,为自己赚得更多金钱? 在实习时,我跟两个牧师交谈中听到他们在牧养中的苦,但一位牧师却给我很棒的忠告,说:“全伟,你马上要毕业牧会了。要记得一件事,牧养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容易,面对更多的是人的问题,你做的很多可能不是错的事、错的话,但是却会引来别人的批评或不好的反应。这时候,也许你会沮丧,但是千万不要退缩,因为这时候才是考验你呼召的时候。你的呼召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影响吗?真金不怕火炼!牧会中真的我们面对许多的考验,但是求上帝帮助我们不要忘记祂对我们起初的呼召,带着热情继续牧养!” 学习完全依靠神弟兄姐妹,顺顺利利和安逸的生活是没有办法试验出一个人愿不愿意对上帝忠心,遵守诫命。所以我们知道,我们面对苦炼,就是要试验我们,对上帝的忠心。为何上帝要苦炼我们呢?我们继续看第3节:“他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经文说到上帝苦炼以色列人,甚至任他们饥饿,后来赐下吗哪给他们吃,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他们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出的一切话。上帝要以色列人明白,他们今天活着,不是靠他们的努力、劳碌得来的食物,而是靠着上帝对他们的供应,要他们学习完全依靠祂! 上帝不要让以色列人自满,以为他们进入迦南地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是要让他们清楚知道,他们有一天进入迦南地,都是靠上帝每天足够的供应。上帝赐吗哪给以色列人吃的时候,祂让他们不可为自己囤积食物,一天只拿一天的份量,而上帝会天天供应他们足够的吗哪。 同样的,当我们在问,为什么让我们这个世界受那么多的苦难?苦炼我们,是因为上帝要我们知道,在这个我们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要完全依靠上帝。 新冠肺炎到目前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两千万,死了七十多万人(编按:截至10月6日止,确诊人数已超过三千万,死亡人数已逾一百万),到目前也没有真正研发出疫苗,就是告诉我们:病毒和苦难当前,我们真的没有办法靠自己,唯有依靠创造生命的上帝。 有时候人很奇怪,不被逼到绝境,就不懂得依靠上帝,顺服上帝。所以上帝会把一些的苦难放在我们生活,就是要我们知道,我们不能依靠自己,而是要依靠上帝。 朋友们,你要依靠这一位上帝,耶稣为了我们的罪而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从死人中复活。祂是胜过死亡和罪恶的上帝。如果你还没有信靠祂,我邀请你今天就信靠祂,依靠祂。 像管教儿子一样神提醒我们,苦炼我们的目的是要考验我们愿不愿意守上帝的诫命、顺服祂,也要试验我们愿不愿意依靠祂。祂苦炼我们也是要让我们知道,每一个放在我们身边的苦炼,就是要管教我们。圣经里面怎么说呢? 我们来看第5节:“你当心里思想,耶和华你上帝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儿子一样。”…

百年前建校设堂 百年后迁校解堂时过境迁福州垦场社区中心 渐瓦解与转型

我思故我写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砂拉越中区拉让江流域的福州人最早居留地正在面对新的环境挑战,过去的社区中心特征——学校与教堂并立——正面临极大挑战。单单在诗巫的西岸,原有16个村落的16间教堂及18间学校,已经迁移或关闭的有6至7间。过去引以为傲的“学校与教堂并立”社区中心特征似乎有瓦解之虞。 1901年,黄乃裳带领1,118名福州人前来诗巫福州垦场开垦,以新珠山与王士来为最早的落脚处。最初十年,这两个最初垦场的范围扩散至伊干江及拉流江的诗巫西岸、诗巫西南岸与诗巫北面新珠山至港头一带(即今乌鲁顺溪美拉,Ulu Sungai Merah)。这是百年前诗巫福州垦场的最早及重要基地。 诗巫西岸是自伊干江的泽洛邦莪及顺溪美禄,然后沿着英基罗及光华往西边的拉让江畔沿岸,包括上坡、达山、王士来、下坡、白花河、木桂兰、24甲、罗马安至马拉山长屋。不过,当初最早分配给古田人的地区是在王士来一带,因为瘟疫爆发,有者移往下坡,也有者移往上坡(砂迪区)。 诗巫西南岸则自南兰律大桥对岸的阿山港沿岸而下,包括下新芭、巴拉当、南村(前南村、中南村、新南村)、合春园、丹章公集、开汊港、十六公司。南村是继王士来之后迁往对岸的福州垦场。 一路以来,这一带被黄乃裳当初视为平地的一片佳土,福州垦民虽然经历日本占领期,不过1901年至1960年倒也安居乐业超过一甲子。不过,南来的福州垦民的先辈们,把异乡当己乡,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第二或第三代者,这就是他们的家园、故乡。正如吾黄家的门训有“身居外境犹吾境,家住他乡即故乡”的句子。 以地理学家段义孚的理解,呈现人的种种主观情性与地理景观的丰富关系,除了“人地关系”涉及人与地之间的功利关系(生存地方)、运筹关系(农作经济)、生态关系等重要课题,更让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股“恋地情结”。故乡是一个亲切的地方。它可能平淡无奇,缺乏历史魅力,我们却讨厌外人对它的批评。它的丑陋并不要紧。 曾庆豹曾指出,土地与人是分不开的。人活动于土地之上,生活于土地之中。当人们认定某个土地做为归属的对象时,那就是人们的乡土。从第一代移民的中国人,到今天第三、四代的马来西亚人,咱们与其他种族共同建立了这块国土。土地与人是分不开的,人就活动于土地之上,生活在土地之中。一旦我们认定某个土地做为我们归属的对象时,那就是我们的乡土。 地方标志即将消除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在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因为“地下”的砂拉越共产组织被政府视为非法的,在这北加里曼丹人民军活跃时期,与军警时有冲突,福州垦民乡区村落成为战场,导致人心惶惶,人民大量往外迁移。这是福州垦民自中国被迫与土地分离,在迁抵异乡若干年后,再次出现与土地分开及再移民的现象。在聚居地的村落渐渐地出现“十室九空”现象,甚至如:开汊港及十六公司,到了90年代的后期完全出现“真空”。因此乡区的合作社或小店没有客源,学校的学生来源短缺,教堂前来聚会者稀。 至公元两千年间,有10多间的乡区华文小学被逼关闭,不过政府并未在市区增加华校的数目,因此有乡区微型学校迁移的计划。1999年大选,政府一次过宣布批准13所华小迁校后,在当时诗巫区国会议员刘会洲的协助之下,诗巫也出现学校迁移举动,自上述福州垦场被迁移的学校包括“天真学校、士来小学、开智中学,纷纷留下原校的空壳或原校被拆除(不过名字在其他地方重现)。以卫理公会为主的教堂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西岸的士来富恩堂、西南岸的开汊港真神堂、十六公司的保惠堂等都面对关闭及拆除的厄运。 诗巫西岸与西南岸的20多乡坡在过去40多年来的人口外流,一些村落如:十六公司、开汊港、下新芭等近乎荒芜,除了学校与教堂,也包括民居的高脚木屋均面对存亡的危机。眼看福州垦场早期地区归零,胶园及果园重新出现荒郊野外,很多人的土地长满野草丛林,芭主后代可能散居在世界各个角落。 反观,诗巫北面新珠山是当初最早分配给闽清人为主的福州垦场之地,沿着西端(新珠山)分散为六区。由于地理位置与诗巫市区在一个世纪的发展下,有所连接,新建了许多店屋,一片繁华。 日前,2020年9月3日,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会会长池金代牧师主持了本会及其人生中第一次的解圣礼,要结束教堂运作的仪式,那就是罗马安坡的鸿安堂。一些坡民在稍后的拆礼拜堂存着无奈及伤感的心情。 正如池金代牧师在训勉中从旧约圣经传道书三章:“凡事皆有定时,诞生有时、死亡有时、播种有时、收成有时;杀戮有时、疗伤有时;拆毁有时、建设有时;哭泣有时、欢笑有时……。” 陈惠祥夫妇就住在鸿安堂的左侧不远处,整天可以看到教堂。他说每天早上一打开窗就可以看到礼拜堂,这座教堂已经成为他们的心灵驿站。其太太周丽莉由于脚受伤,不过仍然在孩子扶持之下,拿着杖到圣堂出席这项特别礼拜。他看到在下,仍然作最后的说服说:“礼拜堂不能拆除,有坏可以修补,柱子下陷可以弄高。”他们对教堂面对拆除有极深切的感触。 一旦被视为社区中心的“学校与教堂”被迁移或拆除,地方的标志与符号即将被消除,年轻一代就不再有上一辈的记忆。福州垦场是百年前福州移民先辈在异地的家园,今天这个故乡的根源被“连根拔起”,失去的何止是学校、教堂与房子等建筑物呢?!

真正的朋友 (十月18日(日))

灵修日程文/Kate Reisenauer(美国South Dakota) 读经:腓立比书四章4-9经文:“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腓四6) 在过去两个夏天,我都有参与一个基督教营会的工作。第一年让我信心满满,乐于向别人展示基督的亮光。我以为第二年也是如此,但却恰恰相反,因我要面对一些参加者对我的欺凌。当一些伤害言词让我相信自己不够好时,我很难展示基督的亮光。我不断地扪心自问:“为什么他们会讨厌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幸好我有一个为我代祷的朋友,他让我知道那些欺负者针对我的负面批评都不是正确的。我的朋友提醒我,我的身份源于基督。我读到腓立比书四章6节,及后我把困恼告诉上帝,请求祂挪开我的担子,赐我平安。 虽然我仍需忍受欺凌,但是知道他们所说的并不等同基督对我的想法。我仍然有着一个站在我身旁的朋友。我紧抓上帝,祂带领我经过一切,帮助我成长。如今我知道上帝所赐予的是何等的大爱与平安。 祷告:上帝,感谢祢帮助我们从试炼中学习,在经历试炼的过程中,求祢赐予我们平安与喜乐。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今日默想:当我困倒时,上帝把我扶起来。代祷:营会参加者与辅导员 2020年9-10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欢迎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裡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赐平安的上帝就必与你们同在。”(腓立比书4:4-9)

抓鼠有感:不确定感!

文/翁震凌 原以为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动管制令”与严守“标准作业程序”的“有条件行动管制”及“复苏行动管制”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应会渐趋缓和。 然而事与愿违,疫情总是“波动起伏”,10月初,新感染病例居然爆增,特别吉他与沙巴两州案例激增(10月6日共691人确诊,创下目前全国单日病例最高)。差不多半年已过去,疫情未见缓势,真有种“此疫绵绵无绝期”的无奈感,及深深的“不确定感”! 过去,教会或我们个人可能从年初(甚至前一年年底)就订下全年活动或年度计划,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理由,基本都会按着原订计划进行。就如《卫理报》自2006年转周报以来,每年除了有一两期合併或偶有一周无出版时,原则上每周《卫理报》的出版是固定“流程”。但疫情来袭后,纸本《卫理报》曾一度停止出版,那时以为顶多两三周就会恢復正常。可即使五月“有条件”地恢复上班,《卫理报》还是因为某些因素而没印刷出版。 那时,关心的读者都会来问:《卫理报》什么时候恢复出版?我们就会回答:“不确定,可能(应该)七月吧!”结果,因为七月堂会还未重启实体崇拜,《卫理报》印刷再度延后。这时若有人来问,我们的回答已变成:“不确定,如果疫情没变化/如果没意外的话,或许八月会重新印刷出版”(多么小心翼翼的回答呀)! 然而到八月份时,我们发现要恢复每周印刷出版《卫理报》仍旧一定的难度,因此当月只印刷了一份《卫理报》。到此刻,但凡有人问起时,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加句:如果疫情没有变化或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事实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这种“不知明天会如何”的“不确定感”在不知不觉地渐渐渗入许多人心中,过去种种颇有把握的“信誓旦旦”,都莫名地加添了一丝的“不确定感”。倘若说没有一点彷徨,那是自欺欺人。 然而,上帝的话语仍旧是迷茫时“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当我读到“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太六27),再读到“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四14)我发现,在满满的“不确定感”之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来到上帝面前说:“但我知祢掌管明天,祢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也可以做那事”。

第一届线上卫斯理神学论坛LIVE 探讨卫斯理神学的精髓

日期: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时间:7:15 pm – 9:00 pm(马来西亚时间) 直播: bit.ly/MTS_LIVE (无需报名) 美国著名的基督教会历史学者马可乐(Mark Noll)在其书《转捩点:基督教会历史里程碑》(Turning Points: Decisive Mo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中指出,1738年卫斯理兄弟的属灵经验以及他们所带动的“新的敬虔”(the new…

2019生命树稿费领取通知

感谢诸位笔兵与本报在文字路上同心同行,藉由文字传扬基督福音,见证上帝作为。 本报略备微薄稿酬,即日起发放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稿费,聊表谢意,望见报的作者尽快来领取;更多奖赏,盼皆积攒在天! 稿酬领取期限为三个月(2019年12月31日前),如若逾期未领之稿酬,将自动归为奉献款。敬希垂注! 武从文 张咏萌 幺宝 黄启城 非凡 黄素冰 然然 淑清 吴常健 郑诗立 郑奎婷 如意 伦 纪雨秀 小树 余自鸿 林济福…

再恩堂疫情下的少年军主日 结果累累 恩慈相待 影响生命

教会报道 文:丁华康(诗巫再恩堂) 再恩堂GB乃诗巫区第17团女少年军,至今创立9年。再恩堂BB则是诗巫区第十二团男少年军,创立至今迈入第4年。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在诗巫再也校园广大宣传并招纳小学生和青少年,促进服从、虔诚、纪律及自爱等良好行为。9月27日,再恩堂在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迎来“BB GB主日”。今年的男女少年军主日,年龄12岁以下的军员无法出席参与,与会者在严格遵守防疫标准程序下参与。 “我们的生命如植物一样,需要接受阳光和雨露来成长,参加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让我们当中的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都获得成长的养分。”刘惠惠神学生在讲台信息中,分享自己目睹爷爷种菜的经过,从中体悟到每个人的成长也需要经历许多的培训和学习,参加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是一个让自己更加有自律和成长的机会。 她引述歌罗西书三12,要女少年军和男少年军结果累累:身为基督徒,我们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所拣选的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怜悯的人,敏感于别人的需要;恩慈的人,常以怜悯对待得罪我们的人;谦卑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温柔的人,会带来和平的氛围,与人相处的时候,怀着良善的心;忍耐的人,不计算人的恶,不怀着怒气去报复得罪我们的人。 在学习恩赐相待的功课里,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去饶恕别人。她从歌罗西书三13,勉励信徒以别人的角度,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在操练饶恕里,不把嫌隙留在心里,要把它忘了;要做到饶恕,不至于表面,要从内心里发出来。 最后,她以14节(经文里的“联络”指的是腰带困住的意思,古时人们都穿着宽松的衣物,唯有束紧腰带,才能不让穿着的衣物影响工作;经文内的“全德”是指全部,完全的意思)勉励大家透过爱心以生命来影响生命,因为爱心是联络全德的。只要我们传递爱心和关怀,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足以温暖人心。 再恩堂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聚会于每周六下午2时至4时进行。校园事工近年在校长的首肯和老师们的推动下,成功推行。学生BB和GB的课外活动,则是在每星期三下午1时至3时在天化小学内进行,参与的男少年军和女少年军人数有116人。

美以美的故事(17):以谷多马及亚斯理合命名的最早美以美学院 开美洲高等教育风气

美以美的故事(17)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这间是美洲美以美教会于1785年成立的最早学院,并以两位会督——谷多马与亚斯理两个人的名字合併而成为学校的校名。不过,10年后这座学院被一场大火焚毁,目前只留下一座模型屋与一块纪念碑,还有教会的坟场。此外,一所比学院更早设立的同名的卫理纪念教堂就在不远处。 其实早在1782年,美洲卫理会众就谈论要在阿比顿(Abingdon)建立一所卫理学院的念头。谷多马(1747-1814年)是于1784年自英国派往美洲监督当地卫理宗活动的大使(代表),他与亚斯理(1745-1816年)在当年的12月圣诞会议中被选为美洲的会督,美洲美以美会(后称卫理公会)应运而生。这是美洲最早成立的基督宗派。在会议上也通过了要建立一座以两位会督名字的学院。 当时选择在阿必顿建立学院是因为该社区是处在巴尔的摩及费城的中间。同时,马里兰州又是英殖13州的中心地带。最初成立目的是为了让卫理传道人的子女有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让孤儿及一些赞助人的子女有机会求学。该学院于1787年12月6日开学,并收了25位学生,当时有3位老师。与此同时,另一位很关怀学院的是腓力威廉奥德宾(Philip William Otterbein,1726-1813) 后来成为基督同寅会(the United Brethren in Christ)的会督,经常前往拜访并给予多方的课程与课本的指导。 当时的课程内容包括英文、拉丁文、希腊文、自然哲学及天文学等,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成为一个合乎圣经的基督徒。亚斯理成为该校的董事长,也是行政者与筹款者;1789年谷多马则捐献了图书馆与哲学系配备。 学院曾有很糟糕的“经历”,包括1795年12月7日被大火烧毁,可能是有人故意纵火,把内外建筑都烧了。大火之后,学院搬迁至巴尔的摩,购买了一个大建筑物,收纳了约200名学生。不过,一年后(1796年)12月4日又遭遇一场大火。目前的遗址放有一个模型及说明的铜牌。这所最早的美以美会学院,虽然只有短短的9年(1787-1796年)时光,不过我们能清楚知道,美以美会打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教育,不只形成美洲高等教育的风气,后来到中国及婆罗洲宣教时,美以美会也同样很重视教育的,建立教堂也建立学堂。至于有关模型则由巴尔的摩卫理公会历史协会负责。 原学院旁边就是谷布里卫理教堂,建于1784年,土地于早两年自当年的马里兰统治者弟兄John Paca处购得,原名叫做阿比顿(Abingdon)卫理教堂。 这是一所至今仍有崇拜且超过200年以上的教堂。两年后(1896年)这所半砖半木的教堂着火,后以砖块重建,至今仍开放及为阿比顿社区服侍。

《每日活水》让我天天与上帝相交

每日活水 文:梁庆扬(诗巫新安堂) 《每日活水》在MCO期间帮助了我许多,让我每一天都可以透过上帝的话语来和上帝相交,安慰我,使我心里有平安、有盼望。 因为牧者与执事们的推荐,告诉我这本灵修材料对我们属灵生命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让我很动心,于是我选择用《每日活水》做为我灵修的材料,直到今天超过9个月了。 2020年3月份,我国进入了全国行动管制期(MCO),当时不能工作,也没有收入,又很怕疫情严重,很长的时间都在家。感恩的是,每一天我都可以使用《每日活水》来和上帝相交。 《每日活水》里面的经文、问题,还有牧师们每天录制的讲解影片,都在坚固我对上帝的信心,安慰我,使我心里有平安、有盼望。 《每日活水》的内容很丰富,有灵修、小组查经还有家庭祭坛材料,只是因为我女儿年龄还小,我就选择了家庭崇拜手册来带领我一家做家庭祭坛。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介绍《每日活水》给其他人用的,因为它是一本可以引导我们灵修的材料,使我更加容易明白上帝的心意。 预订《每日活水》需知: 《每日活水》零售价为每本RM14.00, 一年订阅费为RM 168(不包邮)。凡卫理会友可享每本RM12.00,订阅费一年RM 144的优惠价。 订阅者可以个别将订单Whatsapp至0111-8633049,也可以通过堂会肢体集体收集订单。欲知更多详情,欢迎致电0111-8633049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