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332期

薛承恩教士闽清传道 pg.19

黄孟礼:黄乃裳领洗改变一生 特别报导 “有薛有黄,方有诗巫福州垦场!”黄孟礼干事在推介该部出版的《薛承恩传──一部东方的史诗》一书时表示,薛承恩正是当年为黄乃裳施洗的传教士。薛教士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毕业于卫斯理大学,是前往福州宣教的第9位传教士。1861年,他与新婚妻子Sarah经三个多月的航行,于9月19日抵达中国,并住在福州郊区牛坑村,学习华语与福州话。薛教士在当地第一个施洗的是谢锡恩,谢氏后来也常随他一起布道探访,协助翻译《韦斯利传》(既卫斯理传),为薛氏得力助手。 1864年,薛教士至闽清六都布道,并在1866年为黄乃裳(1849-1924)家族施洗。黄公加入美以美会(今称卫理公会),成为传道与文书28年,协助薛氏翻译《圣经图说》丶《天文图说》等书。1895年,黄公进京考试,中举人,后参与公车上书活动。1898年因戊戌变法失败,逃到新加坡后,有机会到砂见拉者批准福州移民计划,故在诗巫设立新福州垦场。1904年,黄公回到福州,参与辛亥革命,也曾出任过福建的交通部长。 薛教士曾到南平丶尤溪丶永春丶古田丶平潭丶兴化等地区布道,参与兴建福建省第一间的孤儿院丶女子学校丶华南女子学院丶神学院,并开展医疗事业等。为黄乃裳招募福州移民留下脉络。一次,薛教士在南平因教会会所改建问题,引起纠纷而被居民围攻,拳打脚踢下还用尖叉子朝他的眼部猛刺,受了重伤;后经医治,他的眼睛虽恢复视力,脸颊上却留下了疤痕。 1895年2月3日,薛教士在闽清六都教堂讲道,当晚病发,在回去福州的船上向上帝作了最后的祷告,于2月10日病逝,享年65岁。美丶英丶法丶德丶俄丶意丶日等各国领事均下半旗致哀,福建省各界代表及在华外国人等五百多人在福州举行追悼会。薛氏就被埋葬在福州的外国人公墓(洋墓亭)。后来,该公墓于上世纪的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薛教士的墓碑被丢弃在福州蔡襄纪念馆的蔡氏宗祠管理人的住家门前,并被黄孟礼一行人意外发现。 黄孟礼指出,一个人的信仰会塑造一辈子的生命方向与价值。他认为,当年闽清县湖峰村的黄乃裳,在18岁时遇见了薛承恩,认识基督信仰,就此扭转了他的一生。当黄氏走出闽清来到福州,参与教会文教与社会运动,又在年过半百时,发起划时代的集体移民计划。三年後,再度返回福州参与辛亥革命,投身于社区服务,实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尽了一份心力。 黄孟礼引用基督教知名作家斯托得(John Stott, 1921-2011)所著《世界在等待的门徒》一书,提到:一个人对基督有根有基的认识,才能成为彻底的门徒,活出彻底的真门徒,且是激进的门徒(The Radical Disciple),也才是有心意更新丶改变世界的教会。他总结,黄乃裳因为薛承恩教士所传的基督信仰,也成为为同胞开民智丶启民主丶呈自由面貌的真门徒!

历史的神掌管历史续写恩典故事 pg.18

“122 年黄乃裳回顾与展望”座谈会 特别报导 整 理报道:震凌(诗巫新福源堂) 122 年前,福州先辈远渡重洋抵达砂拉越垦荒,在一片莽榛蔓草中开闢天地;时至今日,福州人又往各处散居,遍地开花。1901 年,第一批垦民72 人先于2 月20 日抵达,第二批垦民500 多人由港主黄乃裳先生亲领,在3 月16 日抵达诗巫。 为纪念这别具意义的历史时刻,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于3月17日,假砂华年会总部二楼办公室举办“122 年黄乃裳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出席者约36 人。当天座谈会分别邀请了文字事业部干事兼《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推介《薛承恩传──一部东方的史诗》、黄乃裳曾孙女黄碧瑶博士主讲“黄乃裳与基督教──十年回顾”及移居澳洲的林芳燕博士“福州垦场的后续——澳洲/ 纽西兰福州人”。 薛承恩是为黄乃裳施洗的传教士;黄乃裳继而带领福州人(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基督徒)来砂拉越垦荒;百年之后,砂拉越的福州人又再往外移居,包括于纽澳一带延续福州传统与精神。足见在历史的神掌权下的历史,依旧是千丝万缕,环环相扣,恩典的故事不断在世界各地续写……

黄碧瑶走一趟曾祖父的脚踪 pg.17

从码头至新珠山 从上坡至下坡! 教会动态 报 道:孟礼(本报总编辑) 122 年前,新福州垦场港主黄乃裳于1901 年3 月16 日率领第二批530 名移民来到诗巫。其中约二百名古田籍移民先在王士来登陆,其余则在诗巫码头上岸,然后沿着伊干江畔的马兰诺甘榜小路,走向北面六公里的新珠山河岸安顿。 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历史文献部配合资讯传播部、文字事业部,趁着黄乃裳港主的曾孙女黄碧瑶博士前来诗巫参加“福州垦场122 周年庆”之际,录制了一份黄乃裳后人重踩曾祖父的垦场行程,以备为未来制作视频而存档。黄碧瑶跟随曾祖黄乃裳的足迹,一步一脚印地亲身体验,想像重构当年垦场情景,并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信就信了一辈子 pg.16-17

一信就信了一辈子 彩虹见证 文:黄碧瑶(澳洲) 当我在喝白开水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喝可口可乐。当我很满意自己的学生鞋子时,她已经穿起高跟鞋了。她永远走在时代的尖端,她是时尚的化身。 她是谁?她就是我的最小的表姐,大家都叫她“阿妹妹”,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小鬼精灵。 有一天,奶奶带我去她家玩,她很认真地问我:“你有没有祷告?”我一点都不知道祷告是什么。她很不耐烦地教我,“很简单,手合起来,眼睛闭起来,跪下来,然后就和神说话。”“神是谁?”看着我的不解,她又问道,“你不知道神是谁?!”我好奇地摇摇头。她很同情地回答道,“神就是创造这个世界的主,祂是万物的主宰。你和我这世界的每一个东西都是祂创造的。”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非常惊讶。 阿妹妹觉得她有义务和一个这么笨拙无知的表妹说清楚。她继续说,“来来来,我教你祷告。”我们手合起来,闭上眼睛,跪在地上。“你就跟着我说好了,‘上帝,对不起我做错事了,求求你原谅我,求求你……’。”她停下来,很关心地看着我,“你要求神什么?你想什么,说什么,白天晚上祂都听得见,你做什么祂也看得见。你说,你最关心什么?” 我很快地回答,“我要我家人好。”阿妹妹很聪明地马上加上,“神呀,求求祢让瑶瑶家人幸福、平安”她朝着我问,“对不对?还有什么?我想了一下,还有要他们活得很久。”她马上说,“那就幸福、平安、长寿。”最后加上,“奉主耶稣名而求,阿们”。 这句话,我学了好久才学会,可是阿妹妹坚持这是一定要说的,上帝才会听我们的祷告。她还说,我们可以有什么话都跟上帝说,祂从来不休息,不睡觉,我们虽然看不见他,但无论在何处,祂都看得到我们,记得一定要天天祷告。 这时其他的表姐们笑骂着,“阿妹妹,你不要逗瑶了,她以后真的天天这么做。”阿妹妹板着脸,“我没有逗她,你们不懂”,然后对我说,“你不要理她们,你一定要坚持天天祷告。” 上帝真得在听在看奶奶每天都会把棉被叠成像豆腐一样,四四方方地放在床尾。我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祷告地方。每天跪在四方的棉被上,手合起来,闭上眼睛,很专心地祷告,因为我要家人幸福、平安、长寿。 奶奶看到我奇奇怪怪地跪着问道,“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祷告,求上帝保佑我们全家。”奶奶觉得没有大碍,就让我天天祷告了。 奇怪的是,我天天祷告时,觉得好舒服,好有一种被爱的感觉,好温馨!我隐隐约约觉得上帝真得在听、在看,也在回答我。祂就在我身边……每一分,每一秒。 过了一阵子,有一位五年纪的同学问我:“碧瑶,圣诞节了,你要不要来教堂看表演?”我不知道圣诞节是什么。她说,就是神的儿子,也是神出生的日子。”我非常好奇,不知道我天天祷告的神也有生日? “好呀,我来!” 我很兴奋地去看“神的生日”的表演演出。我原没有任何期待,可居然看到神在马槽里诞生了。当时的我太惊讶了,我天天祷告、和他说话的神居然是在马槽出生的,而且比我还小,太不可思议了!我的朋友说,他后来长大了,然后他是神。我听了似懂非懂地接受了。 但,我依然没有去教堂,没听到福音,没读圣经,也不知道耶稣死而复生的故事,没和别人一起祷告,没参加崇拜;只有简简单单地天天祷告,就是这么幼稚无知地祷告了好久、好久…… 一直到我十五岁,才真正第一次进入教会参加崇拜,阅读圣经,那时也才知道当年自己看到在马槽里的,是神的儿子──基督耶稣。 而我,一祷告就祷告了快五十多年了。感谢上帝怜悯我的无知,赐我很多恩典,安排很多有智慧的人指导我,教导我这平平凡凡的人,并且让我和家人真的平平安安,幸福长寿。 阿妹妹说的没错,上帝真的时时刻刻不睡觉,我们说什么祂都知道,也都看得见,连我们想的,祂都比我们先知道了。有这样的上帝保佑着我这样傻傻的人,一信就信了一辈子。现在更能深切明白,不是我有信心,也不是我天真的祷告;更多是上帝所赐我的信心,圣灵的感动和带领,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一切出于祂,也归于祂。

怀念黄贤檥中医师 pg.14-15

怀念黄贤檥中医师 忆苑缅怀 文/周家熹(澳洲牧师) “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太五8) 我在21年前认识黄贤檥中医师,那是在几次的家庭探访后认识了他和他的夫人黄磊女士。 那些日子里,我见到黄医师对中文教育的奉献精神,对中华文化的欣赏,以及他们想在澳洲土地上留下持久影响的愿望。我惊讶得悉是他的祖父带了我的祖父,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记忆中黄医师寡言少语,却时常面带欢愉的微笑,心中常存温柔。他会在特别节日来卫理谢恩堂聚会, 比如在:春节、中秋节和圣诞节。 上帝的预设恩典:信心塑造黄医师具有无可比拟的非凡异象,他不会因着拦阻的局限或是困难而退缩。 他委身于他的工作, 并且不论遭遇生命中任何境遇时都会坚韧而弹性地应对,有原则、有品格, 珍惜中华文化,但也开放地看待西方价值。我曾见过一位好牧者夏长华牧师跟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后来在他晚年,林忠傧牧师、蔡晓明牧师和其他主内弟兄姊妹都与他建立亲密关系。在他心里已有深知如何作基督徒,基督徒定义不仅在乎所知道和所说的,更包括如何活出上帝的爱。尤其是在2018当他健康欠佳时,家人们的陪伴乃是上帝以特别方式显示了祂的恩典。 在交织的世界里:上帝的荣美“奇异恩典, 何等甜美”(约翰牛顿)“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一16) 我们要从所见的爱望向更远,在黄医师较大的生命格局中,还有一些是比各种关系更深远的。他一路来都知道自已所见的是更深远和神圣的。上帝的工作从来不是明显的过程。祂在黄医师身上的工作更是无法测度的奥秘,因为我们很难明白祂是透过社体还是黄医师身边的人工作。 传道书说,“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上帝按祂的时候工作,藉着蔡晓明牧师和素琼姐妹,黄医师不但听见福音,还愿意受洗。他凭看信心把生命交托给耶稣而领洗,覆盖上帝能力的恩典之水和坚定的爱已洒在他身上。上帝没有忘记他,这岂不是神迹? 上帝的印记黄医师向来都是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决定,他知道何者为重。经过多番讨论、自我省思与反省之后,他无法用知识了解的上帝,但他虽无法明白,却知道上帝爱他,因此愿意信奉祂。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他接受耶稣,那位为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上帝儿子,单单在基督里,找到了永恒的平安。在耶稣身上可以找到生命的希望。 跟他一段难忘时光“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你叫他比天使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诗八3、5) 2019…

从美国银行爆雷看美国四大问题 pg.12-13

从美国银行爆雷看美国四大问题 经济趋势探讨 文/许道敏(诗巫福源堂) 一.引言美国一连串银行倒闭事件震撼全球! 三月九日,Silvergate Bank宣布倒闭。紧接着,美国第16大Silicon Valley Bank(下简称“SVB”,中译为硅谷银行)也资不抵债关闭了。SVB是美国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只不过过了两天,美国第20大银行SIGNATURE BANK也被关闭。SIGNATURE BANK是美国第三大银行关闭事件。 三月十八日,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欧洲全球投资银行,宣布关闭。 二.市场担心雷曼兄弟事件重演硅谷银行等爆雷引起市场担心会不会是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事件重演。雷曼兄弟未破产前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在高盛、摩根史丹利、美林之后)。这一波硅谷银行等爆雷事件与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虽不尽相同,但有雷同之处。最大雷同之处是2008年与2023年同样处于联储升息环境。而最大不同之处是2008年没有通货膨胀压力,而2023年所面对的是超级通膨。 2008年升息引发美国房产崩溃,导致次房贷危机爆发。2023年美联储大幅升息(从0%升上至4.75%或更高)来抗超级通胀,加上缩表政策,已造成美债劵价大幅滑跌。 三.银行爆雷流动性问题(LIQUIDITY)这一波银行爆雷事件,是由流动性问题引发的。就拿SVB(硅谷银行)来看,其主要的客户是初创公司、半导体业者及风投公司。 美国半导体业者从2022年开始就因景气走下坡而开始削减操作及裁员。业者因此需要更多现金流。这些初创半导体及风投企业在疫情期间累计大量现金,投放于SVB。 SVB把大部分这些现金投于十年期美国国家债劵,年利息1.79%。当时美联储的利息是0%。但随着2022年美联储大幅升息来应付超级通膨,美国债劵价开始大幅滑跌。 今年三月SVB开始面临半导体、初创、风投业者提款要求。 SVB因流动性不足,选择可出售价钱已大幅跌下的美国债劵,造成亏损18亿美元。SVB…

一人信主领全家百人归主 pg.11

刘家“传奇人物”── 我的母亲郭梅仙 忆苑缅怀 文/刘本富(美国) 记忆中,母亲是个严厉又慈祥的人,她对儿女们管教非常严厉,待人却又温柔慈祥。我们从小就常听见她用圣经的话教导儿女。回忆里,母亲她: 1.年年传扬主福音每年都参与布道团的培训和服事,装备自己为主用。她关心家人的灵魂,每年都会带领家人归主。我的祖父祖母、叔叔、家人都因看到母亲的信心和爰,而愿意接受主耶稣作他们心中的救主。 2.日日为主忙收割看到有需要的人要听福音,要受洗,她都会放下自己的时间,和牧师或姐妹们来领人归主。每周她都会带队去医院分发福音单张,探望所属的会友及慕道友。 3.夜夜为家仰望神每天晚上都会为每一个家里的成员提名祷告,交托于主。因家里成员很多,所以她祷告也需要花上半小时到一小时。记得母亲祷告时,因太多事情要代祷,虽然身体疲疲,她仍然坚持不停地祷告;有时竟然因是在太累了,跪在床边就睡着了。 4.时时不断赞美神我的母亲喜欢唱诗歌,到了90多岁还时常听到她在练习唱灵修手册里面新的诗歌。少年时,她常会叫我弹过一便给她听,她要学,之后再教灵修班的姐妹一起唱。她常常鼓励我们,要把诗歌背下来,这样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唱歌颂赞天父。记得小时候,当我们生病时,母亲都会用诗歌来安慰我们。看到母亲在唱诗时,是多么的有信心和盼望。 5.刻刻不忘主恩典母亲小时候经历过二战,生活辛苦,常常要逃难过活。因二战无法上学,所以她从小就是一个文盲。后来,因信主后要唸圣经,有些师母帮助她开始学习认字及抄写圣经。她每天下午都会花一、两小时在抄写圣经及研读圣经。她每年参加灵修考试,常常拿第一名。她时时刻刻读上帝的话,就是为了要时时刻刻记住主的恩典。她常常提醒儿女们:要记住主的恩典,而且要多做主工。 这是母亲信主之后的基本生命写照,也是我们全家人都从她身上学到:爱神爱人,顾家丰富,禁食祷告,迫切赞美,渴慕主话,关心教会,大开家门,为主使用,慷慨奉献,多做主工,一生跟随主脚踪行。我们要为母亲献上感恩,歌颂赞美上帝,因为从她的身上看到主真实的爰,是那无私的爱。

深爱原住民的Uncle Jason pg.10

深爱原住民的Uncle Jason 忆苑缅怀 文/蔡国贵(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本地宣教士) 怀念我敬爱的宣教士萧信安── Uncle Jason Siew,他是我们宣教团队中最年长的长者。记得他曾将我们的团队命名为“Team Musang”和“Ayam Kampung”,前者是指一种半夜出来觅食,凌晨才到家的动物(狐狸),因为我们的团队过得就像是狐狸的生活。至于“Ayam Kampung” 是一种斗鸡,意表著在战斗到最后一刻。 Uncle Jason 总说,在过去三十年里,上帝把他放在乡下或“ulu”地区作伊班人的“Guru Besar”,因此能说一口流利伊班语,且他向伊班人也是介绍自己为“YB”(Yang Bersara)。 退休后,他没有享受自己的生活,而是跟随主耶稣,步行或坐着Hilux 和长船,去了每一个城市和村庄(伊班人的长屋)。有时水浅,我们只好拉著长船。砂拉越的河流里到处都是鳄鱼,所以我们在开始路程之前都祈祷。我们的Hilux 也走遍整个砂拉越,每三个星期,就行驶约5000 公里。我们的旅程是在荒野而幽深的丛林和山丘中进行的。当我们上山时,我们描述它是通往天堂的道路,而当我们下山时,它就像通往地狱的道路。…

己所欲施于人 pg.9

己所欲施于人 时事回应 @晖(诗巫卫斯理华语堂) 有一个小朋友,听见邻家的一个小孩子呼叫其父亲:“爸爸”,深感不悦,怕有一天自己和兄弟姐妹会感到混淆,认不出谁是彼等的生父。小朋友天真地以为,只有自己才配得上称呼本身的父亲为“爸爸”,至于其他人若如此行,无异于冒犯了自己和家人,会造成邻里之间的不和。诸位看官看了以上的故事,不知有何感想呢? 马来西亚原住民基督徒所敬拜的上帝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原住民基督徒如何称呼本身所敬拜的上帝,是有圣经、神学、历史、宗教传统的根据,并非凭空想象。这可追溯到旧约,人类先祖所敬拜的那位创造宇宙天地万物的主宰,独一无二的真神,也是人类的创造主。 圣经里的十诫清楚教导信徒如何敬拜上帝,其中第三诫便清楚列明:“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出廿7)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从来不敢妄称至高无上的上帝之名。原住民基督徒如何称呼他们所敬拜的上帝,是他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与约定,用不着旁人操心。这与亵渎上帝的名一点都扯不上边。 马来西亚联合邦宪法第十一条款保障公民享有信仰及奉行其本身之宗教的自由。这一项宪赋的权利务必受到各方的尊重。因为如此行,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之计。 在圣经马太福音书七章12节,耶稣基督曾经教导门徒说:“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东方至圣先师孔子也曾经教导门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实,世界各大宗教也有类似的教导,引导信徒向善向上。 佛教所说的:“在我所不喜不悦者,在人亦如是,我何能以己之不喜不悦加诸他人?” 伊斯兰教所说的:“你们当中,谁若不想要弟兄得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谁就不是信徒。” 印度教所说的:“人不应该以己所不悦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乃是道德的核心。” 综观世界各大宗教的教义,岂非异曲同工吗?己所欲施于人,同为人类大家庭,大家就照样行吧!

我认得你 pg.8

我认得你 心乡处处 文/拉结(临床心理学博士) “陈心洁博士!陈心洁博士!” 5点10分,因为迟到,在匆忙走入XX堂参加英文主日崇拜时,没想到就在礼拜堂门口马上被人认出来,而且是一个我不认识的姐妹。原本在礼拜堂外走廊坐着的她,在远处看到我,就起身快速向我走来。但由于一方面带着两个小侄儿,不方便在门口停留,一方面也不想打扰崇拜的进行,我就用手势示意对方暂时“hold 住”脚步(因为我没法停留在半途交谈)。只好又用手指比了“安静”的手势,并且指向圣堂,希望她明白我的意思。 当天我只是个“路人”,来这里出差,顺道和弟弟一家参加主日崇拜。在圣堂坐下后,五岁小侄儿一直闹腾,说口渴。我就带他出来找水喝。恰好看到该姐妹还坐在那里。她又着急地喊我,我轻声问,“你怎么认得我?”她说,以前曾听过我的公开讲座,一直想要找我辅导。我说,“抱歉,我不在古晋,没法辅导你。你找到别人了吗?”她说有。我点了下头,鼓励她继续接受辅导,然后又回圣堂去参与崇拜。 刚好台上的讲题是“我认得你”,牧师说的是耶稣复活后,门徒都认不出祂的故事。让我回想起刚才那一幕, 这么多年了,这个插肩而过的姐妹却能在远处一脸就认出我来,而且那么着急又笃定地喊我名字,仿佛我就是那个她等了许久的“救世主”。 而我却那么冷淡地回应她,表面看似有点“无情”,心底却也留下一阵涟漪。 这位姐妹对我的信任,让我汗颜自己的“脸盲”──常常都是人家认得我,而我却不认得人家。 这些年也没有太多台前的服侍,躲在文字和社交媒体后面,杯水车薪地在辅导界做力所能及的公益。比起许多网红或公众人物,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教学与科研。怎么那么容易就被认出来?我也很纳闷。 当讲员说,我们要“认出”耶稣来,就必须多读圣经,多花时间与神相处;我也一边在想如何帮忙这位姐妹,寻找更多支持。就用笔记录下几个东马辅导中心的热线和电话号码,想说等散会后,转交给她。怎知,礼拜后,这位姐妹也不见踪影了。 有点自责当时没有跟她一再确认辅导的资源,所以希望借着这篇文章,鼓励所有需要辅导的弟兄姐妹,能主动联系年会底下的几个辅导机构和热线电话(见下列资讯),找义工或辅导员倾谈。 也许您正在服药中,或生病中,但您不孤独,有许多关怀人士愿意陪伴你。也希望您能在灰心失意时认得出复活的主,只有祂能给您重生的希望,安慰您的内心。心理医生或辅导员或许可以理解您过去受到的伤害和现在的无助,但是只有参与在人类历史的主能跨越过生死的界限,给您超越苦难的生命。祂认得您,也在寻找您。盼望透过辅导员,您可以“认出”上帝恩典的印记,盼望在辅导室里,您感到被接纳,也接纳自己的软弱和责任。 2023年4月16日9.41pm从古晋往吉隆坡班机

彩虹迷思:基督徒如何应对LGBTQ+的冲击 pg.4-7

彩虹迷思:基督徒如何应对LGBTQ+的冲击 时事回应 文/方绍祯(Nyelong Grace布道处代理传道) 5月23日各大新闻媒体报导,我国内政部在上周末于Swatch的16间分店没收了162个Pride系列主题,总值六万4225令吉的手表。根据内政部消息,该部是因接获民众投报,指该系列手表印有“LGBT”字眼,所以才展开取缔行动。这是内政部根据1984年出版及印刷法令(AMCP)而采取的行动。 Swatch发言人证实,Pride系列手表中确实有一款手表,即“SO29K701”这个型号,在日历轮上印有LGBTQIA2的字眼。其他被扣押的型号手表皆以所谓的“彩虹”为主题设计。 内政部的行动,引起网络一片讨伐声,并讽刺政府做法保守,连“彩虹”都怕。在众多讨伐声中,虽然也有赞成政府这个行动的人,但却少之又少。而Swatch公司亦以讽刺口吻回应内政部这次的取缔行动,“怎么没没收天上彩虹?”并扬言要将政府告上法庭,索回被扣押的手表。有政治人物认为,联合政府不应该与保守派共舞。也有人认为,这是否是内政部中一些“小拿破仑”(指的是下属或权力较小但得到上级官员保护的人)在作怪?! 笔者认为,针对这个事件,基督徒有必要厘清几件事。首先,什么是“LGBTQ+”? 什么是LGBTQ+?LGBTQ+的缩写代表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双性恋(Bisexual)、跨性别(Transgender)和酷儿/质疑者(Queer/Questioning),“+”代表其他性取向和性别认同。这个包容性的术语包括更广泛社群中的各种身份和经历。 缩写中的每个字母代表不同的身份:L(Lesbian):女同性恋指的是在情感上或性向上对其他女性产生吸引力的女性。 G(Gay):男同性恋通常指的是情感上或性向上对其他男性产生吸引力的男性。它也可以作为所有被同性吸引的个人的统称。 B(Bisexual):双性恋指的是在情感上或性向上对自己的性别和其他性别的人产生吸引力的个体。 T(Transgender):跨性别指的是性别认同与出生时所指定的性别不符的个体。值得注意的是,性别认同与性取向是不同的。 Q(Queer):酷儿是一个总称,可以被身份超出异性恋和异性别的规范的个体使用。它是一个包容性的术语,涵盖了各种性取向和性别认同。 “+”符号代表LGBTQ+社群中的其他身份,如:无性恋、泛性恋、非二元性别、间性人等。它承认社群的多样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 那么,为何“彩虹”会和LGBTQ+扯上关系呢?这和LGBTQ+的标志——彩虹旗——有关。彩虹旗由一系列颜色组成,通常包括:红、橙、黄、绿、蓝和紫色。以下是彩虹旗上通常出现的颜色及其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生命,它象征着激情、活力以及对歧视和偏见的抗争。橙色:代表疗愈,它象征着健康、活力和朝向自我接纳的旅程。黄色:代表阳光,它象征着幸福、乐观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绿色:代表自然,它象征着成长、和谐以及与环境的联系。蓝色:代表宁静,它象征着和平、开放和对宁静与平静的渴望。紫色:代表精神,它象征着多样性、灵性以及男性(蓝色)和女性(红色)的结合。 彩虹旗由吉尔伯特·贝克(Gilbert Baker)于1978年设计,并已成为LGBTQ+骄傲和团结的广泛认可的象征。旗上的每个颜色代表了社群价值观和愿景的重要方面,强调了对多样性、平等和接纳的庆祝。这些颜色通常在LGBTQ+活动、游行中展示,作为支持和团结的象征。 “彩虹”的迷思我们首先要厘清的,就是所谓的“彩虹旗”,是否可以称为“彩虹”旗? 彩虹有七个颜色,但LGBTQ+的标志,却只有六个颜色,少了彩虹中的“靛”。因此,严格来说,LGBGQ+的标志,是不能被称为“彩虹”。之所以会用“彩虹”来标志LGBTQ+,原因不外乎混淆民众,转移LGBTQ+不符合正常伦理行为的焦点。在圣经中,彩虹是上帝和挪亚立约的记号(创世纪九8-17),是神圣的。…

美以美120 年仍然温暖人心 pg.3

美以美120 年仍然温暖人心 抓鼠有感 文:黄孟礼 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礼拜,世界各地循道卫理宗教会都会举行纪念会祖约翰卫斯理的更新主日。285 年前,会祖约翰卫斯理在伦敦的亚德门街小组,因听到人家唸马丁路德的《罗马人书序言》中提及“因信称义”之道,确认信仰,并感受到心中异常温暖。这“因信称义”的信仰,就是主基督救灵的工作,可以温暖人心,被形容是“卫理宗的圣灵火焰”,燃烧至世界各地,也感染到全球中的你与我。 中国闽清黄乃裳于1866 年因为听到薛承恩宣教士传讲的赎罪救灵信息,受洗加入教会,成为传道一年后,在年会担任文书工职位,协助记录、办学、翻译与布道等工作。1900 年,因为参与维新运动,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前往南洋希望能找到一块可以招募乡民开垦的地方,最终觅得砂拉越诗巫这块土地,并与砂州拉者达致了开垦的共识。 1901 年至1902 年期间,前后三批共1118名移民来到诗巫以北新珠山及以西王士来地方开创新福州垦场。黄乃裳亲自率领第二批垦民初抵新珠山河畔,翌日由新加坡陪同垦民前来的万会督主持感恩礼拜后,为12 位新客施洗,砂拉越美以美会就此成立了。 2019 年9 月2 日,黄乃裳的嫡孙黄贤檥在病塌上接受洗礼,归入其祖父所信仰的上主的名下。2023 年4 月9 日的复活节,黄贤檥的太太黄磊医师经过多年的听道及学习,也在墨尔本谢恩堂接受洗礼,归入先祖所信奉的主耶稣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