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月特稿
文:梁小薇(幸福家庭与辅导部部员/Swinburne执证辅导师)

在小时候的认知里,家就是我住的房子,房子里有我亲爱的家人,是我的游乐场,是我的避风港,也是我的安乐窝。

长大后外出工作,在外租了一间房间,每每放工拨电话给妈妈,她都会嘘寒问暖地问道:“放工了,今天工作累吗?要回家休息了吗?”那时嘴边总挂着“预设”回复说:“嗯,是的,现在要回‘家’了。”但心里却想着,我回去的地方真的是我的“家”吗?在这里没有和我吵吵闹闹的兄弟姐妹,没有妈妈煮的美食,也没有爸爸唠叨我们不要打游戏了。

家到底是什么?是建筑物?是住所?是家庭所在的地方?

家是寄托之所,是归属之地。当身体疲倦时,家是能让我们歇息的地方;当心灵疲惫时,家是让我们停泊的港湾。无论在外遇到了任何困难,家总能让我们的心灵踏实,有满满实在的安全感。

家有包容和忍耐。即便有时有意无意地冒犯了家人,不经意地宣泄了我们烦躁的情绪,糟蹋了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他们还是一样容忍与接受我们的软弱。在这里我们得到谅解,被接纳。

家是温馨的,是和谐的。一家人相处之道不外乎互相尊重,互助互爱。即使有时家人之间会有争吵,也不会含怒到日落。吵吵闹闹反而是日常生活的“情趣”,遇到困难时一定会放下“恩怨”,彼此相助,彼此扶持。

家是充满爱的地方。在同一屋檐下大家彼此关心,坦诚相待,和睦共处。面对着自己的家人们,我们总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忠于自己的情感。

怎样爱我们的家?

那我们该怎样爱我们的家?我们也许对爱的真谛(林前十三4-8)不陌生。这提到有关爱的“特征”——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在爱里会做的事和不会做的事。在我们对家人表达爱的时候应该包含这些“特征”。当我们的家人处处给予包容和忍耐时,我么也要学习凡事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凡事忍耐。我们学习接纳彼此的不完全,并为着彼此的软弱祷告,心存盼望,相信并耐心等待上帝改造彼此生命的一天。

除此,表达爱也要付诸行动。我若说我爱我的家人,却没有以实际的行动表达,没有与家人建立美好关系,这一切都是空谈。与家人的良好关系建立在真诚的尊重上。保罗在哥罗西书 三18-21 描写我们在主里我们要如何与家人相处。他提到: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丈夫要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要凡事听从父母,父母也当鼓励儿女。如此看来尊重是相互的,是双向的。而这份真诚的尊重要从心里,甘心乐意为主做,讨主喜悦。

那家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有爱的地方就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