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316期

不曾出现在圣经中的阿达那 pg.12-13

第三篇:阿达那 圣经中的土耳其 市区有座圣保罗天主教堂 阿达那(Adana)是土耳其的第四大都市,其名据说源起于希腊神话,曾被称为“基利家安提阿”(Antioch of Cilcia)。现今所见的阿达那是由庞贝大帝(Pompey theGreat,全名Gnaeus Pompeius Magnus,公元前106-48 年)于主前63 年所建;当年因其战略性的位置,正处于罗马东去的军事路上而显得重要。 历年来,自Hittites(译“赫梯”或“西台”,公元前1650–1190 年)时期起,该市就是各种文明的汇集地,有Seyhan 河穿越城市,提供生计繁荣,上面跨越着古代的罗马Taskopru(石桥)。这桥最初由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公元76-138 年)所建,约300 公尺的石桥,至今成为地标。 古代的罗马Taskopru(石桥),至今仍是地标。 城里有一座建于1882 年的Saat Kulesi(钟楼),一个古老的Bazaar(市集),一间民族博物馆,另外有一间考古博物馆。在酒店附近的Seyhan…

保罗第一次布道港口不再 pg.10-11

第二篇:西流基 圣经中的土耳其 两千年罗马提多疏洪隧道成景点 话说安提阿教会……“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他们既被圣灵差遣,就下到西流基,从那里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使徒十三章1-4 节)他们就从安提阿下到西流基坐船,开始第一次宣道的行程。 这也是为什么自到访安提阿后,我们一行人来到西流基的原因。西流基(Seleucia,今Cevlik Beach,el-Kalusi,Samandag 县)是一个古城,亦是港口的名称。此城离开安提阿西边约30公里,处地中海的东北角,是巴拿巴、保罗开启第一次布道行旅的起点,也是宣教开始面向海洋,胸怀普世的一个燃烧点。可惜的是,原港口已淤塞了,现成为了游客们玩乐的沙滩。 这个安提阿城的港区,在主前13世纪时,就是腓尼基人出口利巴嫩香柏树的港口之一,也是古代重要军港。被视为“东罗马”的第三大城──安提阿──被建立后(公元前301年),因要保护安提阿的军事海港,故当时建设安提阿的罗马帝国塞琉古一世就兴建了这一座西流基港口城(Seleucia Piera),这座古城也是塞琉古一世以其名所建设的九座西流基城的其中之一。 西流基古城建立在Nur mountains山脚,经常受到山上倾泻而至的雨水所造成的洪水威胁。为了不让冲向港口的洪水沙泥将港口堵塞,因此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韦斯巴芗(Vespasianus,公元9-79年)曾于主后69年下令兴建具排水系统的人工水道,旨在疏洪水道。这条水道全长1,380 公尺,高 7公尺,宽 6 公尺。今天走在水道之内,仍然可感受到两千年前的宏伟工程,真不简单呀!不过,整个工程历经韦斯巴芗、其儿子提多(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 公元39-81年)及继承者安东尼乌斯(Antoninus Pius,公元86-161年),方于第二世纪初完成,工程前后耗约80多年完工。这条人工水道被命名为“提多水道”(Vespasianus…

安提阿是初期教会摇篮 pg.7-10

基督徒称号由此开始 圣经中的土耳其 相关地图取自圣光圣经地理资讯网http://biblegeography.holylight.org.tw/index/city?id=171 走在安提阿老街,狹窄的小巷,两边有小商店,导游帶一团31 人踩著凹凸不平的石头路,转进到一间叫做Konak餐厅,別有天地,令人惊艳。 这条老街(应该是几条老街),可以追溯至两千年多的历史。这里有古老的清真寺、古老的教堂与一些立在街边的古老店铺及房子。我们在餐厅尝土耳其风味羊肉中餐后,又走向Orontes 河边及对街,那是现代的市政厅,旁边有个城市博物院(Hatay ‧ ehir Müzesi)。其实老街一帶还有些教堂,如:希腊东正教堂、安提阿天主教堂及一间福音派教堂(但因时间紧迫,沒前去参观)。除此之外,安提阿还有一间合塔考古博物院与一所以考古为名的酒店。这真是一座古城啊! Orontes河贯穿安提阿,故也被称为“Antioch on Orontes” 絲绸之路港口重镇安提阿(Antioch,现称“Atakya”)是于主前300年,由希腊一位將军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 Nicator,BC358–281)建立。由于一条叫Orontes(也称Asi,源自黎巴嫩,流经叙利亚土耳其,全长571公里)的河,贯穿其中,所以也称为“Antioch on Orontes”,一般通称为“叙利亚安提阿”(Syrian Antioch),因为它在罗马时期属于叙利亚省管辖。 安提阿老街…

写在“旅程”开始前……土耳其简史 pg.6

写在“旅程”开始前……土耳其简史 圣经中的土耳其 文: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2022 年8 月28 日-9 月8 日,由砂拉越、新加坡及日本的牧者会友们组成的“保罗土耳其及启示录七教会”知性之旅展开。行程除了循保罗在土耳其的传道路线,也包括参访启示录七教会。 是次旅程自吉隆坡出发,在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堡,再转机至安提阿,即展开走马看花式的行程。在紧凑的行程中,实际上仅去了安提阿(Antykya,原Antioch)、西流基(Seleucia)、大数(Tarsus,今Tersiys)、孔亚(Iconium 以哥念,现Konya)、彼西底旁的安提阿(Antioch in Pisidia,现Yalvach)、希拉波立(Hirapolis,现Pamukkale 棉花堡)、老底嘉(Laodicea)、非拉鉄非(Philadelphia)、撒狄(Sardis)、士每拿(Smyrna,现伊兹密尔Izmitr)、以弗所(Ephesus)、推雅推喇(Thyatira)、别迦摩(Pergamum)、特罗亚(Alexandria Troas)、特洛伊(Truva)、伊斯坦堡(Istanbul,原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还有不少城镇未能前去考查探史。 由于介绍各地篇幅众多,将分数期刊载,会先刊登保罗在土耳其布道的地点,陆续再放启示录七教会的行程,及一些不在本次行程内却值得一去的地方。本次因行程急凑,未能走完所有的保罗布道路线,虽稍有遗憾;但也甚是期待日后有机能再到希腊、意大利等将保罗所有布道地点补足。

踩在宣教巨人的脚印上 pg.4

踩在宣教巨人的脚印上 圣经中的土耳其 文:王宝星(砂华卫理年会宣教部干事) 前言: 按耶稣的大使命,也跟随云彩一般的见证人,曾踏足十几个国家推动宣教工作。不过,身为宣教人,最敬佩和羡慕的还是最伟大的宣教士使徒保罗。因此,多年来期望能够走保罗走过的路,相信他的佳美脚踪必能激励我。 感恩,这一次真正踩着保罗的脚印,走他曾经走过的路;只是他穿的是草鞋,我穿的是不错牌子的运动鞋(虽然十天行程结束,鞋子也报废了)。多数的路程保罗需要步行,我则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他有时没有经费宣教,需要织帐篷维持生计,我有固定薪金收入; 他为福音的缘故多受苦难如被批判、鞭打、船难、坐监等,我只是被少数人误解和批评。在特罗亚的石块路上,他快步走过市集往港口坐船出发宣教,我则止步于荆棘之前。 踩在宣教巨人的脚印上,自己特显渺小。宣教事业宏大,我们还需要靠圣灵的能力,大大努力啊!

保罗布道结合文宣颠覆福音传播 pg.3

健行者、福音先锋、文字工作者保罗布道结合文宣颠覆福音传播 抓鼠有感 文:黄孟礼 亲历圣经中初期教会的摇篮──土耳其,深深感受出生于两千年前的保罗,是一位身体力行,又孜孜不倦于文字工作的福音先行者。因着文字,石头有故事──保罗的故事、初期教会的故事、圣灵的故事、上帝的故事。 健行者:为了布道常翻山越岭,保罗还真是一位健行者,也是登山者。单单第一次布道,他就自别加镇行约203 公里,至1,180 公尺高原的彼西底安提阿,后向东行150 公里到以哥念,又行36 公里到路司得,再行199 公里到特庇。然后,又走回头路到彼西底安提阿,再至别加镇西面的亚大利,坐船回西流基港口,行路30 公里到安提阿,来回走了一千多公里路。当时的保罗多以步行为主,曾自我形容“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劳碌困苦,常常失眠,又饥又渴,忍饥耐寒,赤身露体。”(林后十一26-27) 福音先锋:自在大马士革路上见异象,生命得以翻转后,保罗默默在阿拉伯旷野与大数家乡“隐修”14 年,后才出来专心布道,尤其向外邦人传福音,成为福音面向世界的重要转捩点。他是不违背“从天上来的异象”的福音实践者。 文字工作者:新约有十三封书信出自这位布道家,他是脚到、口到,还手(笔)到的服事者。保罗第一封书信──《加拉太书》是写给第一次布道行程(除了塞浦路斯岛外),在别加镇、彼西底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等地建立的加拉太地区5 所教会。他在这些地方设教后回安提阿,不久听到当地教会有灌输“受割礼及守摩西律法才能得救”的错误教导,保罗忧心忡忡下写了《加拉太书》,谴责驳斥异端邪说。1500 年后,马丁路德从该书中阐明“因信称义”的真理,因此《加拉太书》又被称为“路德之书”。路德撰写《罗马人书释义》时,进一步确认因信称义之道;200 年后有人宣读此书序言时,又影响吾会会祖约翰卫斯理,使其“心中异常火热”。循道卫理宗飘洋过海,辗转来到犀鸟乡,落地生根,后继发扬至世界各地。 保罗重要成就之一就是为普世基督徒留下珍贵的书信。两千年后,他所建立的教会只剩下废墟,但文字仍然说话。新约27 卷书中,他占了四分之一,书信内容无论是讲到真爱(林前十三)、因信称义之道(罗四、五)、圣灵的工作(罗八)、复活得胜的盼望(林前十五)还是教会与基督的关系(弗五),都是信徒的“无价之宝”。保罗这位耶稣基督的忠心仆人,不但是最伟大的宣教士,也是最伟大的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