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礼赞
文:刘我荣(芦楼芦恩堂代理传道)

过去两年来时而有之的行动管制令犹如暂停键,暂停了大人与小孩的忙碌,使家人“被迫”待在家里。虽然行动管制令带来不便,但也让许多人和家人有更多相处时光;教会更趁此良机鼓励各家进行家庭祭坛。随著家庭祭坛越发被重视,探讨家庭祭坛的由来和意义自不可少,好让我们不仅将其当成事工看待,更是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份。
在旧约,祭坛之所以被设立是为了纪念上帝在某事的眷顾,也代表人对上帝的敬畏和服事。家庭祭坛被称为“家庭崇拜”、“家庭礼拜”或“家庭灵修”,重点是指一群基督徒家庭成员定期地聚会,以赞美、读经、祷告等方式亲近和敬拜上帝,同时感谢上帝的赐予,并见证家庭成员的生活皆能调准以上帝为中心。谈到家庭祭坛,就不能不了解旧约的祭坛和犹太人的生活及家庭宗教教育。

旧约祭坛的渊源

早在创世纪,就有了献祭(该隐和亚伯)的记载,但第一个有关建祭坛记载的人却是挪亚。祭坛被建立与建造者的动机有直接的关系,从四位旧约人物建祭坛的动机,我们可以得知祭坛是为何开始的。

挪亚在洪水后筑祭坛献燔祭给耶和华。他的动机是因为耶和华拯救了他和他一家脱离灾难。为了表达对上帝的恩典和铭记耶和华的眷顾,挪亚筑祭坛献祭。

亚伯拉罕因上帝的呼召离开了本族本乡,当他每到一个地方,就筑坛和搭棚。当祭坛被树立在信奉多神的外邦人中时,这祭坛就显出亚伯拉罕家的信仰。他没有畏首畏尾地隐藏家族信仰,反而特意显出耶和华是他的神。此外,他筑坛也为“求告耶和华的名”,无论到哪里,他时常保持与上帝的沟通。祭坛是他与上帝建立关系的地方,同时也是表明信仰立场的象征。

以撒继承了父亲(亚伯拉罕)对上帝的敬畏,因上帝的赐福使亚伯拉罕一家昌盛。以撒总是忍让他人,让自己吃亏。然而在他挖第四个水井前,耶和华向以撒重申应许。因此,以撒筑了一座祭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借此回应上帝的显现和应许。

雅各常以自己偏激的方式来得到益处,他与上帝的关系也是疏远的。耶和华对他来说是“亚伯拉罕和以撒的上帝”,与他没有关系。然而,因骗取长子的名分而躲避以扫时,雅各向上帝许愿若能平安回到父家,就以耶和华为他的神。在经历到上帝的祝福后,他设立祭坛,表明自己从今以后完全降服于上帝。

祭坛是一个融汇了献上感恩、祷告、重申应许和立定信仰的地方;它也是一个表达自己和家人向上帝开放,与上帝交流,愿意接受上帝带领和眷顾的地方。

祭坛延申至生活与家庭宗教教育

因著亚伯拉罕,犹太人开始了他们和耶和华的信仰之路。但是这条路并不顺利,他们因罪遭遇无数困苦,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寻求上帝。犹太人重视两本著作--《托拉》和《犹太法典》。《托拉》记载了上帝对他们的恩典,他们是如何在患难中得到上帝的帮助;《犹太法典》则是《托拉》的一本注释书。犹太人对上帝话语的持守是源自于上帝向摩西颁布的十诫,因为上帝知道他们将面对很多试探和诱惑,甚至离弃祂,所以上帝要他们世世代代持守遵行祂的话。正因如此,犹太人看重向后代传递上帝的话语。

犹太人的生活与家庭宗教教育是连贯的。家庭是敬拜上帝的实践之地,很多宗教礼仪和规则都在家中进行。最早期的是“割礼”,孩子在出生第八天后需在家中进行割礼,割礼结束后才宣读他的名字,在那时他正式成为了家庭的一份子。透过此仪式证明上帝与亚伯拉罕的后裔立约,纪念上帝与他们立的约。

在生活中,犹太基督徒每天需要祷告三次:早晨、下午和日落。而在星期五黄昏时,家人会聚集在一起,由父亲和男孩子诵读隔天早上在会所吟唱的圣经章节。

在安息日和犹太人节期中,祷告、敬拜和宣读经文是少不了的。父母为儿女祷告,母亲背诵祝福祷文,父亲诵读箴卅一章表扬母亲,父亲为饼和果汁祝谢并传递等等的礼节,都把宗教信仰内涵传递给了孩子们。犹太人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宗教元素”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知道所有一切都是来自于上帝。

为了纪念每一段历史,犹太家庭每年都会参与自古流传下来要守的七个节期。透过节日,现代犹太人不断重温祖先的经历和故事,加深家族成员的民族意识。在各种礼仪中,他们也常常诵读那两大著作,使下一代可从经典中获得启发、教训和智慧。如此深厚的家庭传统,故对犹太儿童来说,家庭就是宗教场所,信仰离不开家。

总结

在犹太人的生活中,从方方面面都能见到他们“宗教教育”的影子,宗教信仰已透过生活、经书、礼仪、节期等等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时刻记住要献上感恩、祷告、重申应许和立定信仰。犹太人的日常生活就已是在进行着的家庭祭坛,也正是家庭祭坛的原貌。因此,家庭祭坛不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明白透过建立家庭祭坛,我们献上感恩、祷告、重申应许和立定基督在我们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