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319期

黄家源推雅推喇主持圣餐礼 pg.14-15

抚今追昔思教会使命 圣经中的土耳其 3 《启示录》七教会 图/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基督致七教会书信4:推雅推喇 黄家源进入牧职生涯30 多年了,但却是第一次在废墟中主持圣餐崇拜。在简短的讲道中,他呼吁今日教会应从土耳其教堂废墟中多加反思。 2022 年9 月4 日,团员们都经历一次别开生面的露天崇拜,那场崇拜是在土耳其三千年古镇Akhisar 城(古称推雅推喇,Thyatira)遗留下来的推雅推喇古迹考古公园中举行。这里有个拱形的露天建筑物,还有从4 世纪遗留下来的廊柱石,及一些刻有铭文的石碑。 推雅推喇是昔日交通便利(即处在陆路与水路都是通商贸易必经地)的干线,因此产生许多贸易或同业的协会(guilds)。尤其陆路,推雅推喇是别迦摩出入必经之地,又可直达非拉铁非、老底嘉、士每拿等重要城市,因此她算是别加摩的边防城。推雅推喇混杂多神宗教,是异教味浓厚社会,同时人们藉着宗教活动表现团结和爱国精神的。 这种政商宗教混杂,造成各种集会时多会涉及祭祀的仪节,也让基督徒处在尴尬的境况。虽然如此,当地教会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可见推雅推喇教会对内对外,坚守信仰和见证传道都有许多值得嘉许的地方。 杨牧谷指出,在罗马帝国治下,教会与社会一样有长足的进步,对爱神与爱人,在知识与圣洁上,都能善上加善,恩上加恩,力上加力,每日都能多走一步。不过,基督责备推雅推喇教会的地方,就是“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仆人,引诱他们行姦淫,喫祭偶像之物,同时让假先知引诱会众走歪路。” 圣经中的推雅推喇推雅推喇这地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了四次。首先是在使徒行传十六14,记载保罗等人在第二次佈道行程中,首次前往欧洲的腓立比。他们来到城外河边一个祷告的地方,遇见一个从推雅推喇来的妇人,名叫吕底亚,是做贩卖紫色布疋生意的。吕底亚是保罗在欧洲传道时,首位带领信主的信徒。 其他三处提起推雅推喇,都是在《启示录》中,使徒约翰受命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第四个教会就是推雅推喇的教会。该信的内容记载在启二18-29。在信中,基督对该教会称赞有加,但同时也责备他们被诱离真道,又不肯悔改(启二20);然而基督也留下应许——若持守所有的直到主来,得胜的会得着权柄和晨星为赏赐(启二25-28)。 较早时,黄钦钗牧师就以记载推雅推喇教会的经文为引,指出耶洗别被指斥为诱人离道的假教师,以此警诫牧者应小心预备讲章,因为讲台会影响会众思维。推雅推喇教会在许多方面都显出不凡的信仰气质和见证,但他们的问题在于容许似是而非的教导在教会里发酵。谬误的教导是所有教会应该警醒和引以为戒的,特别是看似合理和识时务,实质是扭曲了信仰,所以教牧更须清楚提醒会众。…

别迦摩教会锋芒超越众城 pg.12-13

坐缆车游“撒但座位” 圣经中的土耳其 3 《启示录》七教会 图/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基督致七教会书信3:别迦摩 《启示录》中致给七教会书简的第三个教会是别迦摩,但在我们这次寻访七教会的旅程中却是最后一座古城。别迦摩建于元公元前282-133 年间,曾是强大的王国,为政治、文化及宗教中心。 别迦摩(Pergamos)位于伊兹米尔(即士每拿)北面70 公里处,距以弗所136 公里,距爱琴海约25 公里,是七个古城中最北的一个。别迦摩分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卫城,建在高于四周约350 公尺的山顶上,由那居高临下所见的就是今日的城市。我们乘缆车上山,印象中坐缆车都是去游乐场或赌场等娱乐场所,但在这里却是为了看石头。不过,从废墟堆中仍然可以看到这座古城当年的雄伟,尤其下城的一座红石大教堂,让人感觉到当年这定是一座极壮观的教堂。 今日名为Bergama 的别迦摩,以棉花、羊皮纸(Parchment)地毯及金饰闻名。 《启示录》形容别迦摩这个“居所”是“撒但的座位之处”。启二13 指出,别迦摩城作为亚细亚省的首府,是罗马众神和君王崇拜的根据所在。因为天然的环境因素,别迦摩城倚山而立,犹如一个座位,这也许是“撒但座位”的形象联想。这里也有沿极陡的山坡建立的剧场,不仅让人走得惊心动魄,远看也真的有如一个大大的座位呢! 隐藏的吗哪与新名的白石基督称赞别迦摩教会在见证人安提帕被杀害受患难的时候,仍然“坚守主的名,没有弃绝主的道”,难能可贵。主对这教会的责备是:有人服从巴兰以及尼哥拉党人的教训。主叫他们要悔改,并应许他们说:得胜者要得到隐藏的吗哪,及一块写着新名的白石(启二12-17)。所谓巴兰及尼哥拉一党的教训,指的是民数记卅一章米甸妇女因巴兰的教训使以色列人得罪神,与摩押女子行淫并与异教环境混成一体;尼哥拉党则可是指使徒行传中,七位执事的其中一位后来成为异端假教师,对教会造成不良影响。这种人不能逃过上帝的道──“口中的剑”的审判。得胜者的赏赐──隐藏的吗哪及白石与新名──说明终末基督筵席中得尝上帝所预备的粮食,体验基督的同在,并被写上新名的白石(印记)。这与坚贞守道的信徒有份。 孙宝玲指称,基督致别迦摩教会的书信是“要认清妥协不能使我们在终极的胜利上有份”。别迦摩教会能在坚困的环境中坚守真道,勇于见证。但在谬误的教导面前,别迦摩教会却有跌倒的危机,因为假教导并不是以明显错谬的形式出现。教会往往在隐晦间进入含溷的地带。因为明显的迫害不难辨认,以致拒绝妥协,但柔和的呼唤和妥协带来的舒畅,让教会丢弃了信仰的识见和智慧。今日的教会何等需要基督口中两刃的利剑。(孙宝玲,《启示录》,页121) 林汉琪牧师在分享经文时以“继为主锋芒吧”为题,表示以别迦摩的锋芒超越众城,就是今天已成废墟,其锋芒仍超越世代。这可从废墟的教会对照属灵的鞭策,也可从现在看过去及未来。传道书一2,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真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主教坡旅甲至死忠心的殉道故事 pg.10-12

士每拿是没药之意 圣经中的土耳其 3 《启示录》七教会 图/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基督致七教会书信2:士每拿 进入土耳其西部的伊兹米尔(Izmir)市,先看到依山而建的土耳其共和国开国元勋Mustafa Kemal Atatürk 的巨型雕像,是一座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化都会。 伊兹米尔原称为士每拿(Smyrna,没药的意思),是土耳其第三大城,也是第二大海港,人口约300 万。它是《启示绿》中所提的第二个教会。在教会历史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是东正教的信仰和学术中心。直至希土战争(Greek- Turkish War,公元1919-1922 年)之后,基督徒大举迁徙至希腊,目前当地居民以穆斯林为主。士每拿在亚西亚的地位仅次于以弗所,人们称之为“亚西亚的冠冕”、“亚西亚之宝”。 荷马家乡两千年前,在罗马治下的士每拿,罗马人从Kadifekale 城堡开始筑了两条“公路”,通到以弗所(Ephesus)及撒狄(Sardis)。在亚西亚区诸城中,它是第一个建该撒(罗马帝国第二任皇帝提庇留Tiberius,公元14-37 年)神庙(显示对罗马帝国的忠诚),膜拜君王的城市。 罗马人在士每拿中心兴建了Agora(市集)、Acropolis(卫城)、剧场、图书馆、广大的运动场(给胜竞赛利者花冠或桂冠)等。当然,因为士每拿更因是希腊有名诗人“荷马”(HOMER)出生地而闻名,荷马的史诗影响了文学界,尤其木马屠城的故事,耳熟能详。 这次旅程安排住在爱琴海滨、美丽的伊兹米尔市,离士每拿古城废墟不到20分钟(约1…

以工作取代爱神的以弗所 pg.6-9

以制度取代爱人 圣经中的土耳其 3 《启示录》七教会 图/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今天教会在重蹈“以弗所症候群”的旧辙吗? 以弗所(Ephesus,现称Efes、Selcuk,原名意是可悦的、铸造的)建于公元前一千年。罗马统治时期,以弗所是亚细亚的省会,亦是亚洲最大的都会与最大的港口。它位于土耳其西部爱琴海边,又是东西干道的交汇处,商业发达,经济富裕,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举足轻重。因此曾被誉为“亚细亚之光”。 起初,以弗所城原是绕着亚底米神庙(Artemis,拉丁文则是Diana,黛安娜女神,神像胸前多乳示意生殖和乳养,今天神庙剩下一根柱子)而建。公元前560-287 年,以弗所城受三面环山的雨水侵袭被迫迁都,并成为港口。不过,由于该城仍受该斯达河(Cayster River)冲刷的污泥影响,不断填岸,以致现在以弗所城已离海超过8 公里,不再是港口。 除了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观的亚底米神庙,以弗所的塞尔苏菲图书馆(Celsus Library)也是明显地标之一,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打卡必去的废墟景点。该图书馆建于公元117—135 年,乃是记念罗马亚细亚总督Tiberius Julius Celsus Polemaeanus,并由其爱书的儿子Galius Julius Aquila 兴建。塞尔苏菲图书馆是仅次于亚历山大图书馆与别迦摩图书馆,在当时排名世界第三位,共收藏12,000…

末世书今生版更是现实版 pg.4-5

前言:基督教七教会书信 圣经中的土耳其 3 《启示录》七教会 图/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我们是活在“中间地带"的“中间人"。虽然作者仍有争议性,但一般解经家都认为《启示录》是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时撰写的。《启示录》是一卷“启示文学”书卷,华人教会喜以“未来学”视之。杨牧谷说,这是一部“现代启示录”,实际上是一本非常具有现世意义的经卷,它以基督为中心,是绝对依赖今生的生活和信德,才能展开璀璨的將来——就是將来的荣耀。《启示录》的焦点是历史中被杀羔羊,四周环绕著忠心被杀的见证人。我们不单承认和重视启示录的预言价值,这价值还是帮助我们更积极地生活和见证的推动力。(杨牧谷,《基督书简》页117) 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也有类似看法,说《启示录》不是一卷高深莫测的预言书,也不是带来恐惧与不安的末世判决书,而是上帝对教会的慈言爱语,重视眼前的生活。 《启示录》所揭示以基督为中心的深广救赎,正是末世种种疑难中最需要的“解药”。基督用祂自己荣耀的生命作为答案,也要我们成为见证,在严冬般困顿的时代里,仍能燃起信心的热火,热切等候主再来的春天。《启示录》使我们重新恢复对于恩典的感受,同时看见并回应上帝在我们当中的行动! “我们今天活在起初与终末的中间地带,起初过了,终末尚未来到;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地活出‘中间人’的生命,利用人生印证福音真理!”毕德生提醒基督徒“不是天天活在如日中天的人,而是在新的一天的黎明时分,日与夜,过去与未来,相互交替,扭打搏斗着。”(毕德生,《天启的雷声》,页19) 孙宝玲也指出《启示录》的终末观是“已然与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整个创造的根源在于上帝,而历史的进程和方向亦系于上帝的管治和帶领。尽管邪惡势力真实又猖獗,上帝终归还是要將凯旋帶到祂的创造里。“现世和末世”是紧扣在一起,《启示录》的神学并不仅是历史探索,也是对照今日信仰生活的反思。尤其新天新地里情景与盼望,幇助基督徒积极面对地上的生活。(孙宝玲,《启示录——万主之主》,页27、31、503) 这圣经的“最后之言”,提醒历代的人要关注“那必要快成的事”,如七印的异象──白马基督丶红马战争丶黑马饥荒丶灰马瘟疫。“谁能站得住呢,唯有基督的受印者也”。《启示录》指出邪恶是有局限的,虽然信仰与殉道分不开,上帝的国度也必有苦难,但上帝仍然是万主之主。 《启示录》让重新我们回到历史,看看第一代信徒如何藉由《启示录》,获得勇气和信心面对罗马兇殘的逼迫。今天,基督徒面对各种不明朗的前景,无论是地方性的困难,还是普世性的疫情等等,我们仍要活出基督的榜样!即使大地比任何时候更黑暗,邪惡力量更强大,我们依旧异口同声地说:“主耶稣啊,我愿祢来”(Maranatha,启廿二20)

荒废的七教会与我何干活在末世更应抓紧时机 pg.3

荒废的七教会与我何干活在末世更应抓紧时机 抓鼠有感 文/黄孟礼 土耳其保罗路线是以踩踏荒废的石堆为主的“景点”,有人会认为花了那么多钱天天看石头,又看石头,有什么意思呢? 就说说《启示录》基督书简中的七教会吧!“七教会”其实是以亚细亚(今土耳其西部)七座古城为历史地理参照点。书信内容反映当时基督徒面对因拒绝罗马帝国君王崇拜及世俗异教横行的信仰挑战,除了生命受威胁和迫害外,也经历生活和经济的剥削和欺压。基督透过老约翰对这些教会信徒说话,称赞他们,坚固他们,同时希望他们从错误中悔改。 只是,这曾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Byzantine Empire)时期的“基督王国”的土耳其,今天难得看到几所教堂及十字架,更多的是宏伟教堂被转变为清真寺。上帝真的离弃了这个国度了吗?我们又能从由此得到什么属灵的提醒呢? 今天,教会受到世俗化思潮的影响,有著各种鸡毛蒜皮的诸多限制,立起了冷冰冰的围城。本是应该关心周边的群体却被“关”在城堡里不能动弹。本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团体,应具温情如约翰卫斯理心中有股异常温暖(strangely warmed)般令人喜爱的,却被人视为不友善(unfriendley user)而不敢往来。我们是不是要找回起初的爱心呢? 不过,即使教堂会倒塌,建筑物会毁坏,制度条例会修改,但教会──蒙召的人(Ekklesia)会继续存在。 在离开土耳其之前,有机会与在地宣教士见面,带给我们的是令人充满盼望的消息。他们认为,土耳其人心其实是开放的,也愿意接受基督信仰。 毕德生在《天启的雷声》一书以“时间”(Chronos)及“时机”(Kairos)两个字说明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由Chronos 主导——用钟表丶打卡、月历来计算,未来就会成为焦虑的来源,不满现状丶抱怨连连,榨干现今的力量。不过,人生若由Kairos 来支配,人们激昂地坠入爱河或决志信主,浑然忘我。这让我们理解并参与基督的再来。因为基督再来的日期无法局限在某个日期——基督的到来已经展开,即使尚未完成,未来成为期盼的源头,为现在注入能力。带著“时机”的盼望,愿我们为土耳其有新基督教会耸立而代祷预备。 盼望咱们今天活在末世里,更应抓紧上帝的时机,传扬祂!因为,上帝是最终的答案,祂是一切的一切,我们所是丶所行丶所盼望的一切,皆在祂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