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2020

疫情不能阻止我们归向上帝

喁喁自语 文:黄祥英 从 3 月份开始,我们就开始线上崇拜;虽然没了实体崇拜,但我们可以把线上崇拜的直播链接分享给更多人,透过网络让更多人认识主。这样其实是好的,能让上帝的灵充满在每个人家中。何况,我们确实需要适应时代的进步,更多善用科技传福音。 我很感恩,因为上帝总有美好的旨意,我们也可积极将线上崇拜链接分享给身边的人,尤其是非信徒。由于行动管制期间,大多数人比较闲空,包括非信徒就有机会观看崇拜直播并接触福音,也许他们的心会被牧者的证道或诗歌触动而想要更深认识基督教。所以,我们绝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传福音的机会。 此外,我也参加了女少年军的线上聚会。虽然有很多活动确实不能线上进行,但军牧和军官也想尽办法让我们仍然可以在家敬拜上帝。5 月份开始,我们就透过“ZOOM”继续聚会,查考《马太福音》。我们可以在家完成奖章课程的活动,比如玩桌游、烹饪、运动等等。这也给了我动力,让我在家也可以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可是在家进行聚会的缺点就是大家不能面对面沟通和分享,而且聚会时间也缩短了很多,平常 3 小时的聚会被缩短成 1 小时。 在一起的时间 行管令开始后,我们家也进行“家庭祭坛”。每周一和周五,我都会和家人、亲 戚一同进行家庭祭坛,唱诗、查经、分享和代祷,这是我很喜欢的聚会方式。在这之前,每个人各忙各的,很少有这样宝贵的机会一起坐下来敬拜上帝,而行管令给了我们很多在一起的时间。 透过大家分享,更熟悉彼此,也可彼此鼓励与劝勉。在每一次家庭祭坛中,大家轮流参与不同事奉,如带领查经、领唱等等;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的家庭祭坛,因为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总的来说,我还是很感恩,因为这次疫情,我体会到上帝的爱无处不在。我们不一 定要到教堂才能敬拜上帝,只要我们怀着爱主的心,积极参加线上崇拜和团契,上帝依然与我们同在。 另外,我以前没空出席教会每周四晚祷会,但现在参加了线上晚祷会,这对我来说是难能可贵的,透过线上的方式与主约会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当然,线上崇拜和聚会也有它的缺点,有许多特别主日不能如期举行(如女少年军主日),聚会活动受到限制,因有很多活动是无法线上进行。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一句经文:“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盼望这经文可以不断地提醒你和我,让我们无时无…

疫情中的我

MCO下的喁喁细语 整理:王振平 之一 身心灵有作息时间 在疫情期间,我的生活其实与平时没两样。我在一间油站公司上班,疫情刚开始时,路上交通顺畅,不需要赶路,面对塞车。在路途中,我可以悠闲地望望天空,欣赏上帝所创造的,让我心情平静。这期间,甚少公司来问账目和付款,我可以很轻松地在办公室里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行动限制法令刚开始,我必须在晚上七时前回来,这给我身心灵有一个作息的时间,对我的身体健康有帮助。我们不需要匆匆忙忙,很早回家把家务做完,过后和家人聊天和看电视,彼此联系,团聚在一起。 现在疫情好转,很多领域又恢复,回到3月18日之前繁忙的生活。我需要遵守标准作业程序,做一个好公民。我要继续仰望主,在上帝的话语上扎根。通过疫情,我学习到一个功课:要珍惜当下,珍惜我们身边的人,珍惜我们所爱的人,相信上帝必带领我度过。(林鸿典) 之二 不忘当初信主的心志 在疫情中,我重新检讨自己属灵状况,重新整顿,不要忘记自己当初信主的心志。疫情中的“SOP”(Substain,Obey and Pray),对我来说是很重要,要不断地操练,不断地学习。就好像希伯来书六章1节说:“要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我们的信仰经不起考验,经不起苦难,就很容易跌倒了。我在疫情中常常提醒自己信仰的根基要立得稳。在这期间,到五月,我已把整本圣经读完一次,接下来就抄希伯来书,也细读希伯来书;还进行家庭祭坛,与家人彼此分享和祷告。在疫情中,我有比较多时间看属灵书籍,上网参加一些课程,这些课程都不受地区的限制,可以造就自己的属灵生命。 我很感恩,上帝在这期间给我最好的休息时间。其实,我在疫情中生活没有两样,只是生活比较轻松简单,也比较充实。我的工作还是照常,虽然没有去学校教书,但在家里线上教学,每天备课。在这期间,我上了许多网络教学课程,学到很多新的教学技巧。这期间,也尝到女儿做的糕点,感恩体重没有增加。总括来说,疫情中的我满满主的恩典,生活非常充实。(俞莉菁) 之三 带领家人读经祷告 MCO开始,但我还是照常每天上班,因为我的公司是油棕业,是被允许开工。虽然老板容许员工把文件带回家做,但是办公室需要技术人员处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所以我就每一天留在办公室上班,只是时间比较伸缩性。 MCO前的那个星期六,听到圣道堂决定暂停崇拜,心中蛮伤感。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没有去教堂崇拜,还跟太太商讨第二天要去哪里崇拜;那天晚上又听到池金代会长通知全砂卫理公会必须停止崇拜,听到这消息好像晴天霹雳。那时,我感觉要去其他教堂崇拜的机会也没了,就带着无法想象的心情去睡觉。第二天,我和太太孩子们对着电视机崇拜,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对着电视机崇拜;虽然这样,我还是告诉家人崇拜时要穿着端庄,要跟着领会唱诗读经。 MCO开始,我带领家人禁食祷告,准备星期四的祷告会诗歌和祷告内容。感谢上帝,圣道堂在MCO期间也开始网络祷告会,为我除去一个烦恼。疫情中,工作时间比较伸缩性,自己读经祷告时间也比较多了,也感觉与上帝的关系比较亲密。过去,我认为孩子们的读经祷告应该自动自发,所以没有想过与孩子们每一天都读经祷告。这次我特别有感动,愿意陪孩子们读经祷告(可能是三月参加了家庭门训研讨会的缘故吧)!四月开始,我每天晚上与家人用《每日活水》一起灵修,也通过视频与在西马的大女儿读圣经,一直维持到现在。 在服侍方面,虽然教会许多事工暂停,但我手头上还有一些事工,如写议案、翻译内部审计的财政指南和查宣教部账目。现在,我在准备七月怀安堂青团的分享内容。在这段期间,我学会了新的网络资讯,也参加了会议和教会课程。在家里参加课程,不需要太早去教堂,参加完就“到家”了,那种感觉很不错。另外感恩的是,MCO期间睡眠比较充足。(何名兴) 之四 邀请人参加线上聚会…

父亲影响我的思维模式 

爱我们的家 文:沈伟利 虽然爸爸离世一段日子,但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难以接受他已离我们而去的事实;因他仿佛不曾离开过,记忆里的“Ah boy,门要锁”、“车要好好park,不然会被开罚单”、“你吃饱了吗?”这些他对我讲过最多的话,时而还是会在耳边“出现”。 选择再次下笔,回忆缅怀爸爸,是因为现在我渐渐明白爸爸确实留下很多珍贵又有价值的东西给我们。爸爸所留给我们的,是物质金钱无法衡量,是他对身边人的爱与关怀,及他在人口中所留下的美名。 爸爸虽不完美,但他其实很用心。比如爸爸爱吹牛,但他其实是要逗旁人开心解闷。作为父亲的他,给了我们包容、饶恕、接纳和少批评的爱,足以让人不再介意他的怪脾气、固执和唠叨。父亲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心态、家庭观、对婚姻的持守,及信仰中对人对神的认识和关系建立……也深深影响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的思维模式。 虽然,在长大过程中,我有好多事情不知道如何、不方便或不能向爸爸述说(怕他不了解或担心);但许多时候,当我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发生车祸事故,多由爸爸出面处理和善后;看他如何维持良好的交友之道;生活大小技能(换水龙头、电制开关、车子抛锚……)等等,甚至一些事情,他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处理方式,我不得不佩服他。 预备礼物的人看重你 爸爸离世时,我告诉自己不要哭,因为死亡对基督徒来说,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回天家)。在爸爸丧礼进行时,我也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直到有一回我看了叶问4。其中一段电影情节是这样的(仿佛在那时,对爸爸的思念和不舍才真正抒发和释怀): 叶问对他儿子说:“若你那么喜欢打拳,等爸爸回来教你”,就这样的一句对白,让我眼眶中泪再也无法控制,不停地流。这对白把我带回到小时候地回忆:期待着爸爸回来,因他有时会带着惊喜回来。他会将他买的小玩具放在口袋里,而我每次就像寻宝那样,东挖西挖;有时开心,有时失望。只是如今,我的“沈师傅”回不来了,可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等我。这么一想,突然变得期待与他相聚地那一刻,也更积极面对每一天,好叫我在世的日子能完成主所托付的。 爸爸生前很喜欢《一件礼物》这首诗歌,歌词提到:“生命有限,时光也会走,如果你不珍惜,机会难留”。很少人会不喜欢收礼物,因为礼物带来惊喜,因为礼物表示有人在精心为你预备,那位你预备礼物的人看重你。爸爸在世时,就收到了那份生命的礼物——认识耶稣为他的救主,并有永生,如今也与主同在。您呢?您收到了这份生命的礼物了吗?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止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三章16节)

网络时代牧养之利弊与改善

我思故我写 文:林洁欣、钟慧雯、张秋雁、方绍祯(卫理神学院神学生) 因COVID-19病毒的威胁,我国政府在三月开始执行行管令。实体的崇拜、祷告会和各肢体聚会及活动皆受限制,网络成了行管令期间教会牧养的唯一管道;Zoom、Youtube、Facebook等网络平台所提供的直播服务因而成了新宠。为了不停止聚会,砂华年议会将实体改为线上崇拜,并鼓励个别堂会以网络方式进行祷告会和各肢体聚会。网络牧养成了无可避免的新趋势,网络聚会成了基督徒信仰生活新常态之一。 网络牧养对教会来说,有利亦有弊。 网络牧养的利: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徒和牧者都不需在路上赶,教会也无需担心硬体设备缺乏。只需时间合适,任何空间的距离都不是问题,牧养可以当下就进行。而且,在外地工作的信徒不会因找不到教堂而错失守主日和崇拜的机会,也造福了行动不方便者。 节省资源。用更少的人力物力却可以满足群体的需求,特别是线上崇拜、祷告会和肢体聚会。信徒不但节省了在路上的时间,也避免了教堂停车的问题。无需匆匆忙忙,可以利用省下来的时间好好静默、祷告、预备心。 信息/教导传播无疆界。虽然是直播,但也可重播。因外在原因不能参加的,想确定所听到的信息,信徒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看重播。教会也可以通过网媒传达代祷事项、重要和紧急消息等等。直播祷告会参与者无疆界之分,全世界的信徒可以在同一个直播中同心为一件事祷告。卫斯理约翰的Class Meeting也可以因网络成为无疆界小组,定期聚会,彼此监督。 牧养无疆界。特别是那些行动不方便、有病痛的弟兄姐妹,因面对面探访的限制,牧者可用网媒的视讯或语音功能传达关心和安慰,甚至和他们一起祷告,分享信息。在封闭的处境中,如目前的行管令,牧者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牧养有需要的信徒。 课程无疆界。一对一门训、小组查经、甚至婚前辅导(准夫妻婚前在两地工作)等等,已没有空间限制。 普世教会,亦没有空间限制。 家庭式儿童主日学。过去,儿童事工都在教会的主日学进行。行管令生效过后,一些教会不得不开始网络儿童主日学事工,使家长也不得不与儿童一起参与,并和网络中的主日学老师们一起带领他们的孩子学习。这无疑加强了亲子关系,父母也有机会亲自牧养自己的孩子,洞察孩子们的属灵光景,并且学习成为孩子们属灵上的好榜样,与教会一起建立和神心意的家庭。 网络牧养的弊: 崇拜与团契:缺乏会后的面对面交谈与关心。牧者无法一目了然的观察会众对证道或信息的回应,也无法知道会众是否投入在崇拜程序当中。牧者无法有效地与会众互动;证道也如跟空气说话,无法观察证道/信息的效果。 关怀牧养:在虚拟的网络牧养中缺乏面对面的实际感;牧者也无法通过观察信徒的生活处境而有效地牧养他们。家庭探访可以使牧者更容易从信徒的家庭背景中了解会友的需要,也可通过肢体接触传达关怀与感情。有些微妙的情感,如拥抱和拍拍肩膀等动作,是需要面对面才能传达的。毕竟,为信徒按手(头)祷告的感觉和通过网络祷告,感觉是不一样的。 人与人间的关系:人是群居的。过去,实体崇拜或聚会后,家庭和家庭之间有机会交流,彼此认识,这是网络崇拜无法达到的联谊效果。一个家庭或信徒,无法认识另一个家庭或信徒。网络崇拜或聚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能会越来越远,越来越虚拟。 信徒的社交能力:网络的世界“塑造”出许多青少年宅男宅女,在键盘后“建立”一个虚拟的自己。网络崇拜/聚会也可能同样带来这种负面的结果—基督徒无需和其他基督徒面对面交流和相处,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线上儿童主日学也同样会面对儿童缺乏社交生活的学习机会。 教会需要未雨绸缪…

怀念父亲李友鳞――继续他未完成的心愿

忆苑缅怀 文:李碧惠   感谢耶稣,祂给我们一位敬畏上帝的好爸爸。我18岁时就离开家乡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外追求学业和事业的同时,我遇见了神,心里开始很火热追求,也常为爸爸祷告。一有机会回家,就传福音给他。感谢上帝,爸爸悔改相信了耶稣;在他生命危险时,更经历上帝的保护。我看到他很渴慕爱主,属灵生命不断地成长,心里充满了喜乐,他改变的生命也影响了我们: 他爱神的心鼓励我们 爸爸还没信主前,我们鼓励他去教会,他都不愿去;信主之后,他常早早就预备好参加崇拜,并吩咐我们要早早在教会等候主。他热心服事,积极传福音,带领乐龄团契,分享上帝的话,探访他人,为人祷告。每一次我们回去时,他就会叫我们为某某人祷告。 牧师在教会推动、鼓励弟兄姐妹读完整本圣经,从那时起,爸爸就从没有停止读圣经。他抄圣经,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把整本圣经都抄完。我佩服他的忍耐和意志力,完成了他自己的手抄本圣经。他对上帝话语的渴慕给我们和教会弟兄姐妹很大的鼓励。他每一次都会鼓励弟兄姐妹读圣经,复印读经记录表给他们,叫他们记录读经进度,以读完整本圣经。 他爱人的心成为我们的榜样 爸爸爱人,关心人。从小我就记得,他接待表姑、叔叔一家人、堂哥、堂姐在我们家住,给他们工作做,帮助他们。他宁愿自己吃亏,也为了“得人”,与人建立美好关系。我有时不认同爸爸的想法(为什么一直吃亏让给人),过后想想,这其实是爸爸对人的美德。 他爱家人,每天为家人祷告,传福音给外公和亲戚朋友,鼓励信主亲戚朋友爱主,激励弟兄姐妹服事主。他对人友善、可亲,不发脾气。他无论在大事、小事上都忠心,有头有尾,完成工作。他的良善和忠心的品德影响我们的生命。 爸爸爱神爱人的心给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在2020年4月15日,爸爸回到天父的怀抱。他在地上所打的美好的仗已打过了,当跑的路,他已跑尽了,所信的道,他也已经守住了。爸爸每天为他人提名祷告,这是他未完成的心愿,我愿意顺服圣灵的带领,继续将未得救的家人、亲戚朋友都带到主耶稣面前。

砂华人卫理公会COVID-19捐献名单

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在COVID-19疫情肆虐之初即展开募款,从2020年3月24日至2020年4月21日止,共筹得RM254,370。其中包括弟兄姐妹个人捐款RM38,825、各教区(诗巫南教区、诗巫北教区、诗巫西教区、泗里街教区、美里教区、古晋东教区、民都鲁教区)及福儿院之捐款RM215,545。 兹将捐献者/单位名单列出如下,以供查阅。若捐献是交给堂会/教区的弟兄姐妹,有任何疑问,烦请向各自堂会/教区查询。

唯有基督的爱能扶持到底 池金代:成为基督的和平使者

621神学教育主日证道 整理:韵琴 基督的爱激励我们,让我们为上帝癫狂,为基督而死,为基督而活,成为新造的人,化身为和平使者,拥有了基督使者的职份。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是6月21日年会所定神学教育主日的讲员,特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为题提醒我们,基督的爱是何等宝贵。 他引用了哥林书后书5章13至21节为证道经文,从中解释,基督徒可以为主癫狂,也要为人谨守,心里火热,头脑冷静。 家人反对他献身 池牧师透露,40年前,在他决定献身后,身在美国的他也曾遭遇家人的反对,其二姐甚至写信骂他,称他的献身举动为“神经病”。他也在讲道中,展示了该封信,让大家看见其家人当年亦是反对他的献身。 家人的不谅解,导致他与家人断绝了来往消息。一年之后,他再次收到二姐的信,称家人已经理解他的决定,这才与家人重新和好。 池会长说,该段经文14节下至15节告诉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其实这里所指的死,是真正意义的死,是身体上的死,不是虚拟的,你愿意为主而死吗?” 当我们愿意为基督死,更愿意为基督活,就成为了新造的人,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愿意来到基督跟前,就可成为新人。 “当然,比较明显可见的改变,就是一个坏人转变为好人,如从一位黑社会大哥转变成为主传福音的许道顺弟兄。”如今的许道顺弟兄,他藉着耶稣基督与上帝和好,成为了一位和平使者。 基督的爱扶持到底 池牧师也鼓励基督徒们既然已经藉着基督与上帝和好,当也要成为和平使者,在家庭、婚姻、职场与社会上,扮演好和平使者的角色。 当我们成为和平使者时,也自然而然地化身为基督使者,带领他人与上帝和好,无论相貌、年岁、性别都可以成为基督使者。 然而,成为基督使者可以有众多原因,但他也引用了伟大宣教士戴德生的一句话,“这些成为宣教士的动机,无论多么好,都会在你们面对试验、试炼、苦难,甚至是死亡时,使你们失败的。只有一个动机会扶持你们到底,就是基督的爱。” 为此,对于未信主者,池牧师呼召来信主;而已信主者,池牧师呼召信徒当要记得自己做为基督徒的身份,可能的话,献上自己为主使用。 今天的讨论分享: 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带来什么结果? 人们怎么知道一个人已经成为新造的人、和平使者和基督使者?请分享人们怎么知道你自己或家人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的身份和表现。

论砂拉越华人卫理公会的线上直播礼拜

我思故我写 文:杨良钗、龚雅芳、叶荣凤、苏善亿(卫理神学院神学生) 引论   因新冠肺炎肆虐而推行的行动管制令,导致教会被逼从实体礼拜转为直播礼拜。回顾这10个星期(2020年3月22日至5月24日)网络直播礼拜的经验,本文欲论及参加砂拉越华人卫理公会直播礼拜之感受、好处、建议和创意。 直播礼拜的感受 礼拜的美好在于实体地聚集,透过礼仪一起敬拜那又真又活的上帝。但因疫情而成了现今一项遥不可及的“享受”。所以,每周直播礼拜对于惯于实体礼拜为传统的教会来说,虽是一种新鲜的礼拜体验,但难免会想念集体敬拜时的氛围。然而,我们无需悲观,因凡事都有一体两面。 对于蒙恩得以回到家庭中的信徒来说,这直播礼拜增加阖家敬拜的兴奋感,特别显于每周忠心服事的家庭成员。证道信息的反思也提供家人们彼此分享的机会,彼此更加认识且增强关系,甚至增添家中同领同信一主的喜乐。 但也有一些信徒因工作或求学缘故,不得已身在异乡独自生活,难免会在独自参与直播礼拜时感到孤独或孤单。但这孤单感会随着时间和习惯减少,且越加享受其个人礼拜的空间。他们可更自由地藉着证道信息的反思直视自己的内心,且在没有别人眼光的考量下自由发泄当下情绪(特别是伤心地哭)。虽无法与家人在同一个实体空间内一起敬拜,或平时因工作或地域的关系而无法一起敬拜的家人,却可在同一个时间、网路空间中敬拜产生联系感而兴奋且深感圣徒相通和同感一灵的感受。 因失去圣堂神圣的庄严感,而导致在直播礼拜中的动作指示(如起立和坐下),会使参与礼拜者觉得很尴尬。所以,虽是看似较自由的直播礼拜,敬拜者仍需有敬拜庄严感的仪式,如:端庄的服装和坐直。因为独自礼拜或家中礼拜难免会过于舒适和享受,以致失去敬拜该有的庄严和神圣。另外,在家中敬拜容易受到四周的干扰,如邻居、未信的家人和小孩子的吵闹;特别是父母的思想和心思容易被家中事物(如家务)干扰而分心。 总括来说,直播礼拜带来的感受无疑是有美好的,特别是阖家敬拜的兴奋感或独自一人的反思;但无可否认的,直播礼拜缺乏实体礼拜所带来无法代替的庄严感和神圣感。所以,无论感受是美好还是缺乏,然而在如今情势下,我们既然只能透过网路参与直播礼拜,就要好好享受其中。 直播礼拜的好处 在疫情中,直播礼拜也带来了一些好处与方便,因它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由于在行动管制之下,会友没有办法到教会参加主日礼拜;然而,直播礼拜可以让会友透过网上来礼拜,来听上帝的道。这让焦急的会友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让牧者和会友没有因为疫情的缘故,而耽误身、心、灵上的需要。另外,这也警惕信徒,原来实体敬拜不是理所当然,所以平日要感恩和珍惜能够到教会礼拜的机会。 此外,透过线上直播礼拜,会友们可以聆听不一样的讲员讲道(而不仅限于自己的堂会牧者);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全砂华人年议会的线上直播礼拜统一讲台(在诗巫福源堂直播),所有全砂各堂会会友都能领受到同一异象和同一教导。透过同一异象和教导,大家更加能够同心合一来为主做工,也不会造成彼此间的不和。 直播礼拜可以使一家人一起礼拜。不论大大小小,或是平常因诸多借口不去教会的家人,可以借着在家参与直播礼拜之便,一起来敬拜。这也是带领未信或初信家人一起礼拜的有效管道;况且,因为行动限制而参与直播礼拜,无论如何能让他们多少听到上帝的福音。在礼拜中,若他们对礼仪或信息或诗歌内容存有疑问,也可以直接提出疑问。因与牧者相比,他们或可能更能自如地面对家人,或向自家人敞开心房,提出问题。这时就是个传讲真理的良好机会。 不仅如此,直播礼拜也有助于那些平常因教堂太远而没能去教会,或所在地没有任何教堂的人来说,是非常便捷的,因为它解决了距离的问题。另外,直播礼拜能够回放重看。若是信徒有听不懂或想要重复听时,就可以反复重看,直到听懂并理解;这也让会友们更方便、容易做笔记。 除此之外,直播礼拜也让家人们或朋友间拥有比较多时间分享,不像平常实体礼拜,可能会面对担心自己车辆造成交通阻塞问题、或因赶着回家、或因其他事情,而匆匆忙忙地离开教堂。若有多余时间能共同分享问题、经验和体会,不单能增加共同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的可能性,也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关系。 最后,直播礼拜可以成为传福音的管道,因为能让全球的人都有机会听到福音,进而把福音传给他人。 直播礼拜的建议 因疫情的起起伏伏,教会要恢复实体礼拜还是个未知数。因此,提升直播礼拜的素质就成了当务之急。故而,我们从参与直播礼拜的经验和感受中,给予一些建议。 在每一次直播礼拜开始前,都有一个“敲钟仪式”(钟声响起20次)。为此建议,礼拜前的敲钟仪式可提前5分钟进行,好让会众能提早预备心参与献上礼拜,而不是匆匆忙忙地,准时在9时30分才预备参与礼拜。此外,在敲钟仪式后、礼拜开始前,可在视频上播放一些代祷事项,让弟兄姐妹同心为教会的一些事项祷告,安静自己的心参与在礼拜中。…

CCM发《聚会指南》 聚会人数依空间而定

整理:韵琴 随着复原式行管令的展开,马来西亚基督教协进会(Council Of Churches Malaysia)特别发出《聚会指南》,供我国处于新冠疫情绿区的教会重开使用。 该《聚会指南》共有10项要点,首先是每次聚会人数仅可是教堂空间可容人数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名参加聚会的会友都需要检测体温、填写资料,座位也必须标记。同时,年龄不足12岁与超过70岁者不可参加聚会。 在每场聚会开始前,场地都必须事先消毒。聚会进行时,参加者必须全程配戴口罩,并保持不少于1公尺的社交距离,更严禁肢体上的接触。 另外,参加者亦受促使用MySejahtera手机软件或教会所提供的记录簿填写个人资料。诗班员与敬拜赞美小组成员一定要保持社交距离。在进行圣餐礼时,牧者与服事人员必须配戴口罩,并严格保证圣餐用具的卫生。

忆家翁李友鳞——家中的读经冠军

忆苑缅怀 文:立萍 16年来,我最怀念家翁的画面,莫过于每一年我们回家过年,或他和家婆来我们古晋的家,总会看见他清晨四点多就起来烧热水,煲麦片奶粉给家婆、儿子和孙子喝(还依不同的人加不同配料)。因为这特别珍贵的时刻多数只有他与我,所以他也和我分享灵修心得,分享每日的《灵修日程》或《海天日历》的经文所给他的启示和亮光,分享他的读经次数,共赏他的手抄圣经,还有分享他乐龄事奉和探访点滴、代祷事项和祷告经历、载人到教会或向人传福音的服事。当然,不忘记分享耶稣赐他的奇妙恩典、带领和保守! 家翁是一个勤俭和寡言的人,但他却用行动来表达他对妻子、儿女和子孙们的爱;孙子们永远记得公公会用“塑胶圈”弹他们(一起玩乐),也记得公公喜爱喝奶茶和吃KFC! 家翁是唯一逼我要勤读圣经的人;可是我才刚起步不远,他却不在我身边鼓励我了!家翁是家中的读经冠军,他一生共读了三百八十多遍的圣经,呈了份美好的“成绩单”给上帝!他常告诉我,这样的坚持并不容易,若不是藉着祷告,靠着圣灵的帮助,他是无法完成的! 在他第二次生病时,从刘丽幼牧师与他的一席谈话得知,再次确认他已得着得救的确据和永生的盼望。因为他看见天使在那儿等着他,将要回到天父爱的家,与复活的主耶稣在一起。他心中充满欢喜快乐,他的心是极其平静安稳的! 家翁有一颗渴慕追求认识耶稣和敬畏上帝的信心,他坚持,信仰要传承,让子子孙孙看见上帝的荣耀,一生敬畏上帝,追求上帝的话与服事主耶稣! 感恩的是,家翁断气前并不辛苦,只是喘了两口气,就安息了!他听着家婆唱着“耶稣爱你,耶稣救你……”就这样睡了!家翁虽然暂时离开我买了,但他存留给我们的敬虔信仰是:勤读圣经,信靠耶稣,灵命长进,爱主更深!

忆吾父李友鳞——看到上帝话语里的宝贝

忆苑缅怀 文:李孟力   爸爸过世至今已有一个多月了,回想起爸爸未过世的那一周,我们看着一条生命慢慢在眼前消失时,心中满是不舍和心疼!每次和妈妈、大姐和姐夫帮爸爸换衣服时,我们哪个不是泪流满面……但唯一让我们能振作起来的盼望,就是将来我们还会与爸爸在天家里相会! 就在我43岁生日的前一天,爸爸卸下了他在世上的一切劳苦和痛苦,回到天父的怀里。因为COVID-19疫情的行动管制,爸爸丧礼只允许不超过20人亲临;看似“凄凉简单”,可事实上是何等隆重盛大,因为有许多亲戚朋友透过空中视频Zoom参与了爸爸的追思礼拜和葬礼。当时,我相信许多乐龄团契契友、同学会的朋友、教会中弟兄姐妹们在家默默地为爸爸祷告与送行。 在这43年里,爸爸教导了我许多功课,最让我记得的,就是在选择伴侣这个功课上。他常常会说:“选择伴侣最要紧的是,对方必须是个有生命的基督徒,要不然就必须从‘幼稚园’(信仰的开端)开始”,目的是为要我们能教育与培养敬虔的后代,让他们到老也不偏离。 图示:李孟力一家与父亲合影。 用一生追求真理 另外一个功课就是爸爸读圣经的毅力(其实爸爸生前不论做什么都非常有毅力)——他就是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放下”!记得我还是少年时,爸爸就告诉我,他的目标是读完圣经100遍。可他并没有止步于100遍。当他身体状况还行的时候,他已经读完圣经二百多遍。之后,他虽然体力有限,但从没有停止读经,甚至使用“圣经阅读机”继续地“读经”,直到他“躺下”。 是什么让他不断地读圣经呢?我想,他是看到了上帝话语里的宝贝,有如圣经马太福音十三44所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因为他看到上帝话语里的宝贝,所以决定用一生追求真理,直到他回天家的那一刻! 爸爸,虽然您暂时离开我们,但您的教导与榜样会由我们继续代代传承下去! 爸,我们想念您,但唯有在天家时再相聚了!

疫情导致营业额骤减50% 福音书局开网店拓新路

报道 文:韵琴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经营新模式,卫理福音书局正在架设网站,改“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在网络上“开店”,开辟经营新方向。 “其实早在去年,我们就已经有计划开网络书坊,只是这次疫情导致的行动管制推进了计划的进程”,福音书局经理包承昌在受询时这么透露。 2020年3月18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马颁布了长达约两个月的行动管制期,福音书局被迫暂停营业。随后,虽然在5月13日复工,但营业额直线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超过50%的营业额。 再加上,往年此时原本已经是各堂会主日学校纷纷订购假期圣经班材料的时间,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各主日学校都没有订购的意向;接下来就是日历与圣诞节礼品的订购,但是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日子,营业额不会有多少起色。 包经理说,在此之前,他已经做了一些市场研究,而所找到的资料显示,与西马人相比,东马人其实更喜欢网购,可见网购在东马的潜力不小。 此外,从福音书局复工至今,同工们也有收到顾客反馈,多次询问是否有网店可以购书,为此,更是激起了包经理要开网店的心。 “在这种情况下,倒不如趁此机会,将之前早已拟定的网络书坊计划推上日程,邀请年会资讯传播部协助架建网站、开网店,为福音书局开辟新的经营模式。” 广阅古今、陶塑未来 目前,福音书局网店(www.methodistbookroom.com)已经定好域名,并正在进行内容的架设中。“要把所有产品都一一列在网店,就需要更多时间,毕竟每个产品要拍照,又要根据每本书的薄厚轻重,制定运费,还有付费的事宜等等。因此,各种琐事繁多,但我们会加紧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网店的架设。” 为了增添书局的书种,福音书局现在除了备有中文福音书籍,也有英文书与马来文书,还有马来福音影音产品,以及各种礼品与装饰品,任君选购。 另一方面,因着行动管制期的暂停营业,也造成了福音书局在货品上有损失。“最主要是因为空气的潮湿,导致了一些经文牌匾受潮发霉,造成了约两千令吉的损失。” 图示:发了霉的牌匾。 包经理希望,卫理公会的弟兄姐妹能够继续支持福音书局,因为福音书局隶属砂拉越华人年议会,而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是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属下年议会之一。福音书局在已故林开臻牧师领导之下成立于1947年9月26日,至今已经服务社会70余年。 图示:卫理总部大厦内的福音书局设计图。 福音书局的使命宣言是“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 ”(太廿四14),格言是“广阅古今、陶塑未来”。藉着所售卖的圣经、基督教书籍、教会用品、牌匾、礼品、主日学课本与幼稚园课本,希望把福音传给更多人,使他们蒙恩得救,也使信主耶稣的人灵命更坚定而有长进,成为基督教信仰的见证人。

孩子有份主导的家庭祭坛

爱我们的家 文:许俊杰 从2015年开始,我就一直摸索着该如何开始家庭祭坛,因为在我印象中,家庭祭坛应像教会崇拜般的模式,正是这种想法让我一直望而却步。 到了2018年,我心里非常着急,认为上帝既然已赐给我和素风四个孩子,身为一家之主的我,应该成为家中的属灵榜样,建立孩子们每日读经、亲近上帝的习惯。因此,我开始寻求神,应怎么开始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庭祭坛。就在那一年复活节崇拜中,上帝给了我一个意念:每天带领一家人轮流读一章经文。当天晚上,我就聚集了一家六口,开始了属于我们的家庭祭坛。 刚开始家庭祭坛时,小儿子才3岁;他会在我们五人诵读当晚经文后,由内人带领他阅读儿童圣经,这情况维持到2019年终。2020年开始,他也加入我们一起诵读上帝的话。 孩子们期待的时间 我们的家庭祭坛是如此进行:以祷告开始、诵读一章经文(有时是一部分,需视经文的长短)、简短的分享,再以祷告结束。为了让孩子们有参与感,祷告部分均由他们轮流带领。有些时候,孩子们会要求有不一样的家庭祭坛——一个属于他们主导的家庭祭坛。他们筹备及安排练习时间,献上诗歌和唱游为祭;也有好几次,他们自导自演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短剧,作为家庭祭坛的信息。 我们从约翰福音开始诵读,之后就是其他三本福音书。到了2019年终,我们已经读完了新约圣经、诗篇、箴言、创世记和出埃及记。孩子虽小,但是他们都很期待每个晚上一起聚集的时间,荣耀归神! “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六4-9)

十架精兵分享牧者之途 苏慈安:牧者当自牧牧人

十架精兵主日牧者分享 整理:韵琴   6月14日是2020年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所定下的“十架精兵主日”,拥有38年事奉经历的苏慈安牧师受邀在线上主日崇拜中分享他的“牧者之途”,提点牧者们自牧牧人。 苏牧师于1982年开始献身事奉,迄今已进入第38个年头,在他的事奉中固然有许多宝贵经历与体验。 他以3个F开头的英文字为分享重点,劝告牧者们要对神信仰(Faith in God)、注重家庭接连(Family tie)与面对自己(Face yourself)。 “灵修、读经、祷告、默想、参加静修营等等,这些都是我从神学院毕业后一直遵从的生活方式;然而,久而久之,我发现我开始有点例行公事,变成了一种义务。灵修读经祷告原是要帮助我们可以与上帝之间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但我却发现这层关系已慢慢地消失了。” 直到他读到了《约翰叁书》2节:“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这段经文让他领悟到,除了灵魂之外,身体也要健壮的道理,而这里的身体健壮却是身体力行的解释。于是,他便把信仰化为行动,落实在生活的每个层面。 为此,他整理了8个层面的信仰规划,分别是:心灵、成长、健康、理财、家庭、校园、教会与社交。(见图) “当然,在实际操练过程是有挑战的,但愈是操练,就愈是感到对神信仰的坚定。” 另外,他也提醒牧者当要注重家庭的连结,因为《出埃及记》20章12节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苏牧师也讲述了他无意中在孩子面前孝敬父母,也从中在孩子心中留下榜样的一个经历,告诉大家孝敬父母,留下榜样;夫妻相爱,留下礼物;亲近儿女,则留下真情。 同时,在事奉中也要面对自己,因为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一7) 因此,他鼓励牧者们对神,要操练独处;对人,要节制言语;对己,要得胜情绪;对事,要得体得人。

生活新常态中不被世界同化 余家振:学像耶稣按神旨意生活

十架精兵主日证道 整理:韵琴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诗巫北教区长余家振牧师提醒弟兄姐妹在生活新常态的改变中,不要被世界同化,而是按上帝的心意更新而变化。 作为6月14日线上主日崇拜的证道经文,他引用了《罗马书》12章2节,“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新冠疫情的肆虐迫使这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是犯罪率,都有减少的情况。 “教会也从实体崇拜转变成线上崇拜,纵然如此,唯有福音依然是没有丝毫的改变,无论是以往、现在还是将来,福音还是一样,不曾改变。” 为此,余牧师以“好好做新常态基督徒”为题,提醒会众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在生活新常态中,当要好好做新常态基督徒。 照样学像耶稣 《约翰壹书》二章16节提到,“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 “我们需要省思自己,是否被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与今生的骄傲所捆绑?更要常常提防,免被这些世界上的事所玷污。” 那不学世界,要学什么呢?要怎么样才知道上帝的心意呢?余牧师强调,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要改变,就要随着上帝的心意而更新变化,在面对生活新常态中,一样可以有新的心志和心思。 “我们只需要知道耶稣来到世上最关心什么?我们也照样学像耶稣般,列出生活的优先次序就可以了。” 他认为,基督徒的生活新常态,就是要改变:不再效法这个世界,而是要改换,按照神旨意生活。 同样地,余家振牧师亦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会众在会后思考与探讨: 1.哪些行为是我个人在疫情中才有的,必须坚持与否? 2.哪些行为是我们家在疫情中才有的,必须保留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