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2020

灵修日程:忧伤与爱 (三月22日(日))

文/Gary Dowdy(美国Tennessee) 读经:约翰福音十四章1至6节 经文:“耶稣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上帝,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十四1-2) 与我结婚五十年的妻子百丽因心脏病发突然去世,我实在没有预备好她的离世在我生命中带来的伤痛。然而,我靠着信仰来支持我走过这样的悲痛与哀伤。 虽然我很怀念百丽,但知道耶稣与我们一同受苦,圣灵会安慰我们。在那些日子,我在痛苦与伤痛之中发出呼喊,耶稣成为我的盾牌,祂保守我免于陷进黑暗中。在挚爱离世的经历中,我得着智慧,学会在没有百丽的情况下建立新的生活习惯。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是复活的前奏。我们知道所爱的人在天上与上帝一起,就能喜乐。 祷告:怜悯人的上帝,给我们力量去忍受挚爱离世的伤痛,又因知道他们已在天家而得平安。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但祢——耶和华是我四围的盾牌。“(诗三3) 代祷:为上帝永恒的爱而感恩

抓鼠用感:下厨与读经

文/翁震凌 最近在家中开始学掌厨,对一个新手而言,难免有许多的“跃跃欲试”与“雄心勃勃”。 于是乎,那被搁在高高书架上蒙尘已久的食谱被一一挖出来;又在手机中下载一些食谱的免费程式(App)方便随时查阅;或趁着空闲空档时打开Youtube,看看各大名厨展现他们的精湛厨艺,想依样画葫芦地来个“现学现卖”! 后来才发现“参考”食谱很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如想像中的简单──即使按着步骤分毫不差地完成,有时候烧出来的菜肴虽不致难以下咽,但离好吃还是有一段相当远的距离。我想,这就是“经验值”的差别! 有许多事其实需要“累积经验”,不能一蹴而就;即使天赋异禀,理解力超强,也免不了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才能熟能生巧──歌唱如是,跳舞如是,写作如是,厨艺如是,读经亦如是! 而且,下厨几个月之后,我也发现终归不是日日过节,没太多时间餐餐弄些山珍海味;日子久了,自然是重复又重复那几样家常小菜,无法天天变化着新花样。然而,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些看似“单调”的家常菜,却最考人的“基本功”。 扎扎实实地读经 说白了,无论是下厨还是读经,我们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累积相对实用与有价值的经验;事实上,如果基本功没下足功夫做好,就很可能会出现时好时坏的窘况(上桌的菜肴时咸时淡,圣经真理似懂非懂)! 什么是读经的“基本功”呢?个人认为那应该是逐章逐节、扎扎实实地读经,不只是透过别人咀嚼过的灵修材料或属灵书籍,而是自个儿原汁原味地从圣经中品尝。这话当然不是说,从此以后我们只能捧着一本圣经读,其余灵修材料或属灵书籍一概不用。毕竟,人都有盲点或预设立场,所以他人宝贵的属灵经历与对圣经真理深刻的诠释与认知,有时对我们的确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作用。 因此,我所要强调的是:认识上帝的话语,尽可能不要舍本逐末,颠倒了先后秩序;我们先要自己将圣经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两遍、三遍……,再一边辅以其他辅助材料,才能真正的事半功倍。 适逢大斋期,是我们操练反思己过、灵修祷告、刻苦己心的节期;再加上这些日子,新冠肺炎疫情严重,老百姓多被劝说尽量留在家中。我们何不好好善用这段时间,来“扎实”我们的基本呢?!

再久远前的1940年代 “日本手”时期的家庭礼拜

忆古思今 文:孟礼 说到“隔离”及“1979年代的严戒生活”,那是如今60岁左右人的集体回忆。对于80岁或更年长一辈而言,1940年代的“日本手”(福州话,意思是日本占领时期)时期,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刘邦训是诗巫福州第二批移民中已故侨领刘家洙的幼子,今年93岁。他回忆表示,“日本手”时,他约十五、六岁,住在诗巫西岸下游的王士来住宅。而其父刘家洙曾被日军逮捕下狱,指控他参加筹赈会。 1945年,联军登陸,日本人急忙逃离的那段时间,治安不好,人心惶惶,很多住在市区的人民深感不安,就疏散到乡区亲友家暂住。由于刘氏家宅很大,因此当时在这间超过14个房间的大房子内,除了父母与家人,还有叔叔一家人;再加上从市区逃难而来的林开臻牧师合家、陈长兴合家、张大纲夫婦及其妹等家人。一时间,数十人挤在一个屋簷下,好不热鬧。刘氏幼年所住的房子是1927年完成的,并曾充作中国前来新客暂居的落脚处。 刘邦训太太陈晶如女士(今89岁)称,日战时期,她己十二、三岁了,多少有些印象。她记得,日本占领初期教堂聚会被迫停止,当初身为牧师的父亲陈修齐就带领一家人在家中举行家庭礼拜(当时家族庞大,人数众多)。 不过,由于日本人对诗巫的掌控相对较松,在24甲的雲南码头虽有几个士兵驻扎,但听说是台湾籍雇用兵,会讲华语,与当地人也较熟絡,所以教堂也能照常聚会。在码头驻扎的日本兵哥,主要是检查上下游的船只;当时很多人在下游种稻,收成时收割后,划船经过该码头,都需抽拿出若干给日本兵。 当时让晶如印象深刻的是,因为她与哥姐都是少年人,可参与种田,对他们来说很是艰辛。后来,日本人征男丁去建造诗巫机场,陈修齐牧师因为儿子身体虛弱,女婿又生病,因此自愿前去做工。到工地时,当地华人工头还说了句:“怎么年轻人不来,来了一个老头子?!”。当时陈修齐约45岁,在负责一期工作后,就回家休息了。 此一时,彼一时,虽然隔离及行动管制的缘由各有不同,但都面对类似的处境——人们的生活中不再那么自由。今天,因新冠病毒疫情席捲全球,各地封城锁国,不免让老一辈地让人想起往事种种……

线上奉献?

特稿 文:卢臻长(诗巫卫理神学院讲师)   新冠疫情期间,在行管令下,教会集体礼拜只能在线上进行。在线上敬拜时,教会采用两种的方式奉献:第一是建议信徒以线上转账或电子钱包的方式奉献;第二则是请信徒把奉献收集,等恢复实体敬拜时,把钱带到教会奉献。 为何奉献? 历代志上二十九章11节宣告“天上地下的一切都是祢(上帝)的”,同时在14节也表达“因为万物都从祢(上帝)而来,我们把从祢(上帝)的手得来的献给祢(上帝)。”这提醒我们,我们所拥有的虽是个人劳力得来,但因天上地下的一切都是属于上帝的;因此,将所得的部分奉献给主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我们的本分,也是许多教会在主日奉献时的宣告。当我们承认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一切美物的赏赐者时,即宣认上帝是至高的主,一切都在祂的掌管之下。 奉献亦是我们感谢上帝赐予我们生命中丰盛的恩典与福气。奉献与旧约时代的“感谢祭”相似,目的是敬拜者对意想不到的恩惠表达对上帝的感激。在新约,耶稣为我们献上己身成为赎罪祭,取代了人的献祭。因此,今天我们除了以金钱来回应上帝的恩典与祂的赐福之外,我们也被呼吁要将自己当作活祭献给主,一生爱主、事奉主。 奉献的方式与心态 奉献是基督教敬拜的行动之一。主日礼拜时,招待员接收信徒的奉献之后,全体起立唱诗宣告万物从主而来,我们把从主而来的献给主。有些人可能质疑,是不是必须要经过这礼仪才是真实的奉献呢?若是以线上转账或电子钱包奉献可行吗? 礼拜堂是基督徒集体敬拜上帝的空间,是延续旧约圣殿敬拜的传统,这空间让信徒在每主日特定的时间聚集一起敬拜上帝。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四章将敬拜提升至另一个层面。耶稣说:“……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约四21)这表示敬拜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敬拜上帝。耶稣继续说:“……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上帝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23-24)这提醒我们,敬拜是透过耶稣基督,并在圣灵的引导下以真挚的情感与悟性来敬拜上帝。 再者,我们相信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因此,不但所有的空间都是属于上帝,祂也存在每个空间。因此,不论在礼拜堂或在家里以网络敬拜,在礼拜堂奉献或是透过线上奉献,上帝都临在我们当中。只要我们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甘心乐意地奉献(林后九7),就是合神心意的敬拜与奉献,必蒙上帝悦纳。至于线上奉献后个人所得到的回扣,个人可依圣灵的感动来处理。同时,当我们在线上奉献时,我们可以如此祷告:        “恩典的上帝,万物的主宰,         感谢祢赐恩、保护我,我愿献上所得的部分金钱,         使祢的家有粮,教会的事工得以继续推展。         奉耶稣基督的名感谢。阿们。” 结语:   在这疫情期间,牧者及教会领袖非常关注信徒们的奉献会否因疫情和没有实体的敬拜而减少。愿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继续赐福祂的子民,让大家继续有稳定的收入,且愿意因上帝丰盛的恩典而多多奉献,使上帝的家有粮。奉献是敬拜的行动之一,我们可以在主日礼拜时献上我们的奉献,亦可以选择线上转账(尤其是大数目)的方式奉献。

年会社关部捐助善款逾70万

报道 文/韵琴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当前,关怀社会需要不落人后,年会社会关怀部总共捐助善款逾70万令吉,除助中国武汉抗疫之外,亦支援我国前线医护人员,以及救济全砂11个教区的日薪家庭和贫困家庭。过后,更拨款柬埔寨卫理公会临时年议会,相助抗疫之用。 对此,社会关怀部亦感激吾会会友对武汉疫情的支持,共筹得武汉新冠救援款RM328000交付Crest,并于2020-2-26交讫。 同时,该部与西马MCRD配合济助社会和支援医护人员,亦透过MCRD购买PPEs(防护医疗用品),以支援医院,耗资22万令吉。 另一方面,各教区在救济日薪家庭和贫困家庭也不遗餘力,该部也于4月1日拨款给11个教区各RM10,000.00, 共RM110,000.00(马币十一万元),作为救济贫苦家庭之用。 此外,该部亦在第二次会议通过拨款RM5000给予柬埔寨卫理公会临时年议会,作为新冠肺炎救济之用。 该部主席黄敬胜牧师向全砂11个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的弟兄姐妹,表示万二分之谢意。因为他们出钱出力,为此事工付出百分之百的心力,甚至是不顾自身安危,无惧病毒的肆虐,自动自发地组织队伍,分头进行购买、安排与分发救济品等工作,只因耶稣基督曾经说过的:“……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章40节)

我们爱上了家庭祭坛

家庭月特辑:爱我们的家 文:林赛妃(民都鲁恩光堂) 除了工作或孩子学习及睡觉各8小时外,其他时间大概都是与孩子形影不离啊!因为先生上夜班的关系,每个晚上(除了星期五参与初成)从7:30点半到9:30点半,是我这母亲与四个孩子一起在书桌上的美好时光。 为什么美好?因为爱——我们爱因神先爱我们,祂差派独生爱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降卑为人,牺牲生命拯救我们这些罪人;所以我岂可白占地土,辜负主恩,我更愿意把基督牺牲的爱传承,培育敬虔的下一代(上帝托付的产业)。 每个夜幕低垂时刻,我们用半小时轮流祷告、读经、分享,彼此代祷,背诵经文,采用的材料除了圣经,还有家庭崇拜手册、书籍(如《读经乐》等),我就这样陪他们度过了童年。我希望,日以继夜规律地学习上帝的话语,亲近上帝是他们终身难以忘怀的属灵回忆,盼望他们生命中的属灵教育能让他们无论何处去,无论何境况,都带着主耶稣复活的力量。 即使多少次感到无力向前,但在一次次辽望浩瀚星空,深觉“自己太渺小,上帝真伟大”之时,再次坚定我:我们岂可放弃认识祢,经历祢。一次又一次,圣灵让我从心得力,重新立约,带着孩子一起锲而不舍地固定与上帝约会(真是好得无比呀!) 让真理在他们的世界说话 在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开始有各自独立灵修的时段后,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家庭群组就此诞生了。我们常在群组中发问有关圣经难解之处,尤其是一家之主的爸爸,借由读经心得常让孩子们脑力激荡,思想经文的深奥意义。我们也常一起讨论时事动态、社会课题,一起分享上帝的话语,一起祷告(例如:为时事、武汉疫情、国家选举、病痛中的人祷告等)。因为上帝,我们的生命合而为一连在一起,如此美好。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推动“以萨迦守望者”(Issachar Watchmen Methodist Prayer)代祷,而我们一家在2019年和2020年就认领30分钟的祷告时段,成为代祷勇士。我和家人在每周四固定时间(9:30 pm -10:00pm)灵修祷告时,都会特别为世界、马来西亚、社会、教会、家人和自己祷告。我们带领孩子与上帝连线,让真理在他们的世界说话。 亲爱的父母们,你了解家中少年人的心思吗?你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吗?你的少年孩子愿意敞开心门与你分享一切喜怒哀乐吗?他们对未来有何憧憬、渴望?他们心中有何茫然?您都了解吗?或是,作为父母,您想过:自己可以给孩子什么呢?是物质需要和享乐?是满脑袋的知识?是让他们成为循规蹈矩的好孩子?还是其他什么呢? 创一27-28:“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所以,我们的孩子是照着上帝的形象所造,特别珍贵。 父母们,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被世界吞没,要帮助他们,恢复上帝造我们原有的华美尊荣的形象,荣耀主名。您愿意为您的下一代,多花时间陪伴了解他们,深入他们的生命;更固定带领他们自小认识上帝,认识真理,遵行祂的道,好让他们未来能走在上帝的心意中吗?父母们,这是您可以给孩子们的,就从今天就开始吧!

年会社关部筹募拨款救济 助学毕理社工课程修读者

报道 整理/韵琴 社会关怀部感激吾会会友对武汉疫情的支持,共筹得武汉新冠救援款RM328000交付Crest,并于2020年2月26日交讫。 同时,该部与西马MCRD配合济助社会和支援医护人员,亦透过MCRD购买PPEs(防护医疗用品),以支援医院,耗资22万令吉。 另一方面,各教区在救济日薪家庭和贫困家庭也不遗余力,该部也于4月1日拨款给11个教区各RM10,000.00,共RM110,000.00(马币十一万元),作为救济贫苦家庭之用。 该部亦在第二次会议通过拨款RM5000给予柬埔寨卫理公会临时年议会,作为新冠肺炎救济之用。 提供助学金予社工课程修读者 此外,年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鼓励会友修读毕理学院开办的社工课程,并议决有条件地每年给予修读者RM2500的助学金。同时,年会社关部鼓励教区、牧区聘请社工,以便更有效率的进行社关工作和服务。 有意申请者必须有堂会牧师/传道推荐,并在结业后,必须成为牧区堂会或教区的社工至少3年。 社会关怀主日采用重点式奉献 另一方面,为了更有针对性,再加上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度社会关怀主日的奉献势必减少;为此,该部希望各教区采用重点式奉献: 残障关怀组:目标马币15万 凯胜之家:目标马币8万 (3)以琳女子戒毒中心:目标马币7万 (4)牧区堂会社会救济款。 (1)至(3)目标总数为马币30万,需要缴交年会社会关怀部;(4)则留在牧区堂会备为救济之用。上述为年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于5月19日进行2020年第二次会议后的议决。

离题

“世纪疫情颠覆全球”特辑 MCO下的牧人心路历程 文:刘立伟(古晋三一堂助理传道) 离题,是写作文的惨剧,无论花了多少努力,离题了就没有任何分数回报。 作为年轻人,牧养着年轻人,过程中发现的确有一些“有心无力”的现象,就是许多年轻人的教会生活在崩塌中。更糟糕的是,这不单是某个堂会的境况,而是已成了基督教圈子中的普遍问题。 某个晚上,我和未婚妻视讯时谈起此事,她顺道说起自己在新加坡的一些同学和朋友,在步入社会后就不再参与教会生活;不仅如此,与他们谈起教会,听到的更是百般抱怨。我就想,怎么会这样呢?过去曾问过一些年轻人:为何不来教会或参与团契和祷告会等,得来的答案离不开一个字——忙。工作的忙工作,读书的忙课业。 我想,这段时间,新冠肺炎和行动管制可把这些理由都“踢走”了;谁知,在大家几乎把“教堂”都搬上网络后,参与人的还是那几个。 耶稣成了配角 我回想过去许多年,从青少年的见证中听到和读到的故事,蓦然发现,原来是“离题”了! 许多见证的潜主题,其实是“友情”,是“节目”,更包括“身份”——因为认识许多朋友;和团契中的人相处得好,所以参加团契;因为团契的节目精彩,有游戏、有吃喝,所以来到团契;因为被选上担任职员,所以学习许多知识和处事技巧,所以团契真好…… 在这些故事中,耶稣基督成了配角,有时甚至消失不见。想到这里,也难怪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不再有任何动力走进教堂,因为过去的那些友情、节目和身份都因为时间、地点或是环境而不复存在。既然如此,该上哪去找“羊毛”呢? 对团契的错误期待 再仔细想想,原来“离题”的不是那些见证,而是牧养模式。我也在青少年团契中长大,无论是作为一名契友或牧者,都见证团契的事工重点离不开“关系”和“节目”。为什么?就是因为节目能吸引新朋友,关系能把人留下来。更糟糕的是,我们就这样误以为来到团契的人,自然而然会和耶稣基督产生关系。 是我多想了,还是真的“离题”了?脑中就浮现一些常听见的问题——“可以不要那么常(办)查经会吗?”、“可以想一想更创意的节目吗?”、“点心可以吃好一些吗?”……当然,这些都不是问题,查经会以外可以有其他聚会,节目当然可以发挥创意,点心美味一些也是皆大欢喜。问题就出在背后的意指,是要以“关系”和“节目”把人留下。“离题”了,人还留得住吗? 某个星期六早晨,和青团的职员一同灵修后,有位弟兄表达了相同的愁与忧。娓娓道来:“一个人若和上帝没什么关系,自然就不会怎么想来礼拜堂。”这句话,直戳重点。礼拜堂的各样聚会,无非是要带领人信靠耶稣基督,亲近天父上帝。既然如此,吸引人来的就必须是耶稣基督,是上帝的话,而非其他。 我走进“乌托邦”,看着一群又一群年轻人因为亲近神而委身地参与,渴慕认识神而聆听和讨论神的话,因为深体会耶稣基督的爱而爱人,真是太美。那个早晨,一伙人决定不再盲目以“关系”和“节目”满足大家对团契的错误期待。 晚上,把这些话都跟上帝说了一遍,庆幸的是,对祂而言,可无所谓的“乌托邦”,因为在祂凡事都能。

卫斯理更新主日崇拜 池金代:经过试炼将得大荣耀

主日证道 整理/韵琴 世上有苦难,人们每天都会面对试炼,甚至负上重压,但只要经过试炼与重压,即可得到大喜乐、大信心与大荣耀。 5月24日是吾会会祖卫斯理约翰生命得到更新的纪念日,而今日的主日崇拜亦被定为“卫斯理更新主日崇拜”,会长池金代牧师以“试炼中被重压”为题提醒会众,纵然处于试炼中,但这些试炼都是短暂的,并有上帝一直同在。一旦经过试炼,等主耶稣再来时,就会得大荣耀,且不是短暂而是永恒的。 荣耀上帝首先要圣洁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得前书一章6-7节) 池会长引用了上述经文为今日的证道经文,并提醒会众,在救恩里有大喜乐,在试炼中显大信心,主再来时得大荣耀。 卫斯理约翰强调,救恩的两大果子就是圣洁和喜乐(holy and happy)。“荣耀上帝首先就是要圣洁,但我们有喜乐吗?” 池牧师以查尔斯卫斯理为例,查尔斯在一生中创作了上千首的诗歌,因为他的生命受到了感动与更新,从而感受到大喜乐。因此,若要得到大喜乐,正处于试炼中的我们若要得到大喜乐,就必须依靠耶稣的圣名,信靠祂才可得到。 同时,通过试炼需要信心,经过试炼的信心,将会有所增强,更显为大。“在疫情当下,你们可能会面对各种压力,学业、家庭、健康等等,但这些只是暂时的,要凭着信心过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卫斯理强调,当信徒的信心更纯真、坚固与增长,他们的盼望也增长,对上帝的感恩及对人的善意(即爱神爱人的心)也增长。我们变得越来越谦卑与圣洁。这样的生命和表现通常会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人们看见一个在风暴、忧伤、疾病和伤痛中,仍然平静安稳、坚强、喜乐、善良、有美德,成长的生命。 百般试炼都是短暂的 最后,池牧师认为,现在百般的试炼都是短暂的,当主耶稣再来时,经过了试炼即可得大荣耀。 卫斯理约翰说,有信、有望、有爱、圣洁的基督徒,将得着“从上帝自己而来的称赞”、“由伟大的审判者赐给所有忍耐到底之基督徒的荣耀”、“从他人和天使来的尊重”。 因为马太福音十六27指出:“人子将要在他父的荣耀中,与祂的天使们一起来临。那时候,祂要按照各人的所作所为回报每个人。”还有,哥林多后书四17说:“原来我们这暂时、轻微的患唯,正为我们带来极重无比、永恒的荣耀。 三个不同版圣经的罗马书八章18节更有相同的诠释: “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和合本); “我认为现在所受的痛苦与将来要显给我们的荣耀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当代译本);…

天堂好玩吗? 林忠诚:唯信主耶稣才能进天堂

报道:韵琴 天堂好玩吗?林忠诚牧师认为,人们应该关心的,不是天堂到底好不好玩,而是自己有没有能够进入天堂的确据。 5月21日是耶稣升天节,吾会诗巫北教区进行了一场升天节线上联合崇拜,并由林忠诚牧师以“天堂好玩吗?”为题,带领会众了解天堂的美好。 上帝同在就是美好 林牧师说,天堂是无忧无虑且美好更新的,这个“新”是指从来没有‘用过’的,而且是完全新的。就如启示录廿一章4节所说的,“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因为即使我们面对苦难,有上帝的同在就是美好的,不是到了天堂才会美好,而是在信主后,有了主的同在即是美好。” 而我们要如何才能尝到天堂的滋味呢?又要如何才能过上有着天堂滋味的生活呢?林牧师提出要相爱与分担。“爱一个可爱的人很容易,但这里指的‘相爱’是要去爱一个不可爱的人,甚至是你的仇敌;而分担则是要帮助他人分担重担。” 然而,无论你在相爱与分担上做得多么好,但最重要的确据还是先要悔改信主,才能进入天堂。

行动管制令期间的日常

“世纪疫情颠覆全球”特辑 MCO下喁喁细语 文:陈洁(诗巫天道堂) 我是一名营销平台经营业者,对我来说居家工作并不难适应,只是暂时不能外出接触客户。行管令期间的生活就好像平时的周末,一家人一起待在家,必须准备三餐,以及陪伴孩子。 两个月以来,孩子们都不能上课,老师只有透过手机简讯发放功课给学生。身为父母的我们就必须督促他们做功课。所幸孩子的爸爸也是名老师,就担起了监督孩子的角色。 两星期又两星期,不断延长的行管令,我们开始为枯燥的生活注入更多新鲜感。我们在住家的后院,种起了玉米,也种了青葱,或许陆续还有其他的蔬菜果出现。此外,我们也从别人家那里领养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因为每天都待在家,可以见证它一天一天地长大,小朋友们也非常喜欢它。 在行动管制初期,因为医院缺乏防护面罩,我也自愿加入制作面罩的志工团队中,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完成了1000个面罩。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为什么要协助做面罩给医护人员。 孩子们在家总爱跟我借平板电脑,为了玩游戏和看影片。因此我想出了一个妙招,就是以完成任务或者做家务来换取代币,每个代币可以兑换30分钟的游戏时间。因此他们就用劳动力来换取玩乐的时间,而不是任由给他们无限制的玩电子游戏。 在这期间,孩子的爸也教会了他们骑脚车。原本只是在车房内练习,现在就可以带他们到户外去兜两圈,让小朋友们不至于很闷地待在家里。 行管令确实让大人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我也尝试教一年级的弟弟怎么煮一包面,炒一盘菜,或者和他们一起做煎饼和点心。 这场疫情虽然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但是也让我们得到了很多。我们赚得了过去所没有的时间,我们可以让身体好好的休息,我们多了许多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甚至和以往很久没联络的家人亲友视讯联系。我相信,我们也因此变得更珍惜彼此,也更热爱生命。

教会、家庭崇拜和数码科技

“世纪疫情颠覆全球”特辑 灵性内室 文/黄迪华(马来西亚神学院讲师) 自从马来西亚的“行管期”于2020年3月18日开始之后,我们就不能再到礼拜堂参加实体崇拜。没有了实体崇拜,教会还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看看有关于基督教会的第一个记载。徒二42记载:信主的人专注地学习使徒的教导,彼此团契,掰饼和祈祷。徒二46进一步说:他们同心合意恒切地在圣殿里敬拜,且在家中掰饼,存欢喜坦诚的心用饭。来到徒十二章,彼得被希律王捉拿下监,教会为他切切祷告上帝。后来,上帝差派天使带领彼得离开监狱。彼得获得释放后,就到了马可的母亲马利亚的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徒十二12)。按照徒十二12,教会在哪里聚集?在马利亚的家里。他们已经不能像往常一般在圣殿中敬拜,但他们继续在家中进行实体的祈祷、敬拜、学习圣经的教导,彼此团契和掰饼。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祈祷、敬拜、学习圣经的教导和掰饼时,复活的主就与他们同在了。当这样的事发生时,圣徒也在基督里相通了。 回到我们的处境,教会还有在吗?有,肯定在。在哪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里。教会的最基本单位就是个人和家庭。实体的教会就在我们的家中。主耶稣说:“凡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十八20)因此,让我们看重整个家庭一起在家中的崇拜。 亲爱的家长/父母,起来,靠主恩担负家庭属灵领导的角色,带领全家一起祈祷、敬拜、学习圣经的教导,一起纪念主,一起存欢喜坦诚的心用饭。孩子们,为父母祷告,支持他们的领导,欢欢喜喜参与家庭中的崇拜。你们的支持和肯定,会让父母成为更好的属灵领导。这个期间,是促进家庭关系的美好时段(参诗133)。让我们珍惜。 在灵里和其他圣徒相通 我们怎样在家中崇拜呢?唱一两首诗歌,一起祷告,一起读圣经,就是一起在家中崇拜了。当然,如果有分享或讲解圣经教导会更好。在数码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也使用这些方便、让弟兄姐妹可以藉着预先制作的视频,一起参与崇拜。当你我他的家庭同时在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海外的某一个地方)使用同一个线上视频参与崇拜时,“圣徒相通“就发生了,普世教会的精神就这样体现了。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人居住的话,鼓励你更要和教会保持接连,参与线上崇拜,在灵里和其他圣徒相通。 我们知道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聚会选择,弟兄姐妹都可以善用。但是,若可行,请在每个主日回到你所属的属灵大家庭,一起参与线上崇拜。数码科技和崇拜视频可以是上帝使用的施恩管道之一。让我们祈求上帝使用这个管道,让基督的福音和圣灵所赐出入意外的平安,藉着线上崇拜的流程进入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心里。 求圣灵保守我们,引导我们,让我们谨慎和谦卑地使用这个数码管道把人带到耶稣基督面前。当我们负责任地这样做时,我们就体现了圣经教导的精神。在这个特别的时段,教会:“在圣灵引导之下,藉着数码科技,维持崇拜,坚固信徒之信仰,并分享慈惠与福音。阿们。”

圣经学者大卫鲍森安息主怀 一生忠心宣扬真理

消息 综合整理/震凌   在华人基督教界享誉盛名的著名英国圣经学者、神学家大卫‧鲍森牧师(John David Pawson)于2020年5月21日辞世,享年90岁。 大卫‧鲍森牧师擅释经与护教学,不仅出版数十种相关书籍(有部份已译成中文书),也有不少讲道视频广为流传。好消息电视台(GOOD TV)有其系列的讲座视频,内容从新旧约书卷释经,到“末日真相”、“认识三一神”、“灵恩派与福音版”、“神的属性”、“新约中的以色列”等不同专题,造就众人; 尤其是其主讲的“旧约纵览”与“新约纵览”系列更是帮助不少信徒,了解圣经背景脉络,迅速掌握书卷要义。 大卫‧鲍森牧师的先祖约翰‧鲍森(John Pawson)是卫理公会会祖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的朋友,亦是卫理宗信徒。其祖父是牧师,父亲也是当地卫理公会副会长。大卫‧鲍森蒙上帝呼召献身,并获剑桥大学卫斯理神学院神学硕士学位,成为卫理宗传道人。后因故转而在浸信会教会牧养,成为浸信会牧师。 1980年代开始,大卫‧鲍森牧师则专注于全球巡迴释经讲道服事。 不久前刚庆祝90高寿的大卫‧鲍森牧师,虽然在与癌症搏斗中,但仍不忘上帝给他的托付——时刻宣讲真理——直至他打完地上美好的仗。 图取自DAVID PAWSON面子书

《卫理报》网站面子书双管齐下 MCO不间断刊载消息报道专文

报道 文/韵琴 《卫理报》同工于行动管制令(MCO)期间“居家不停工”,让读者日日仍旧可线上阅读《卫理报》。 由于《卫理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印刷出版,故自3月18日始,转而在面子书(Facebook)刊出或转载各类教会消息/活动、报道、专栏文章与特稿等;至今已经刊登转载贴文超过200篇,更转发多个直播聚会,包括线上主日崇拜。 因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全国自3月15日起禁止教堂进行任何聚集性活动,直接导致3月15日的总1256期《卫理报》只能堆放在礼拜堂,仅有少数教会主动组织人员前往会友家中派送。随后,我国更在3月18日进入行动管制期,导致印刷厂停工至5月13日才有条件复工,也造成了原订3月22日的1257期《卫理报》无法正常出版,直至5月21日才顺利刊印。 目前,卫理报同工正预备,陆续安排分发总1256期及总1257期《卫理报》,以及刚印刷“出炉”的5-6月及7-8月《灵修日程》至各礼拜堂办公室;运输过程难免耗时,弟兄姐妹受促先向各自礼拜堂办公室查询。 更多提供资讯消息 为了让会友们安坐家中还可以收到源源不断的“属灵食粮”,年会文字事业部每天都会在面子书粉丝页(Facebook Page)上刊登、分享或转发各类教会消息、报道、《灵修日程》、专栏文章与特稿等;会友只要点击以下链接: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即可阅读所有文章。为了更易阅读,文字事业部也已设网站:http://scaccmm.sarawakmethodist.org/,欢迎弟兄姐妹随时浏览。 同时,《卫理报》亦促请各堂会、教区、各部提供资讯报道或消息,以便更大程度地广而告之。 由于教会继续禁止聚会活动,纸本《卫理报》将暂停出版,胥视疫情情况而后定出版时间。一旦情况许可,纸本《卫理报》将会即时安排出版。 以订阅方式支持文字圣工 创刊迄今已有69载的《卫理报》是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的机关报,是该年会文字事业部每周出版一次的刊物。另有出版月刊英文版《Connection》、双月刊少年人读物《超越》、儿童读物《童真世界》、每日灵修读物《灵修日程》与不定时出版的福音单张,以及《星洲日报》生命树福音版的供稿。 随着时代的推移,纸本刊物已经逐渐没落,《卫理报》的订阅量也出现了每况愈下的情况,从全盛时期的过万份订阅量,降至如今的约7千份。 为此,盼望弟兄姐妹能成为“卫理报之友”,继续以金钱奉献的订阅方式支持文字圣工,使上帝的福音与真理能透过文字广传。愿意支持文字工作及参与者,可联系卫理报办公室084-333028或电邮scaccmm@gmail.com查询,或直接将奉献转賬至Sarawak Chinese Annual Conference戶口,银行戶口:Public Bank a/c…

借着寻羊队鼓励信徒建立家庭祭坛

五月特稿:爱我们的家 文:刘丽幼(民都鲁恩光堂主理牧师) 首先,与大家分享深触我心的两个信念: 1.教会存在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去”使万民作主耶稣的门徒。所以,教会不应该以活动为主(如池会长的名言:不要死在活动中);教会的存在目的,推行活动的目标应该是“抢救灵魂”(正如各年龄层的团契章程就提到,招收会员(或称“入会”),就是加入一个伟大的救灵运动)。举例来说,先知以赛亚就是在敬拜上帝中,听见上帝的呼召,愿意回应而被差遣去成为上帝的代言人。教会应该差遣人出去传扬主道,而不是只停留在教会里面敬拜和团契交谊。 2.教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再加上培育一个孩子最佳的场所,对孩子发挥最深远的影响力的地方就是家庭。举例来说:一个人怎么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一个人面对冲突怎么回应,八九不离十,都与家庭的耳濡目染有关。 有鉴于此,我们集中火力,在祷告会之后进行“寻羊运动”,以会友的家庭为优先目标。2019年正月,我们从零开始摸索,边走边学,也不乏撞墙、跌倒的经历,有时也会出现无力、无奈和沮丧。可是,我们就是本着一个信念:渴望看见会友们都是一家一家前来敬拜上帝;所以,我们继续仰望上帝的带领,祈愿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是代代相传,我们的子孙是世世代代都成为虔诚的基督门徒,活出“尽心尽性尽意爱主我们的神,背起十架跟随主耶稣”的生命。 其次,与大家分享我们这一年走来的方法和策略: 1.时间:我们选择祷告会之后的原因是,祷告会本来就是把人带到上帝面前的时刻,当我们在祷告会中与上帝相遇之后,我们肯定带着上帝的同在,被上帝差遣出去为主发光,作盐。故此,我们敲定每周祷告会后成为寻羊队伍出发的时段。当然,这代表大家需要另外安排时间练习敬拜赞美团、诗班,或者另外安排会议、讨论会,及各种训练课程。 2.队员:我们召集愿意出席寻羊队的弟兄姐妹,按照福音对象的年龄及灵性需要,分配队伍;故此,每个队伍不一定每周都是同样的队员。每一队至少3个人,避免异性组队寻羊而引发任何误会。队员的分配也会考量其探访布道的恩赐,并且按其布道探访的资历做出调配和安排,避免过多熟练的布道队员在同一组而发生“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者过多新手在同一队,而发生“无法应对福音对象”的尴尬场面。 3.目标:每一个组别都秉持同样的信念:让未认识耶稣的人认识耶稣,让认识耶稣的人接受耶稣为救主,让信靠耶稣的人开始每天读经祷告敬拜和亲近上帝。如果会友的家人对信仰冷淡,或对基督徒反感,寻羊队就先去建立关系,尝试多认识对方的思想。如果时机成熟,寻羊队就与他分享福音,挑战他决志。如果该家庭整家都已经来教会,就带领他们进行家庭祭坛,材料因家庭而异。如果该家庭有成熟的基督徒,寻羊队会安排他带领部分家庭祭坛的内容,比如领诗歌、祷告或者读经。 寻羊队的目标就是确定该家庭可以正常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家庭祭坛,之后才撤退,转到另外一个家庭。当然,在这些持续探访的间中,偶尔遇到队员出门,或者遇到其他队伍需要人手,队员都可能做成调整。可是,基本上,不会把整个组别拆散,免得寻羊对象因陌生而对寻羊队员缺乏安全感,阻碍了福音工作的进展。 4.家庭祭坛材料:圣经(每周看一段经文,之后由队长进行简短的讲解)、福音查经系列(如锡安函授使用的《重生真义》,还有一本久远年代(1985年)的灵修手册,内容有认识耶稣、认识神等课题分享)、圣经讲解系列(如:神学院每年都出版的大斋期默想篇、《活水》)、家庭祭坛手册(由本会所出版的好几本家庭祭坛手册)。个人认为,本会妇女会每一年出版的灵修手册是非常好的家庭祭坛材料。 5.委员会之间的配搭:敝堂的属会委员会负责安排各属区的属长,每周轮流提供寻羊对象;布道委员会可以交上他们在崇拜时接触的对象名单,成为寻羊对象;社会关怀委员会可以协助跟进寻羊队发现有实际物质或金钱缺乏者,并且社会关怀委员会也可以提供医院探访对象的名字成为寻羊的对象;基督教教育委员会则负责在次序单每周刊登一篇夫妻灵修篇等材料,供会友一周进行至少一次的家庭祭坛,并在年尾收集有进行家庭祭坛的会友家庭,给与奖励,以示鼓励。 结论:我们只要认定家庭祭坛可以造就弟兄姐妹,建立他们整个家庭与神与家人的巩固关系,我们就一定会愿意“撇下一切”去推行之。从一些回馈,我们不难看到,有尝试推行家庭祭坛的会友,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家庭成员对于崇拜和服侍也更加认真了。 2020年,我们把寻羊对象扩大到儿童事工所接触的孩子之家长,比如:幼稚园四百多个孩子的家长,主日学两百多个孩子的家长。面对广大的禾场,我们切切祈求上帝兴起更多人加入寻羊队伍,因为我们渴望更多弟兄姐妹的家庭都被带到上帝面前,我们的社区也因为弟兄姐妹的家庭“活出基督门徒的生命”而被点燃希望之光。 诚心祈愿我们大家一起动起来,点燃家庭祭坛的火,让主耶稣真光照耀民都鲁,照耀我们所爱的砂拉越,照耀上帝赐给我们的国土马来西亚,奉耶稣基督圣名祈祷,阿们!