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333期

针对门训模式集思广益 pg.21-24

十一教区呈现研讨结果 第13 届全砂卫理大会特别报导 事工研讨呈报 整理报道:冯佳伟(民都鲁恩光堂副理牧师) 作为大会的研讨总结,各教区的代表依次将他们的研讨成果与与会者分享。 民丹教区 民丹教区的代表表示,大会所准备的门徒训练的大蓝图可说是一目了然,可以成为我们事奉与生命成长的指引,也能成为教会成长进度进行诊断的一个模型。因此在这几日的研讨中,民丹各牧区堂会会友代表与牧者都依据这个模型对自己的教会进行诊断。其中发现多数的教会都处在红色即慕道友的阶段,甚至有些会友几十年来都只是觉得只要来崇拜就好,不需要装备也不需要服事,生命在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其中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他们不知装备了有何用处!因此解决方案是带他去本地短宣,参与长屋事工、校园福音事工,再带他们去寻羊与探访工作。这样的目的是鼓励他们在服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乏,就会想要接受装备。 民丹教区期待这样的门训模式,不只是帮助教会内停滞不前的信徒,更能在青少年人之间开始装备他们。虽然他们可能在中学毕业之后就离开民丹,但他们将成为其他地区的祝福。冀望大家也能多为民丹教区祷告。 民都鲁教区 民都鲁教区的代表肯定大会所预备的门徒训练图表和门徒培训模型非常全面。在这几日的反思和探讨中,领袖们都认同目前的牧会和事工架构中忽略了慕道友或初信者的陪伴和引导。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教会虽然栽培了许多所谓受装备的门徒,但大部分不能成长成为门训者。所以,教会无法动用现有及有限的门训者去关心和栽培慕道友或成为督导。 在研讨当中,虽然各牧区实况有所不同,然而大家也都有同样的共识,即不增加事工的同时,如何对目前的牧会和事工架构,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开始时每个月团契可以保留两次大组聚会,其余两次可以以小组牧会模式进行。第五个星期可以以培训方式进行。此外也可以适当调整每周的祷告会等等。冀望这些调整可以帮助教会在门训模型的指引下,真实履行大使命的托付。 英语教区 在英语教区的的研讨中发现,对于儿童事工的门训模式需要调整。因此如何培训更多儿童导师和助教成了当务之急。此外,英语教区也将寻找适合的材料和教学模式来提升儿童事工的牧养。 基于蓝图所提出的方向和指引,在少年人事工方面,英语教区的研讨主要集中在如何帮助他们确定信仰,拥有重生得救的确据。在这之后,又该如何栽培他们读圣经,祷告,活出圣经的话语。冀望透过青少年的门训工作,可以帮助很多学生离开本地后面对不同宗派的神学理论和文化冲击。此外,英语教区也期待在青少年事工方面与三一年会议有更多的联系和资源共享。 除此之外,单身的青年人的职场门训,成年人家庭的牧养门训和乐龄的门训,也都在此次的研讨范围之中。 加帛教区 加帛教区的门训工作所面对的的挑战,乃地域广大以造成的难以联系。因此研讨中,代表建议分上游和下游两个区域,以方便联系和牧养;以致装备课程和乐器班培训等资源可以帮助因这样的联系而成为可能。加帛教区每一年都有教区的卫理大会,这也是目前有效的门训途径之一。疫情后开始的线上装备课程,某一方面也帮助加帛教区克服了地域广阔的挑战。 此外,加帛教区也注意到需加强与初信者的跟进。特别与青少年的事工,如何帮助青年人的灵性更新,帮助他们认识神。 古晋东教区 古晋东教区在研讨中,针对生活节奏很快、很忙以致家庭职场和教会如何取得平衡的课题有深入的讨论,重新认识上帝对我们所在的处境发出的声音。然后以门训蓝图为指引,思考自己生命的成长,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他们也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即:如果我们离开岗位,还会服事吗?…

第三讲:分享祝福的杯 pg.18-20

生命每个阶段皆能祝福他人 第13 届全砂卫理大会特别报导 专题:灵性塑造,生命的杯 报道:孙明秀(卫神神学生)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过去的思想、生活和行为所困扰。这常常导致我们感到不满足和缺乏。尽管我们口头上说,明白上帝在一切事上都有能力,但当我们面临困难和需要做出决策时,我们往往变得小心谨慎,无法真正信靠上帝。 拼尽全力去行动回顾严牧师第一讲的内容,我们生命中有许多不同的杯,虽有罪孽、愤怒和苦难之杯,但同时也有喜乐、救赎和祝福之杯。林前十16:“我们所祝谢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原来,我们可以透过圣餐将我们生命的杯转化为蒙祝福的杯,并且我们所承载的祝福是充盈溢满的。 当我们同领基督的血时,也意味着我们愿意效法主耶稣基督的生活方式,活出舍己的生命,拥有分别为圣的生活,全心全意为上帝而活。圣经也告诉我们:“施比受更为有福”。做为蒙福的人,我们应当把祝福分享出去。玛格丽娜·威特克尔曾说:“祝福就是把你自己放出一点儿去关心其他事。由于你的存在,而让他人或其他事物变成圣洁或得到转变。”我们将祝福分享出去的目的,便是要让接受祝福的人在生命中得到充满和丰盈。因此,服事路上虽有疲惫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时,若受到圣灵的感动,并拼尽全力去行动,我们会发现,不仅是他人得到了祝福,自己也得到了巨大的激励。我们的心可以体会到服事的喜乐,那是充满感恩和欢喜的。 反观我们今日的观景,我们常常认为只有待我们生命完全成长、解决了自己生命的问题,我们才能去祝福他人。然而,严牧师却提醒我们,并非如此!事实上,在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我们都能够祝福他人。严牧师引用灵修神学家Ken Wilber之灵命成长和转化的四个阶段(Four shapes of transformation),向我们解释: 1.清理(Clean up):阴影(Shadow)诗廿三3:“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这正是卫斯理约翰所说的“成圣的道路”。在这个净化的阶段,我们需要审视和解决情绪负担和冲突,以清理过去经历所带来的顾虑和伤害。阴影会导致我们思想的扭曲,因此,我们需要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来洗净我们的阴影。我们需要经常回到上帝的面前,让祂的话语成为我们前行的光芒,让圣灵来照亮我们的内心。 2.成长(Grow up):能力(Competency)另外,上帝也邀请我们跟随祂,走向水深之处。祂赐予了我们能力,使我们得以成长。而成长也意味着我们需要离开舒适区。上帝要为我们更换一个更大的杯,增强我们的能力。成长,也体现在我们外在的服事。当我们勇敢走出舒适区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可以依靠上帝而拥有不一样的生命表现。正如诗廿三4所说:“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即使我们满是污秽,但基督仍然使用我们来扩展祂的救赎工作。 3.觉醒(Wake up):潜力(Capacity)诗廿三5说:“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当我们面对挑战时,我们需要回到内心的密室,让圣灵来工作。原来,那些阻碍我们的,上帝已经为我们开路;那些控告的声音,基督已经为我们挡住了。上帝已经用油膏我们的头,使我们福杯满溢。因此,当我们肩负更重的责任时,我们要顺服。有时我们或许会感到无法承担,但我们可以透过祷告,祈求上帝扩大我们的肩膀。 4.现身(Show up):承诺(Commitment)诗廿三6说:“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主耶稣道成肉身,成为我们的榜样。当我们蒙受祝福之后,我们要怀着上帝的祝福回到人群中。我们所做的不再仅仅是依赖个人的能力,而是依靠圣灵赐予我们的能力来完成事工。当我们愿意分享祝福的杯时,圣灵就与我们同在并赋予我们能力。…

第二讲:举起救恩的杯 pg.17-18

直面苦难并与上帝同行 第13 届全砂卫理大会特别报导 专题:灵性塑造,生命的杯 报道:赖国炜(卫神神学生) 在进入第二讲之前,严家慧牧师先带领与会者一同通过呼吸法去感受上帝的同在,来到祂的面前。接着,牧师引用诗一百十六12-14来帮助我们回想上帝赐给我们的丰厚恩典,就像早晨的阳光照耀在我们身上一样。我们可以感受并接受来自上帝的温暖,同时深深地体验到我们所接受的一切都是来自祂的丰厚恩典,然后向上帝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接着,通过诗歌《十架的爱》来回应上帝的爱和恩典。 苦杯转为救恩之杯严牧师回顾了第一讲的内容,讲述了不同杯子代表不同的经历,但这些经历中常常都有上帝的厚恩。然后,她问我们:“为什么要举起救恩的杯呢?”她解释道,这是为了称扬耶和华的名。在圣经中,救恩的杯象征着耶稣基督的救赎,祂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流出宝血,为我们赎罪。举起救恩的杯不仅是数算上帝给予我们的恩典,更是纪念和回应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大爱。 严牧师也鼓励会众紧握救恩的杯,感受其中的重量和意义,这是耶稣基督用自己的生命所成就的。我们思考如何回应上帝的爱:我拿什么来报答上帝呢?她提到,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举起杯子,说这是用祂的血所立的新约。每当举起救恩的杯,就是在回应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大爱,让我们与上帝重新建立破裂和疏远的关系。 严牧师提醒大家每次领受圣餐时,圣餐杯虽小却有巨大的分量,象征着耶稣基督为修复我们与上帝的关系而走上十字架所承受的痛苦和苦杯。她解释说,十字架的痛苦原本是愤怒的杯和苦杯,但耶稣基督甘心为我们承担,将这苦杯转化为救恩之杯。这提醒着人们,只有在耶稣基督里,生命才得以转化和更新。 救恩之杯的临到既是救恩,也是苦杯。它要求人们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与主同行直到生命尽头。严牧师邀请会众将这个苦杯的意义写在救恩的杯上,提醒大家不能只追求救恩的喜乐和感恩,而忽略十字架带来的苦杯。这一过程引导着我们思考,在疫情中使用了哪些杯子来承载未知和焦虑,以及上帝如何带领我们度过困难。 变与不变疫情夺走了许多生命,但我们仍然存活,这是上帝的恩典。严牧师邀请我们握住救恩的杯,反思其中的变化和波动,思考信仰生活的规律是否改变。我们被鼓励回顾在疫情中的经历,思考自己在面对苦杯时做出了哪些改变,又有哪些信念依然坚持不变。在苦杯中,人们看到上帝忠诚的同在和救恩的持续,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 她也引导与会者,寻找其中的正面教训和需要学习的功课,就如耶稣在彼得三次否认主之后,给了他有三次的回答机会,让他找到修复的道路一样。举起救恩的杯意味着让上帝医治我们、重新摆正方向,并获得重新开始的机会。 严牧师进一步引导众人反思:疫情是否让牧者和教会领袖学会更加信靠主、保持坚定的信心,同时将这些感悟写在杯上。最后,她提醒我们每次举起救恩的杯,并宣告上帝是我们的救赎主时,我们极其需要上帝的怜悯,寻求上帝帮助我们不在同样的软弱上跌倒。反之,我们要依靠主继续成长,只有这样,当我们举起救恩的杯的同时也是苦杯时,其中就会更加具体、更加清晰地见证上帝恩典的存在。 最后,严牧师引导我们进行小组分享,并以诗歌《请改变我》做为结束。这个仪式通过举起救恩的杯,呼唤我们直面苦难并与上帝同行,同时也鼓励我们在转化的过程中,寻找到上帝的信实和救恩的明证。

第一讲: 握住生命的杯 pg.15-16

不同的杯装不同的饮料 第13 届全砂卫理大会特别报导 主题:重遇基督,重塑生命 报道:熊小莹(砂拉卓卓恩堂代理传道) 参与本次大会的每一名会众, 都需要准备一个白色的杯子和2、3 种颜色的马克笔。因为此次灵性塑造的讲员严家慧牧师,将带领与会者用杯子默想,同时也在杯子上按着严牧师的指示作画。 我们是上帝的百姓2020 年的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疫情怎样塑造我们?教会又如何在疫情中帮助我们应对呢?现在进入后疫情时代,身为上帝的儿女的我们经历了上帝的同在。出六5-7 告诉我们一个重点——我们是上帝的百姓,耶和华是我们的神。 严牧师表示,这个“杯”象征我们的生命。每个人的性格、长相都不同, 就如杯子的大小、高矮、深浅都不同。严牧师首先要求与会者在杯子上画出当下的心情,同时思考自己所做的画作的位置和其意义何在。 圣经里的杯圣经中有多处经文,提及杯子,其中有: 杯子做为容器,重要的不仅仅是外形,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装的内容。有些人对于杯子的使用非常讲究,例如选择何种杯子与何种食物相匹配。严牧师将杯子比喻成生命,让我们可以从四方面去思考生命之杯: 1.生命是珍贵的礼物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为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上帝,不是出于我们。(林后四7)经文呼唤我们要珍惜、尊重、感恩生命。我们要懂得与自己好好的共处。要相信圣灵已经充满这个杯(杯=生命)。严牧师也带领着我们握着杯,向上帝祷告。 2.生命的意义和使命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严牧师要我们在杯子上画上上所赐给我们自己独特之处(如:才干)。随后,她要我们思考,最近是否有使用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恩赐来服事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也同时意味着上帝赐给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使命。 3.生命的链接和相互关系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彼前三8)我们彼此举杯、碰杯,藉此提醒我们,有朋友相伴,我们并不孤单。在人生的各个时刻,与朋友们聚集时,我们会相互碰杯以表达问候、祝贺和鼓励。在碰杯时,从杯子相碰撞的声音,我们就可以辨识出彼此之间关系的深浅。 4.生命的转变和成长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识上帝的儿子,以长大成人,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不同的杯子,装不同的饮料;茶杯装茶,酒杯装酒。上帝让我们经历不同的人生考验,是要我们晓得如何地变通,而不是用同样的一个方式来处理所有的问题。更换杯子(方式),才能抵抗高压(如:换一个比较厚的杯子才能够装滚烫的热水)。所以,我们应该要懂得应变,才能适应环境。 杯子若是脏了、破了,需要上帝来清理、修复。我们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只要我们继续向上帝祷告,上帝从未曾丢弃我们。

主题第三讲:何日君再回?人曲与神曲 pg.12-14

教会领袖是“危险人物” 第13 届全砂卫理大会特别报导 主题:重遇基督,重塑生命 报道:翁震凌(诗巫新福源堂) 吴献章博士在第二天的第三天讲中,引何西阿书一章与三章,以“何日君再回?人曲与神曲”为题,带领与会者从何西阿书看家庭。 何西阿是一名先知,他的妻子(歌蔑)却是淫妇。吴博士表示,中文圣经中“淫妇”(何一2)的翻译不太准确,原文乃是不正经,表示这女子结婚前不正经,且上帝预知她将来会成为淫妇。后来,歌蔑生了老大耶斯列,又生了老二名为罗‧路哈玛(意为不蒙爱怜,因那是歌蔑与他人所生的),再生了老三,取名为罗‧阿米(意为非我子民,这也是歌蔑与别人所生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神曲》齐名且被评为“人曲”的《十日谈》一书中,作者薄伽丘曾揭露中古世纪的男盗女娼;然而,何西阿书却是先知自爆家丑,而且何西阿还告诉他妻子:我仍在等你回来。以此对照当时的以色列人,他们拜巴力就如同在信仰中有了“小三”(外遇),因此何西阿是最能明白上帝的心意,并且深知上帝仍在等以色列人回转归向祂。 何西阿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北国在耶罗波安二世执政时,当时四周没有强敌,耶罗波安二世拓张疆土,藉地理位置成为邻国交通与贸易的转运站,经济欣欣向荣,几乎达至所罗门时代的水平。那是一个富裕的时代,摩三15形容当时有“过冬和过夏的房屋、象牙的房屋、高大的房屋” (阿摩司与何西阿两位属同一时期的先知);何十二8同样说,“我果然成了富足,得了财宝”。然而,这一切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耶罗波安二世死后(主前753年),北国就陷入分裂、政争、明争暗斗,一年内换了三个王,直到北国灭亡的三十年间,六易其主,其中四位遭暗杀身亡。耶罗波安二世累积四十年的绩效,几乎被内斗、内讧所消蚀,因此当亚述来袭时,国内仅有的资源 都成为了外交朝贡的“提款机”。 再加上,当时外交上到底是要拥立亚述,还是站队埃及,这对北国而言都是一个拉扯。尤其亚述帝国逐渐武力强盛威武,攻无不克,亚述军队对待不肯投降的战败国更是手段极其残忍血腥,连襁褓中婴孩也不放过。因此,当时连北国君王耶户都要向亚述王进贡下拜。 耶罗波安二世时期的富足,在历经三十年后有如此大转变,正如同《双城记》的开场白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日,也是愚昧的年日。这是信心的纪元,也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季。我们可拥有一切,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直走向天堂,也一直走向地狱。” 然而,上帝在以色列亡国的三十年前,就透过先知何西阿不断向以色列人传达:何日君再回(归回上帝)?!吴博士也藉何西阿书对教会进行反思: 5.事奉上帝的能力来自被上帝所约束:要被上帝使用,就要被祂“约束”。约翰福音八章告诉我们,遵守祂的道才有自由。就如司布真说,“火车要在铁轨上才会跑得快”。因此,我们要在上帝赐给我们的舞台上,才能有影响力。所以,我们要思考,自己的主权是否交出去?!让我们都愿意成为(被)“限制级”传道,乖乖被上帝约束。婚姻路窄,不能有小三;信仰路窄,不能敬拜上帝又拜巴力/不能爱上帝又爱玛门(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因为,手扶著犁往后看,不能进上帝的国。 6.上帝的爱彰显在人走绝路时仍等待:上帝等待北国回转,但三十年后北国却被亚述所灭;上帝也透过耶利米等待南国回转,但南国却又被巴比伦灭了。上帝的儿女最该惧怕的不是跟不上潮流,乃是没跟著上帝。何西阿书就像是浪子的比喻,上帝在等待人回转。上帝管教是为了让我们归回,只要我们归回,上帝仍旧接纳我们。 7.陷入信仰迷思的出路乃找到“遮羞费”:我们要有智慧挡掉试探。当初,耶稣被挂在十架上,成了我们今天的“遮羞费”──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8.被神遮盖的工人才能成就神的工作:何西阿书一到三章讲的是家庭的故事,然而四到十四章则是上帝的工作。因此,人生上半场其实是为下半场预备,下半场比上半场更重要! 9.上帝用不可思议的“人曲”来传扬“神曲”:宣信博士曾说,上帝用不可能的人做不可能的事。上帝用“不可思议”的人,因此不管我们是离过婚的、还是有忧郁症等等,上帝仍旧可以用我们。 吴博士在结束之前,特别提出了五点,勉励会众:1.教会领袖是“危险人物”。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说,“The…

主题第二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pg.10-11

周末“充电”,周间“放电” 第13 届全砂卫理大会特别报导 主题:重遇基督,重塑生命 报道:翁震凌(诗巫新福源堂) 吴献章牧师在主题第二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以但四19-27为经文,透过但以理书看职场,让与会者知晓:影响力秘诀在于不能选择时靠主作不一样的选择。 他指称,以色列人被掳到外邦,南国灭亡全因他们得罪上帝。南国覆灭之时,但以理与三个朋友被带到皇宫。年少的他们被迫“移民”,远离上帝的殿,远离父母,其实十分容易陷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景况。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权利、金钱、情色的诱惑,面临被洗脑、被改名的的试探,还要面对残酷的君王。虽然敬拜独一真神会被边缘化,被淘汰(但以理年纪老迈时,仍要面对狮子坑),然而但以理与他的朋友却能坚持信仰,十分不易。可也正因为但以理服事的是上帝,即使巴比伦被灭之后,经历朝代更迭的他仍能继续在波斯为官。 但以理自十几岁开始就进入他的“职场”──巴比伦帝国与波斯帝国;而他能在外邦数十年,全然是受了他的老师──耶利米的影响。耶利米影响但以理,以致但以理即使从巴比伦帝国过渡到波斯帝国,历经改朝换代,他却依然能带来改变与影响。由此延伸,吴献章博士认为,真正的“大师”并非自己十分优秀,而是能栽培出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如耶利米与受他影响的但以理)。他深切盼望传道人皆要有“大师”的眼光,敢让自己的“羊”超越自己,成为大师,成为“但以理”,可以在世界各地被上帝使用。其次,他更期盼教会牧者与领袖们,在家庭中要让子女成为但以理,带来影响力。 吴博士认为,若以十二支派做比喻的话,传道人只是1/12(身在墙内),有11/12的是信徒(处在墙外──职场)。所以传道人要牧养并成全这11/12的信徒,让信徒在周末时“充电”,以便可以于周间,在墙外(职场)这些牧者去不到的地方“放电”,让他们成为职场的“传道(的)人”。他殷切祈盼,在职场上的信徒要有以下的眼光,能做不一样的选择: 1.洞察力有着不让神儿女生命随波逐流的眼光:但以理书第一章,上帝透过巴比伦将以色列人掳走。这全是因为以免列人所犯的罪,招致上帝藉由巴比伦施行审判。因此,我们要看到其实是上帝在背后掌权,这也是为何但以理即使被迫改名字,也不改变他的信仰。 2.在职场中不陷入孤独和孤僻的秘诀是同理心:信徒在周间的职场上容易陷入孤独。我们看到,但以理在被要求吃王的膳与饮王的酒时,他向太监长要求给他们十天的时间,让他们只吃素菜,喝白水,再来看看他们的状况。这表示但以理其实是能体恤太监长有他们的困难与压力(所以才会要求对方给十天时间)。吴博士表示,在职场上,我们可能有时不同意(他人),但却可以同理(同理不等于同意)。 3.火窑见证,把烧烤敌人的火加旺会烤焦自己:在但以理第三章,我们看见那些抬沙得拉、米煞与亚伯尼歌的人被火焰烧死。因此,吴博士提醒我们,任何敌人(包括那些我们最不喜欢的人),我们都不要因为恨他们而让自己被“烧焦”。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上帝在最困难的地方,仍旧帮助祂的百姓。 4.职场地位爬越高时,记住一切都是上帝恩典:我们能成为牧者、执事会主席、领袖,又或拥有财富,在疫情中存留性命等等,不要为此感到骄傲,因为这一切都是上帝赐的。所以,当我们的地位越高时,反倒要更加谦卑,就像上帝藉由但以理提醒尼布甲尼撒王不要自高自大。 5.万一从云端摔到谷底,要记住上帝依然掌权:虽经历失败,但知道有功课可学,因为上帝仍然掌权。正如但以理告诉尼布甲尼撒王(但三章),要知道上帝在国中掌权。 6.功名利禄围绕时,是灵性靠近悬崖峭壁之时:吴博士称,当一个人突然拥有财富,可能就容易堕落。他对在场的父母们殷切叮嘱,要舍得让儿女(或年轻人),经受磨练,让他们能被上帝训练,被主使用。他更期盼所有的与会者,不仅爱自己的孩子,同样也要爱别人的孩子。 7.职场安全法则:不要只埋首建造自己的王国:尼布甲尼撒王只关心自己的帝国;但事实上,无论谁坐在哪个位子上,都可能会被换掉。故此,我们要以上帝的家为念,常常祝福别人。 8.“电梯”提醒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就似电梯有上也有下的时候,我们任何人都有“下台”的时候,因此要栽培他人,成全他人,并常存谦卑的眼光。 9.当上帝发出警告时,特别留心不要充耳不闻:上帝会向我们发布警告!信主耶稣的我们有圣灵内住,因此要学习听圣灵的声音,并且要常常问上帝:可以(这样行)吗? 10.遇困境时要寻求帮助,不要独自高处不胜寒:但以理有敬虔的朋友,吴博士希望我们都能有这般的敬虔伙伴;他特别提及,弟兄需要三类的朋友(属灵伙伴):保罗、提摩太与巴拿巴。 11.平时灵性好,才能在同事风暴中发挥影响力:举例来说,当一个国家出现问题时,要有教会为她祷告,发挥影响力(感谢上帝,教会能成为社会的祝福)。吴博士认为“成功”其实不是一个人有多伟大,而是当人私下与他相处时,十分喜欢他,越靠近则越喜欢。 12.职场座右铭:行公义好怜悯,谦卑与上帝同行:诚如但以理告诫尼布甲尼撒王“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但四27);教会要留心帮助穷人,行公义好怜悯,谦卑与上帝同行。

主题第一讲:搁浅的日子:眼光 pg.7-9

含泪望天 能见彩虹 第13 届全砂卫理大会特别报导 主题:重遇基督,重塑生命 报道:翁震凌(诗巫新福源堂) 第13 届全砂卫理大会的主题乃“重遇基督,重塑生命”,讲员是来自台湾的吴献章牧师(博士),带领与会者透过约伯记看待苦难。吴献章博士毕业于芝加哥三一神学院,获旧约神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担任旧约教授,也出任教牧博士科主任及宣教博士科主任等职。他不仅执教多年,同时著作等身,曾出版20余种的书籍,其中有不少是华人基督徒所熟悉的,如:《旧约英雄本色》、《神鬼交战──旧约议题面面观》、《搁浅的日子──约作记注释》、《狮子坑里的职场战士──但以理书注释》等等。 吴博士表示,若我们要重遇基督,重塑生命,就一定要面对生命的“搁浅”──因为“搁浅”是帮助我们启程。约伯记一13 -19 节说:“有一天,约伯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 有报信的来见约伯,说:‘牛正耕地,驴在旁边吃草,示巴人忽然闯来,把牲畜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上帝从天上降下火来,将群羊和仆人都烧灭了;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迦勒底人分作三队忽然闯来,把骆驼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你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不料,有狂风从旷野颳来,击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们就都死了;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第一章记载,约伯敬畏上帝,远离恶事,可为何他全家(除妻子之外)一夜之间皆亡。难怪柴斯特頓 (G. K. Chesterton) 曾说:“如果‘信靠上帝有喜乐’是无神论者的困惑,‘信靠上帝有苦难’是基督徒的痛苦。” 杨腓力(Phillip Yancey)也曾说出“搁浅者”的心声: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约伯生活的困境,大概全书每一页都会疾声呐喊“人生是不公平的”! 从搁浅到启程,我们就像卡在隧道中,因为知道另一头有出口,才会有盼望。因此,从搁浅到启程,我们需要有眼光。…

刘会明:求上帝不要“越过”我们 pg.4

第13届全砂华人卫理大会开幕礼 第13 届全砂卫理大会特别报导-开幕礼 报道:翁震凌(诗巫新福源堂)全程摄影:黄书锦 时隔五年,第13届(2023年)“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卫理大会──研经兼事工研讨大会”(下文简称“卫理大会”)在达雅佳节期间(6月1 日至3日),于诗巫晶木酒店召开,来自全砂11个教区共130来间堂会约750名的教会牧者与领袖齐聚一堂,盼能在上帝话语中“重遇基督,重塑生命”,更多方参与年议会事工研讨。 在6月1日下午二时的开幕礼拜上,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刘会明牧师手持牧杖、年会副会友领袖王成豪弟兄手捧圣经、年会副会友领袖阮振雄弟兄手握蜡烛、年会副会友领袖方孝兴弟兄手持十字架、诗巫西教区教区长陈晶晶牧师手捧地球仪,与众位教区长、牧者及领袖进殿。 吾会会长刘会明牧师在证道时称,这是自疫情来的一次大型实体聚会,与会者一呼百应皆因大家对上帝与教会的热忱及爱,愿意在假期时来这里聆听与学习。他引王上十九1-13以“你在这里做什么?”为题,带领与会者在主道中反思。 刘会长坦承,两年半前刚上任时,他扪心自问:“我为何来这里?我来这里要做什么?”;他同样询问上帝:“祢要我来这里做什么呢?” 他请会众格外留意王上十九9节与13节:“他(以利亚)在那裡进了一个洞,就住在洞中。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以利亚啊 你在这裡做什么?’”;“以利亚听见,就用外衣蒙上脸,出来站在洞口。有声音向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裡做什么?’” 极其颓丧在短短的篇幅里,上帝曾两回问以利亚:以利亚,你在这里做什么?圣经描述当时在逃命中的以利亚,极其颓丧与灰心,他的心和思想被恐惧冻结。刘会长表示,作为教会领导者的我们,有时因著教会事工的方方面面,可能也会让我们极其颓丧、心灵惧怕,那我们该如何面对处理呢? 先知以利亚因心里颓丧,就躲在山洞中,已全然忘记之前在迦密山上的事奉乃是依靠上帝的灵方能完成的。而如今在何烈山的以利亚,不知道要做什么,只能躲在山洞中求安全。刘会长称,我们有时也是如此,不敢面对生命的问题,没有积极处理,躲在“山洞”(将问题积压在内心深处),至中年或年老时,问题依然存在。我们以为在山洞中可找到安全感,但事实上,我们终究得面对内心深处的“疑难杂症”。今届大会的主题是“重遇基督,重塑生命”,刘会长盼望所有与会者能在大会中,好好遇见耶稣基督,将内心深处的“疑难杂症”都掏出来,求上帝医治与重整。 先知以利亚因自己的生命景况,不知该如何面对,全然迷失,甚至因此无法做出准确观察与正确的决定,更是忘了当日在迦密山的事奉全因为上帝的同在与带领下完成的。其实,我们常如以利亚一样,因一时挫败,迷失了事奉的方向与焦点,迷失了人生的优先秩序,也不知该如何讨上帝喜悦。 然而,真正的属灵力量是能帮助我们重新站立得稳,那是我们跟上帝的健康关系,心中无可隐藏,能坦然面对上帝,同样的也能坦然面对人群,能聚焦于手头上要完成的工作。这才是我们事奉真正的能力!焦点与目标失调 以利亚原以为可以躲过上帝的追问,因为“他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上帝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14节)。因著先知的回应,刘会长语重心长地提醒与会者,许多时候,我们在上帝面前要坦白面对自己——这是上帝的殿、是祂的葡萄园,是祂的事工,我们将个人的情绪、议程、意见带进来干什么呢?上帝可能也同样对我们说,“你在这里做什么?”刘会长盼望教会牧者与领袖们牢牢记住,这不是让我们自我膨胀或被尊崇的地方,乃是跟随敬拜主的地方;我们莫要因偏见、抱负以致模糊了事奉的焦点。他强调,生命、事工的伟人不在于它们的外在,而在于上帝的同在。 你出来站在山上刘会长续称,“教会属灵领袖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荣耀时,常常忘了,甚或不愿与上帝面对面,自己独享荣誉,独吞掌声。这是作领袖的一大危机。我们身为执事、职员、组长有多少时候,自信满满,认为只有自己才看清楚问题、判断最正确、能解决问题、能大声说话、别人的意见与提醒全听不进去,只想用更大的声音将别人压下去。这其实是灵性堕落的开始,如果不留意,就会慢慢被魔鬼吞灭了,离上帝越来越远。”对以利亚放纵的抱怨,上帝没有直接回应他那夸大其词的自我重要性,只是指示他出去站在山上,面对耶和华。故此,我们唯有将自己置于上帝面前,才能更清晰地看人事物以,甚至自己的心境(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刘会长劝勉大家,要将自己好好地“放”在上帝面前,让祂的光照耀我们的内心,让祂的话严严斥责我们。因此,我们要反省:到底花多少时间站在上帝的面前。 耶和华从那里经过“耶和华在几个自然现象中再度出现在以利亚面前──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地震与火──但上帝说,祂不在其中。它们都不是上帝自我启示的途径。圣经说在这一切过去后之后,才有微小的声音呼叫先知出来洞外,他听见上帝细而清楚地对他说:‘以利亚,你在这里做什么?’(11b-12)” 刘会长表示,自己一直在揣摩这两节经节──上帝为何要以细小声音对以利亚说话。他察觉到人或许只有在谈恋爱时,才会用如此细小的声音说话;另外,还有重要的信息才会如此,以细小声音去传达。换言之,以细小声音说话,表示这是:个人的、亲密的,重要的!他希望上帝以微小的声音对以利亚说话这件事,成为与会者这三天细细的“揣摩”。上帝与我们的关系是否也如此地个人、亲密、且重要呢?! 刘会长期待,求上帝不要“越过”大会/大家,求祂在这三天两夜亲临在其中,能以细小的声音向在座的每一位与会者说话,能使众人重遇基督,重塑生命,再次被上帝得著。…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pg.3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抓鼠有感 翁震凌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话可以是充满无奈。因个人从上帝领受了新的异象与呼召,要往“下一站”去,无奈之余,只好放下了目前的编辑工作。我不是没尝试过“一脚踏两船”,希望自己能兼顾进修与工作/ 事奉,但终究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不仅两头不到岸,掷耗了许多时间,甚至生活中平添了更多的张力与拉扯,影响身心灵。能力有限,著实无奈,再三思索,最终决定:专心做一件事!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真无奈呀!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话可以是充满不舍。 回想自己入职文字事业部以来,当过助理编辑、书籍编辑,还有担任《卫理报》编辑至今;若非生命中另有呼召,明年就是我在文字圣工岗位上服事的第二十年。人生能有多少个二十年呢?那几乎就是一个世代呀,也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期!虽说文字事奉路稍有些孤单,但也不是没有相知相惜相扶持的文字同路人,无论是同工/ 同道/ 前辈、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曾在我文字事奉的道路上,留下了佳美的脚踪与珍贵的回忆。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真不舍呀!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话可以是充满期待。 心中纵有万般不舍,但也曾听人说过,“舍得”是个好词,需细细琢磨。进一步想来,人生中的“舍”不一定只是自己想舍掉的,有时可能更多的是一种顺服。事实上,当我仍在犹豫挣扎时,上帝就透过路加福音九62 节提醒我:“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既然领受了新异象、新方向,就当专心一致,不能再留恋“过去”(即使它同样也是上帝的圣工)。要怀著破斧沉舟的决心,带著微小的信心,离开我的舒适区,充满期待与盼望地朝向上帝为我开凿的新道路走去。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真期待呀! 因此,天下虽无不散之筵席,但我深信,那绝对不是最终的“曲终人散”。因为跟随主的人,无论身在何处,做著何事,都依旧是在基督耶稣的国里——于不同领域/层面的属灵盛筵中,继续与主耶稣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