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世纪疫情颠覆全球”特辑

截至六月初会友捐仅收预算三分一 林忠铨:吁请会众奉献供应上帝家需要

特稿 访问:孟礼 受访者:林忠铨 自“行动管制令”(MCO)至“有条件行动管制令”(CMCO)以来,至今约80天,年会整体收入情況怎样?与去年同时期的收入相比有多大的差距呢?今年 9月截止前,年会收入会不会达标呢?若无,是否有什么补救方法吗? 年会经济部要求年会属下各部调整今年预算案,是否乃信心不足的表现呢?经济部作出如此决定有什么苦衷吗?在这情况下,牧者与会友应如何配合呢?这次疫情之后,会众们的奉献心态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影响多大无法预期 当年会经济部主席林忠铨弟兄被问及新冠肺炎对本会财务的影响时,他的回应如下: 我第一个反应是,它一定有所影响,但却无法预期它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由于疫情关系,我们已停止了将近3个月的实体主日崇拜和聚会。它不仅对我们年会财务造成影响,也影响了我们牧区堂会的财务状况。况且,许多会友在这一波疫情下可能被迫结束他们的生意,而导致他们面对财务的亏损。虽然有一些公司透过政府的薪金补偿计划得到一些财务援助而免于辞退员工;然而,一些会友却在这次疫情中失去他们的工作。因此,无疑的,许多人正深受疫情的影响,并面对各种艰难的环境。 在此,我尝试和大家分享一些资讯,以让大家了解新冠肺炎对本会的财务可造成的影响。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我们很难估计它将造成多大的影响;唯,我会尝试透过实际的数字和大家分享我们目前的情况。 我们今年预算的开销为马币三千零五万七千令吉(RM30,057,000)。主要开销如下: 每月接近马币一百三十六万五千令吉(RM1,365,000)的牧者和年会及各部员工的薪金(*注1)。 教牧同工开销为马币一千六百三十八万令吉(RM16,380,000)。 办公室器材为马币六十一万一千令吉(RM611,000)。 各部拨款为马币一千一百十七万四千令吉(RM11,174,000)。 会议、旅费、教区议会和年议会开销为马币二十三万三千令吉(RM233,000)。 总议会和其他机构拨款为马币九十五万四千令吉(RM954,000)。 牧区堂会及紧急拨款为马币二百十万令吉(RM2,100,000)。 其他拨款为马币一百八十七万令吉(RM1,870,000)  …

份外有意义的《卫理报》

我思故我写 文:江先同 (福源堂) 3月14日,福源堂教会执事会突然通知第二天(15日)主日的三场崇拜都暂停直到3月31日。 当下顿觉得太突然,虽有想过假如疫情真的严重到无法控制时,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居然来得这么快。 福源堂在这之前已做好一切防护措施,区分四个崇拜地点,安排教堂各场所消毒工作,安排医务人员,安排一切测量体温温度表与消毒液购买等等;谁知周六晚上突被告知崇拜取消,真令人有些措手不及。 我想,教会作出这样决定也是非常不易,因为要配合政府指示,又要照顾会友健康安全;但既然决定了暂停实体崇拜,就好好配合。 3月15日,三场崇拜都有执事在圣堂门口等候会友,并分发秩序单、防疫通告及《卫理报》;因为有许多会友没使用智慧手机或面子书,就无法得知崇拜暂停的消息。 他们一直深爱教会 我则和一位驾驶福音车的弟兄,在清晨六点时就开着福音车出发,到处通知平日里会载送的会伯会母;当看到他们在家门口“忠心”等候福音车时,真的非常感动: 感动,他们一直深爱教会; 感动,他们一直坚持信仰多年; 感谢,他们对教会有深厚的感情。 我们不仅告诉他们,当天没崇拜,并且也将《卫理报》、秩序单和教会防疫通告递给他们。那一天的《卫理报》份外“沉重”,也份外有意义(原来《卫理报》能出版真的很有意义)。3月15日的《卫理报》很快就被会友索取完了。 崇拜突然暂停,让我顿时明白许多受逼迫的基督徒无法参与教会实体崇拜的心情,更想起身边许多朋友常以不同理由缺席崇拜是何等可惜。今天,我们能自由地在教堂里崇拜,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卫理报暂停纸本印刷转线上 派送旧刊物让长者“居家有灵粮”

自政府颁布行动管制令(3月18日)至今,基于各项考量因素,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暂停刊印纸本《卫理报》。   然而,在行动管制令之前就开始印刷的总1257期(3月22日)《卫理报》,虽印刷一半时因管制令下达而停印,但复工后马上重启印刷,今已送至全砂各堂会。弟兄姐妹或可联络各自堂会,以便索取。   本部也考量由于实体崇拜尚未恢复,为免造成堂会大量囤积问题,故近期内依旧暂停纸本《卫理报》的印刷;何时重启印刷,端视情况而定(不过估计最快也要到7月)。   目前,弟兄姐妹虽无法收到纸本《卫理报》,但《卫理报》的相关内容与文稿依旧持续地在本报面子书粉丝页(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与网站(http://scaccmm.sarawakmethodist.org/)上载发布,欢迎弟兄姐妹浏览。   至于堂会如今囤积的《卫理报》该何去何从呢?本部有两点建议: 1.弟兄姐妹可自行前往堂会索取,甚至可多拿几本,赠予亲友邻居(特别是长辈)。 2.堂会布道队可在布道探访时,善用《卫理报》。   其实,3月15日宣布临时停止实体崇拜之际,诗巫福源堂福音车驾驶员在前往平日载送的会伯会母家中通知时,也将当日的总1256期(3月15日)《卫理报》送到他们手中,《卫理报》很快便索完。   虽然如今许多会友已转向线上参与直播崇拜,但其实还有一些既不晓得如何上网参与崇拜的乐龄长辈(或独居,或无儿女在侧),又无法去教堂崇拜,或许旧有或现存的《卫理报》、《灵修日程》或其他属灵旧刊物都可成为他们这段期间的属灵食粮。   故此,福源堂此作法可供各堂会仿效,既可减少堂会出现囤积困扰,亦可让这些乐龄长辈“居家有灵粮”。  

崇拜直播“优管”现狀況 开播12次至今最低点击率

报道 文:孟礼     由于Youtube直播时出现“停格”狀況,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会自今年3月22日统一崇拜讲台开直播后至今(6月7日),出现播放点击率最低的现象。尤其是中文场,过去11次直播的点击率都在一万人以上,其中以Youtube点击为多。不过,根据数据显示, Youtube过去点击率有7至8千多人或以上,今天僅约4,432人。虽然面子书点击率由过去的2千多人增至4千多人,但总人数僅8,551人,比过去的万人以上点击率明显減少。   据负责网络直播的同工——福源堂资讯委员会主席陈如忠表示,英文场与国语场的直播都沒问题,只有中文场出现狀況。负责同工也反复检查,电脑连接Youtube并未出现技術上问题(何況另外两场都无碍)。陈弟兄为此致函Youtube,所得回复是收到投诉。   陈弟兄表示,可能是直播link出现問题。他们稍后关掉直播link,重启时则发现播放本身未有状况,可重播完整画面(显见问题是在直播时出现的)。为了亡羊补牢,今后会在福源堂Youtube Channel page设置的链接,一旦出现狀況,在处理LIVE链接后,就会出现或转接至脸书的link。   由于世纪疫情所致,绝大多数教会出现的“新常态”就是崇拜以直播方式进行。砂卫理华人年会以诗巫爱蓮街福源堂为直播讲台。今天是池金代会长证道,题为“圣餐能医治你吗?”,圣餐礼则由叶绍斌牧师主持。砂华年会已決定统一讲台崇拜直播将持续至六月底,7月圣餐主日依旧是统一讲台,之后就由各教区或各堂会自行決定。   下列是直播以来的12次的点击率的数据: 3月22日:英2,435;中11,691;巫547;总14,673 3月28日:英2,087;中12,217;巫482;总14,786 4月5 日:英1,791;中11,856;巫475;总14,022…

池金代:圣餐提醒信徒纪念、颂念与转念

圣餐主日证道 整理:韵琴 对你而言,圣餐是什么?池金代牧师认为,圣餐是带领我们纪念主耶稣的死,也是颂念主耶稣的死,更是提醒我们要从罪中转念。 因此,圣餐的焦点应当是要定睛在主耶稣身上,打从心里地荣耀主耶稣、赞美主耶稣与敬拜主耶稣。 纪念主耶稣之死 6月6日是6月份的圣餐主日,吾会会长池金代牧师以“圣餐能医治你吗?”为题,提醒信徒当要正确地找到圣餐的焦点。 池牧师讲述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位姐妹在领受圣餐时,用圣餐杯的果汁浇在自己的眼睛上,因为她认为圣餐有力量可以医治她的眼疾。那,实际上,圣餐是否能医治我们呢? 他引用了《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3-30节为证道经文,并从保罗撰写书信予哥林多教会的本意来解释此段经文。 “我们要感谢哥林多教会,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与衰败,造就了《哥林多前书》与《哥林多后书》两卷宝贵的书卷。然而,那时的哥林多教会以自我为中心,今天的我们呢?” 池会长说,圣餐是带领我们纪念主耶稣之死的一种方式,当我们设立圣餐时,提醒着我们记得是通过耶稣的圣体宝血,才与上帝有了和平、和好的关系,成为父上帝的儿女。 “圣餐是在主耶稣被卖前的最后晚餐中设立,当天是逾越节,是以色列人为了纪念出埃及而设立的一个节日。在此之前,门徒已经忘记了主耶稣降世为人的本意,唯有拿着香膏涂耶稣的马利亚记得。为此,主耶稣要设立圣餐让门徒们记得祂的死,并要常常记念祂。” 努力为主作见证 同时,圣餐也是颂念主耶稣的一种方式,提醒着我们要展现、颂扬与传扬主的爱。主耶稣是神人,但祂爱我们爱到愿意为我们去死,身为神人的祂在十字架上是真的死了,祂的死虽然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但祂那长阔高深的爱,时时提醒着我们,当要为主奉献,为主而活,甚至是为主而死。 池牧师也列举了两位在19世纪末到中国宣教的宣教士,其一即是在华宣教近40年的美国女宣教士慕拉蒂(Charlotte Digges“Lottie”Moon,1840-1912),她曾说过“如果我有一千條性命,都要留给中國妇女。”最后,她因把所有食物都留给山东饥荒的饥民,而自己在平安夜活活地饿死。 另一位宣教士则是如今在中国苗族地区拥有着极高声望的柏格理(Samuel Pollard)。他不但是牧师,也是教师和医师。他创制苗文,创建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族小学,第一所西医学院,创办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在中国首创双语教学、男女同校等。后来,流感在苗族中爆发,他一直留在苗族中服事,直到自己也染上了流感,最后病逝。 “还有本会会友吴耀德弟兄,纵然自己身患重病,但却在难过后,依然靠主喜乐,努力为主作见证。” 要从罪中转念 池会长晓得,要做“为主奉献、为主而活、为主而死”,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唯有依靠圣灵的能力才行。但是,我们的生命本意就是要彰显主的爱,如果不能做到,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消毒及时完成 托儿所6月9日重开

消息 供稿:卫理托儿所 卫理托儿所消毒与人员安排工作顺利并及时完成,决定在6月9日正式重开。 校方与各有关当局的联络工作进行顺利,诗巫消防与拯救局亦能及时安排人员前来为设备与环境进行多次消毒工作;再加上教职员们对工作安排亦积极配合,加速工作进度。为此,托儿所决定在6月9日开始运作。 为了让家长们安心,校方会在这两天内逐一联络家长解释情况,以便他们可以放心将孩子托放在托儿所。

活在疫情当下

MCO下喁喁细语 文:周章元 (诗巫宣恩堂) 这漫长的行动管制令对我而言是一大挑战;因为以往的我都是忙于工作,为生活劳碌奔波,即使得空时会找朋友喝茶聊天,当然也参与教会事奉。但疫情发生后,我整个生活起了很大变化,必须“留守在家,齐心防疫”。 在行动管指令期间,我先是给家里来个大扫除,将客厅每个角落及书房打扫得干干净净;更将院子前的墙重新粉刷一番。还有后院的小花园也收拾得整整齐齐,还挺赏心悦目呢! 接下来就思考如何开始家庭祭坛。我和家人都参与星期四晚上的祷告会及星期天的线上崇拜;起初有点难投入,但后来反而成为我们所期待的,带给我们很大的喜乐及力量。 在这期间,我也尝试做一些以往不曾做的事。比如,发现妈妈的脚指甲长了,而她又很难弯下腰剪脚趾甲,所以我就提议帮她剪。我一边剪,一边心里很感触;妈妈在我年幼时常细心地替我剪指甲,如今她年老眼花,我怎能忍心看着她吃力地做这“看似容易”的事呢?! 相信这段期间,不少人为了“三千丝”烦恼吧!虽然自己不觉得什么,反倒是母亲有时埋怨不能去理发。于是,太太就鼓励我替母亲理发(因为太太常说我的手比较灵巧),有机会替母亲理发真是一大荣幸呢! 弟兄姐妹,与其苦恼疫情几时结束,何不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思想如何更亲近上帝,更体贴祂的心意;并且可以用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为家人祷告。盼望我们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敬虔度日!

设备消毒与安排正进行 卫理托儿所暂不急重开

报道 文/韵琴 因清洗场地及设备的工作,还有人员的工作安排都还在进行中,以便符合标准作业程序(SOP),卫理托儿所暂时不会赶在6月9日重新运作。   自行动管制令颁布以来,托儿所一直都处于关闭的情况。然而,砂灾难管理委员会于6月3日宣布,允许州内托儿所(Taska)在6月9日,根据严格的标准作业程序(SOP)营业。   年会妇女会主席黄广芳姐妹在受询时说,由于托儿所要重开,就必须按照当局所规定的标准作业程序,所以必须先安排进行清洗与消毒环境,然后还要做出人员安排。为此,该托儿所并不急于重开。   但是,一旦在这几天内做到所有工作安排,就会通知家长们。   卫理托儿所是隶属于年会妇女会的托儿所,是诗巫第一家托儿所,开办至今超过40年,并且拥有政府发出执照的托儿所,所在地点适中,设备完全,且环境优美。目前正在招生中,欲知详情者,可以联络084-316362查询。

全球教会消息

整理/韵琴 全球教会消息,让我们更多关注社会公义议题,祈求正义与和平彰显;“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 美非裔更生人遭警察强压致死 遭警察用膝盖强压颈部8分46秒窒息而死的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是一名虔诚服事神的更生人。 5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最大城市明尼亚波利斯(Minneapolis)一名白人警察执法过当,导致佛洛伊德窒息而死。佛洛伊德之死,引发全美民众暴动,各地皆传出抗议行动,此事也造成英国和加拿大发生数千人示威活动,连希腊都声援美国非裔人民,反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 然而,在6月2日晚上,白人民众主动与和非裔聚集在第三区佛洛德打过篮球的球场一起祈祷,寻求“宽恕年复一年的系统性种族歧视”。白人先是向与会的非裔单膝跪下,为过去的种族歧视与不公正致歉,非裔群众随之亦单膝跪地,一起祷告。这是个极难得的“复合”时刻。 虽然佛洛伊德曾误入歧途,但上帝挽回了他,并改变了他的生命。在搬到明尼亚波利斯之前,46岁的乔治·佛洛伊德一直在历史悠久的休斯顿黑人第三区服事。他是年轻人的导师、“和平的使者”,将各福音事工带入当地社区。据了解,弗洛伊德在2018年左右搬到明尼苏达州。 美卫理牧师创作圣诗控诉种族主义 控诉美国种族主义迫害,美联合卫理公会牧师创作“抗议诗歌”——《够了!》(It Is Enough!),至少有8间教会在5月31日的主日崇拜中,以不同方式献唱了该首诗歌。这8间教会,除了有美联合卫理公会属下教会,也有长老教会。 创作《够了!》这首诗歌的约翰逊牧师(R. DeAndre Johnson),是因2016年7月连续发生两起黑人被白人警察击毙的事件,进而写下这首诗歌的歌词,并将之张贴在其面子书上。 时至2020年5月初,美国再有一名黑人因被两名白人怀疑为小偷并遭到枪杀后,约翰逊牧师再次张贴这首诗歌,并在妻子及他人的鼓励下,在几分钟内为诗歌谱上曲子。5月27日,乔治·弗洛依德事件发生后,他首次将歌谱张贴上网,并被转载至“门徒事工”(Discipleship Ministries)的网站上。 截至6月4日为止,约翰逊牧师在其服事的Sugar Land基督教会(Christ Church…

毕理线上教学持续实施至8月

供稿/毕理学院 毕理学院院长许钧凯指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保障讲师、学生和教职员的健康与安全,学院的线上教学将实施至8月。他称,在新型冠病毒疫苗未面世前,风险依然存在,他也认为即使解禁后,仍暂时不适合回到课室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学院将持续线上教学,尽量减少学生的流动和面对面的接触。“现在出现很多无症状的病例,万一学生们不幸把病毒带回家,家人(特别是长者和孩童)就会被传染;所以我们必许多加防范,小心谨慎。”许院长如是说。 行管期不对外开放 许钧凯说,行动管制令期间,毕理学院的办公室部分工作仍须照常进行,尤其施行网络学习和线上教学,极需相关部门人员的支援和监督。此外,基本的行政和文件工作也必须处理,但每天只安排3至5人负责这些工作,且不对外开放。目前,学院还在等待高等教育部和政府的指示,学生们现阶段将仍继续透过线上教学的平台在家上课,各项课程的教学也不受影响。“行管期间逢学期教学的结束,4月中旬开始至5月6日是考试,且以线上考试的模式来进行。过去,电脑科学系讲师都使用线上教学和考试的模式,但这是首次用线上模式来进行期末考。” 学生踊跃发问分享 许钧凯称,学院幼教系于去年杪开始采用混合式教学,即线上和面对面的教学法。因此,部分学生也已掌握和熟悉线上学习,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是一项新尝试。政府宣布在3月18日落实行管令,对线上教学较为不熟悉的学生,仍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他们的线上考试。他说,就观察,时下的年轻人习惯线上教学的学习模式;从中也发现,与课堂上的教学相较,躲在荧幕后的学生提问和发问反都非常踊跃,亦比较乐于分享,在触及自我反省的内容时,也会敞开心扉。“实行线上教学后,讲师们的工作量增加,由于一些学生对电脑的操作一知半解,讲师必须依照步骤教他们如何上载完成的报告和文章,必须用创意的教学法来授课,所以讲师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他称,在课堂上教学,讲师和学生能现场进行交流与互动,听得见彼此的声音和表情;然而为了让线上教学更流畅,有时候会有要求他们关闭视频功能,这样就无法看到他们的表情,只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小班制就不会有上述的问题)。如今,讲师和学生已有两三个月的时间磨合。 文凭专业课程6月开课 许钧凯透露,学院所提供的文凭及专业课程将在6月9日开课,新学期学生在彼此不认识、不熟悉的情况下参与线上教学,或将出现和面对不同的问题。他指出,学院与其他大学夥伴合作的学士学位课程已在5月5日开课,而5月是新生人数最多的学期。这一批新生完全没有线上学习的经验,反而在籍学生,在行管期间或多或少都有线上学习的经验。 许钧凯表示:“毕理学院也有通过举办‘掌握线上学习’的基础课程,让学院讲师们向中学毕业生分享如何应用Moodle、Google Classroom、ZOOM等线上学习平台。目前,许多中学毕业生因不熟悉各种线上学习平台的应用,而产生对线上学习的困扰和进修大专课程的焦虑。卫理毕理学院通过这项活动让他们做好升学的心理准备。” 提供分期缴付学费 许钧凯称,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远远超乎预料,甚至带来深远的练锁效应。以教育领域为例,家长们在收入受波及的情况下,孩子的升学计划也势必受到影响。“新学期即将开始,但在家庭收入不稳定之时,他们对孩子的升学也多番三思。这也对大部分学院和大学的招生造成影响。” 许钧凯受询时指出,过去,在大多数人抱着“往外发展”的想法下,“处在诗巫”是毕理学院的“劣势”。然而,在疫情的冲击下,如今矗立诗巫(靠近家),反而成了毕理学院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学费不昂贵,家长亦不需要担心孩子在外的生活费。 “为了让更多孩子完成大学梦,毕理学院的董事部提供分期缴付学费的福利。在抗疫之时,体恤家长和学生的经济压力,学院也将依据每个学生的经济能力增加分期付款的次数,希望能帮助减轻家庭的负担。”他说,除了申请政府的贷学金,也可申请砂拉越华人年议会的教育贷学金,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能享有特别优惠。 新校舍工程延缓 另一方面,许钧凯透露,学院的新校舍原本预计在5月中旬启用,但因冠病疫情,建设工程的进度受到影响,工程延缓一个月半。“我们也已经订购新校舍的家具,可遇上行动管制令,无法按时运抵。目前,我们估计新校舍有望在7月份正式启用。” 为了给中学毕业生及家长提供升学咨询和辅导,卫理毕理学院在官网https//www.pilley.edu.my发布各项有关学院的资讯。打算报读毕理学院的学生受促浏览以上官网以进行报名程序,或请直接联络课程辅导黄中吉先生(013-8110323)。

中国第一款口罩发明人――伍连德

疫介书声 文:孟礼(本报总编辑) 《伍连德在哈尔滨》 作者:孟久成 出版:[中]哈尔滨出版社 日期:2018年10月 页数:346 价格:人民币58元   今天,由于全球瘟疫――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的爆发,新闻媒体把百年前在中国哈尔滨抗疫英雄伍连德的事迹重新搬出来。伍氏是马来半岛槟城人,他带着“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中国医学博士”的身份荣誉归国。 1905年,伍连德经过新加坡时,在林文庆(第一位获得英女皇奖学金的华人,后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医生,是黄乃裳女婿)的介绍下,与林氏妻姨黄淑琼(即黄乃裳第二女儿)结婚。 1907年,受时任中国清末的军机大臣袁世凯礼聘,他前往中国出任设在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开始了在中国医学界前后约30年的服务时光。3年后(即1911年)被任命为哈尔滨的东北防疫总医。 发明中国第一款口罩 伍氏贡献极大,不仅开创中国第一宗人体解剖,更确认了肺鼠疫、发明中国第一款口罩——“伍氏口罩”。所谓“伍氏口罩”,是伍连德为防止疫情的扩散而要求医护人员和民众务必戴口罩。“伍氏口罩”制作方法很简单,用成卷的90厘米外科手术用的洁白纱布制作。两边各剪两刀,分成各长30厘米的3条缚带,保留中间部分不再剪切,折迭面积为150平方厘米大小,裏住消毒药棉。戴用时,上边的两条分别绕过耳朵上面,系于脑后;中间的两条分别绕过耳朵下面,系于颈后;最下面的两条向上绕,系于头顶。后来口罩的样式只有两对缚带,都是系于脑后,这种简易口罩是软的,可以调整,戴在脸上,与面部和脖子紧贴。(页68-69)。   除了口罩,他也要求施行灭鼠及隔离方法。对于死人,他果敢采取焚烧尸体的作法,烧了堆集的三、四千具尸首。时值中国农历新年之初,在伍氏的号召下,在室内(非室外)燃放鞭炮,一是中国习俗炮声带来好运,二是驱除暗藏于阴暗角落的鬼魅;但更重要的是燃放鞭炮相当于燃烧硫黄消毒,既消灭了隐藏在角落的病菌的瘴气。当然,炮声又可以鼓励民心士气,因此政府拨款,向百姓免费提供鞭炮。(页99) 伍氏还提出旋转餐盘以倡导分餐制,并推动中国现代医学体系的建立。他也采取“封关封交通”的策施,在非常时期,只能行非常之事。 最早推广隔离创举   在防疫病源时,伍氏发现城里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没有配合防疫措施,晚上偷偷掩埋尸体。在检查时,神父说主会拯救,并表示只听从教廷的指挥,别人无权发号施令。最终伍氏决定为了人民的安全,不顾反对,接管教堂,否则后果难测。当时,300人中,已有243人死于鼠疫,包括两位神父。(页110)   伍氏曾主持第一次的国际医学会议,创办 “中华医学会”,还写出第一部英文的中国医学史,并亲手创办一家医院。除了1911年,后来处理霍乱及其他瘟疫时,他强调开诚布公,最早推广隔离及把尸体焚化的创举。这种作法一直至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都仍然在沿用。 这位当年年仅31岁的年轻医生,因为信任而被委以重任,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伍连德在医学上的成就极大。…

预备未来优质教会领袖 年会筹建卫理私立学校

消息 整理/韵琴 藉教育扩张上帝国度,为年青后代提供优质学校,也为教会预备将来的领袖,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决定在古晋、诗巫、美里及民都鲁设立卫理私立学校。 为此,年会已经在2020年2月向全砂会友发出征求土地的呼吁,并获得良好的反应。目前,筹委会与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探讨有关土地的适用性。 纵然如此,建立卫理私立学校乃耗时且耗资的事工,是以,年会再次呼吁热心会友慷慨捐献,不吝感激。 任何有意捐献者,可将款项汇入大众银行Public Bank户口(户名:Sarawak Chinese Annual Conference,Swift Code: PBBEMYKL,户口号码:3113105721)。 所有汇款单据请寄给AEC联合财政处Audrey Chiew周姐妹(电话/WhatsApp: +6019-4530608,电邮/Email:aecswak@yahoo.com),并注明供卫理私立学校即可。 若有任何询问,亦可联系Sandra姐妹(+6013-8045750)查询。

我算是有点明白了

家庭月特辑:爱我们的家 文:张鸿恩(年会幸福家庭与辅导部副主席、卫斯理堂华语堂主理牧师) 我万万没想过,一场瘟疫所带来的行动管制令(MCO),会给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由于太太的职业是属于“必要服务”(essential Service),所以她必须回到工作岗位服务社会大众;而牧者则被政府归类为“非必要服务”(non-essential service),所以一夜之间我从“一家之主”成了“一家之煮”。除了准备三餐之外,白天我需要督促大儿子参与学校的线上教学、小儿子的吃喝拉撒玩睡,再忙里偷闲处理教会的事物。晚上时,我需要带线上门徒班、线上祷告会、线上团契、线上会议等等;更别提周末的采购和其他线上服事了。 不一样的“经历” 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我似乎明白了一些过去从未想过的事: 我有点明白,所谓的“黄脸公”是什么意思。在担任家庭主“夫”的这段期间,我已忘了多久没使用刮胡刀、发蜡、长裤、衬衫、袜子、皮鞋等物品;不是不想用,而是根本不需要用。 我有点明白,为何准备符合孩子胃口的三餐是多么头疼的事。 我有点明白,为何丈夫放工后就躺在沙发上翘脚,看电视,滑手机是一种罪。 我有点明白,为何有些太太听到丈夫晚上要出去跟朋友喝茶聊天会大发脾气。 我有点明白,为何小孩明明这么天真可爱,却还是会被激得破口大骂。 我有点明白,为何有些太太说他们顾小孩顾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我有点明白,为何厨房是太太的世界,为何丈夫对饭菜的抱怨会引来侧目。 我有点明白,为何太太需要丈夫的鼓励和肯定。 其实, 这何尝不是每个双薪家庭中的太太或家庭主妇每天的经历呢? 过去的我不是不知道太太的辛苦,而是不完全明白个中滋味;毕竟“知道”和“经历”完全是两码子事。 当然!我不是否认丈夫在外为家庭辛苦的劳碌奔波,更不是在贬低丈夫在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我是为着许多夫妻在忙碌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上帝对夫妻二人的教导和旨意而惋惜。…

MCRD筹得逾150万赈灾款 64%购赠防护衣予全马26间医院

报道 整理/韵琴   截至5月23日,大马卫理公会救援赈灾事工(Methodist Crisis Relief and Development)的新冠肺炎赈灾行动的赈灾金额已达RM 1,546,246.89,其中约64%都用于购买医疗防护衣捐赠予全马26间医院。 这批医疗防护衣总共为20,900套,包括:防护服、口罩、护目罩、头罩等用品,相等于金额RM 989,301.05。 受惠的全马26间医院中,15间是位于西马槟城、怡保、麻坡、居銮等地的医院,另外11间则是东马沙巴与砂拉越的医院。 其余的赈灾款则用于购买非医疗物品约RM 135,900,还有总价值RM 371,045.84的5520份食物包,以及总价值为RM 50,000的5375份抗疫包。 不畏疫情一呼百应 大马卫理公会救援赈灾事工主席李祖国弟兄感谢所有慷慨解囊的弟兄姐妹。在筹款当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小教会的奉献并不比大教会少。而这次赈灾工作,也引起各方的共鸣,各宗派的信徒都响应,社会人士也参与其中。 他透露,每个款项都是透明化,每个捐赠行动中都会拍照作证。而在行动管制令期间,约有六百多名志愿者参与,使得赈灾事工顺利进行。“因卫理公会属中央体制,一呼百应,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大家不畏疫情,毅然站在前线,互相交替,做到最好。” 他也坦承,当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大家仍觉得马来西亚很安全。直到3月初开始意识到事态严重。当时,一位怀有7个月身孕的年轻孕妇向他求助,因担心受到感染而需要防护衣(PPE)。他便开始部署,为前线的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医疗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